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皮蛋文学 > 其他类型 > 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

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

引力红移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蜀汉一统】【魏吴慎入】【讲逻辑】【写谋略】【略诙谐】以三国演义情节为框架;辅以正史野史合理取舍;结合作者脑洞展现成书;

主角:   更新:2022-11-18 13:5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的其他类型小说《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由网络作家“引力红移”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蜀汉一统】【魏吴慎入】【讲逻辑】【写谋略】【略诙谐】以三国演义情节为框架;辅以正史野史合理取舍;结合作者脑洞展现成书;

《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精彩片段

三国时代。

公元205年。

襄阳城西南二十里的一座庄院之中,博学鸿儒、文人学士,齐聚一堂。

一场荆州的学业盛会,进行之中。

一个二十四五岁的青年,站在大厅中,正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

大厅的左边,有一张长桌,桌上放着很多片木牍。

每片木牍之上,都写有一个古人的名字。

这时,青年需要做的是,从木牍中进行选择,但青年并没有动,而是站在那里发呆。

三个问题出现在他的脑中。

我是谁?

我在哪里?

我要做什么?

……

大家猜到了吧?

这个青年穿越了,他的魂魄刚刚从后世而来,大脑正一片空白。

见到青年迟迟不动。

青年面前,坐着的三位长者中,有一位提醒他说:“想好了吗?想好就选择吧。”

青年听后,也不知道要选什么,随手从桌上拿起两片木牍。

然后自己看了看,又给众人看了看。

只见两片木牍上。

一片写着“管仲”。

而另一片写着“乐毅”。

这下子,大厅中炸开了锅,众人纷纷开始议论。

“天呀,他选了名相管仲?”

“不止呢,还有乐毅。”

“这也太大胆了,他是想表达,他能文能武吗?”

“是呀,是呀。”

“竟然自比管乐?”

厅上三位考官模样的长者,看到青年的选择后,也是略感吃惊。

他们相互交换一下眼神,然后中间的长者说:“好,你再说下你有什么志向吧。”

青年还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他一边对着长者微笑,一边思考着,该如何回答问题。

等了十几秒后。

长者见青年一直没有开口,便说:“不用回答了,你的志向我已经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青年听长者说可以走了,马上长出一口气,然后逃一样地退到下边的人群之中。

……

这时,青年的头脑渐渐地清晰起来。

他终于记起,自己原本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三国迷。

青年的名字叫孔明,名字刚好与诸葛亮的表字相同,所以孔明也是诸葛亮的忠实粉丝。

二十一世纪的孔明,是一个普通的公司小职员,有点小聪明,但也仅仅是有点。

可他自己却自命不凡,总觉得怀才不遇。

工作之余,孔明喜欢看三国穿越小说,也喜欢逛三国贴吧,更喜欢与网友讨论三国历史中的问题。

为此,他还经常查阅三国的史料,《三国演义》更是几乎倒背如流。

昨天晚上,孔明在贴吧与网友讨论一个问题,诸葛亮是军事见长还是政务见长?

对面网友的观点是,诸葛亮就是一个后勤部长,军事才能很一般。

孔明则坚持认为,诸葛亮是一位军政全才。

两人互不服气,都引经据典,试图说服对方,一直争吵到深夜,最后,孔明迷迷糊糊睡着了。

谁知?

一觉醒来,就出现在这里。

……

看看自己的身上,正穿着一件氅衣,又看看周围的人,也都是一副古代书生的打扮。

孔明在心里对自己说,没错,看来我是穿越了。

那自己穿越的身体,原主是谁呢?

孔明开始在头脑中搜寻原主的记忆,慢慢地,原主以往的生活片段,开始浮现在眼前。

原主自幼失去父母,由叔叔抚养长大。

叔叔也去世后,自己和弟弟一起,一边耕锄,一边读书。

原主的字,与自己的名相同,这是典型的……

同名穿越。

没错。

原主就是三国的蜀汉的丞相。

诸葛孔明。

那又为什么是自己穿越呢?同名的人应该很多呀。

孔明想起,昨晚自己在网上发贴,说自己如果回到三国时代,能够证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能够证明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

看来都是自己网上吹水惹的祸。

键盘侠做不得呀!

……

看孔明退下来后,有三个人来到他身边。

孔明从原主诸葛亮的记忆中读出,这三人正是诸葛亮的好友,徐庶、崔钧和孟建。

崔钧说:“让大家选一个古人,来类比一下自己所学,孔明你够大胆,居然选了两人。”

孟建说:“而且你选的两人,一人是名相,一人是名将,你看,你把众人都惊呆了。”

徐庶接着开口:“众人惊讶,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孔明的才学,让我看嘛,孔明之才,犹在两人之上。”

孔明一时也不知道对三位好友说什么好。

他想起,史书中记载,诸葛亮喜欢吟诵《梁甫吟》,又自比管仲乐毅,没想到自比管乐的历史真相是这样的。

……

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因为史书记录都很简单,我们后世的人已经没办法知晓。

这里,我们肯定一下三国时期的刘表。

在官渡之战前的一段时间,北方战乱不断,刘表却爱民养士,从容自保,让荆州成为流亡之士的栖息地。

刘表还博求儒术,兴办“学业堂”,培养过一大批优秀的年轻人才。

在这样的大背影下,这次学业盛会就召开了。

举办者司马徽,字德操,号水镜先生。

他为人清雅,学识广博,善于知人论世、鉴别人才。

他召集荆襄有识之士,齐聚水镜庄上,给众人提供这个一展才学的机会。

这次学业盛会分为两个环节,大体相当于,后世人才选拔中的笔试和面试。

每人先各作一篇文章,然后当众说一下自己的志向,用一个古人来自比一下。

恰恰在这个面试环节,后世孔明穿越而来。

就有了本书开头的那一幕。


水镜庄后堂中。

三位长者正在评阅众学子的文章。

三人中,除了东道主司马徽外,另外两人分别是庞德公和黄承彦。

庞德公和黄承彦也都是荆州名士,才学被世人所认可。

黄承彦手中拿着一篇文章,对庞德公说道:“令侄庞士元又有进步,看来本次学业会的第一名非他莫属。”

黄承彦口中的庞士元就是庞统,庞统和庞德公是叔侄。

因为庞德公的原因,庞统虽然年轻,但在荆州早就小有名气,庞统很早就被人们认为是天下奇才。

本次学业会,很多人心中,庞统已经预定了第一名的位置。

庞德公却说:“不然,让我看,诸葛孔明所学与士元不相上下。”

说完,庞德公把孔明的文章拿给两人看,司马徽和黄承彦看后,也都认同庞德公的看法。

司马徽说:“这个诸葛孔明,天文地理,理学兵法,样样精通,难怪他如此自信,自比管仲乐毅。”

庞德公点头道:“孔明是诸葛玄之侄,这几年曾经数次到我家登门求教,我早就知道他一定学有所成,只是他今天的表现,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料。”

黄承彦也说:“别人为官的志向,都是立志做到郡守刺史,问孔明志向时,他却笑而不答。”

“是呀,当时孔明笑而不答,我就知道孔明,其志不可限量,就没有让他再答了。”司马徽接过黄承彦的话,也称赞孔明一番。

没想到穿越孔明,误打误撞,没有搞砸诸葛亮的学业会。

反而让大家对诸葛亮印象深刻。

……

最终,成绩公布。

司马徽、庞德公和黄承彦在众人的注目下,来到厅上。

司马徽大声道:“本次学业会的第一名,是襄阳的庞士元。”

庞统在众人的掌声中上前,黄承彦为庞统送上一把麈尾扇。

庞德公对庞统说:“士元,我送‘凤雏’的别号给你,希望你羽翼渐丰,建功立业。”

对于这个结果,在场的人都认为是意料之中。

“果然是庞士元第一。”

“我也很早就听说庞士元是当世奇才。”

“庞德公的侄儿真是不一般……”

接着,司马徽又说:“本次学业会的并列第一名,是南阳诸葛孔明。”

这次的结果,出人意料,下边的人马上开始纷纷议论。

“诸葛孔明是谁?”

“好像就是刚才,自比管仲乐毅的那个人。”

“这个人被水镜先生和庞德公所认可,看来确有真才实学。”

“难怪,他如此自信。”

“而且说到志向时,他笑而不答,看来其志不可言表!”

水镜先生和庞德公是荆州的学术权威,他们把孔明列为并列第一,众人也就再没人怀疑孔明的学识。

庞德公说:“孔明,我觉得‘卧龙’的别号给你很合适,今日卧隐,来日升腾。”

孔明听罢,马上向赠号的庞德公施礼称谢。

又在众人的注目下,孔明从黄承彦手中接过一把羽扇。

这把羽扇,后来一直跟随孔明多年。

无论孔明缜密思考时,还是孔明阔步高谈时,都有这把羽扇的影子。

然后,司马徽和庞德公又对其他学子进行了点评。

徐庶、崔钧、孟建三人,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日影偏西 ,天色将晚的时候,众人从水镜庄散去。

司马徽望着孔明和庞统离去的背影说道。

“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

从水镜庄回到家后,孔明倒头就睡。

孔明心想,既然自己是睡眠中穿越此处,那么再睡一觉,是不是就可以穿越回去呢?

不过这一日的经历,让孔明的心情此起彼伏、辗转反侧很久以后,孔明才渐渐睡着。

第二天,早上的阳光从窗格中射入室内。

孔明醒来,看看四周,发现自己还是身在草堂之中,看来穿越了,没办法轻易回去,孔明不免有些失望。

只能既来之,则安之了。

孔明整理下衣服,起身在房内转了转。

房间内,书架上全是古籍兵书,墙上则挂着星图阵图。

孔明看到其中一张图上写着“八阵图”三个字。

八阵图是诸葛亮的绝学,变化莫测。

诸葛亮在入川时,曾在鱼腹浦用乱石排成八阵于沙滩之上,险些将东吴的都督陆逊困死阵中。

孔明上前细看,发现图上画着的天覆、地载、风扬等八种阵法,自己都读得明明白白。

看来自己穿越过来,附身于诸葛亮,自己便能读到诸葛亮所有的记忆,也就能继承诸葛亮所有的学识。

而且不只是继承,孔明还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后世的记忆与诸葛亮的记忆正在融合。

融合之后,诸葛亮的原有学识,似乎得到了一次升华。

孔明顿时有一种思如泉涌,意如飘风的感觉,想要建功立业的激情,在心底燃烧起来。

这时,孔明下定决心。

既然穿越为自己喜欢的诸葛亮,那就好好接受,完成一次不寻常的三国之旅。

孔明开始正式进入自己的新角色——诸葛亮。


水镜庄的学业盛会之后,孔明正式进入荆州的文人学术圈。

孔明会经常到庞德公和司马徽处登门求教。

而庞德公和司马徽,对孔明的态度也发生变化,他们的身份从原来的师长,变成了亦师亦友。

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还娶了孔明的姐姐为妻。

要知道庞家是荆州的几大家族之一,庞德公选择与孔明结亲,是对孔明莫大的肯定。

还有另外一位长者黄承彦,他更是对孔明更是赞赏有加。

黄承彦不仅经常邀请孔明,到自己家中做客,还时不时不请自来,到孔明的住处。

……

又一日上午。

孔明还在草堂中贪睡未起,便听到童子来报:“先生,黄承彦老先生来了!”

孔明赶紧起床,整理下衣服,从后堂来到正厅。

正厅中,黄承彦正在边喝茶边等孔明。

孔明连忙上前施礼说:“让黄老先生久等了,还请见谅。”

黄承彦看到孔明出来后,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摆了摆手说:“无妨,老夫也没什么要紧事,只是上次在你这里拿了八阵图的图纸后,回去研究,碰巧找到了破解之法,今日拿来让你看下,对还是不对。”

孔明这八阵图变化莫测,还从来没有人解开过。

黄承彦把图放到桌上,一点一点打开。

孔明细看图上,一条线从八阵正中,向西北经由乾地,再向西南到坤地,最后转至东南,从生门出来,整个破解之法,完全正确。

孔明向黄承彦称颂说:“黄老先生高明,破阵之法准确无误,实在难得。”

黄承彦说:“其实我本不会,孔明见笑了。”

孔明说:“这八阵图虽然名称八阵,但实际上,每一大阵之中又分小阵,总阵有八八六十四阵之多,循环无断,首尾回应,转化无穷,我猜天下能破解此阵之人,不出三人,黄老先生不必自谦。”

听孔明如此说,黄承彦笑了笑说:“实不相瞒,破解此阵之人,并非老夫,而是另有其人。”

“啊?”孔明有些惊讶,“那破图之人到底是谁呢?”

黄承彦捋了捋长须说:“老夫有一女,名月英,自幼就聪慧过人,喜欢理学阵法,这八阵图便是她用三天时间破解的。”

孔明心想,看来民间传说不假,黄月英果真是才学出众的女人。

于是孔明连忙称赞说:“令爱之才,世间少有,真是一个奇女子呀!”

黄承彦提起女儿毫不谦虚,接着说:“孔明贤侄,小女之才,堪与你相配,你年纪也不小了吧?男人都要立业成家,你可有婚配的打算?”

……

与黄承彦聊到这里,孔明一下子明白了,黄老先生这是为女儿提亲来了。

怎么办?按照历史走向,答应下来吗?

传说黄月英是个丑女,是不是真的?

娶个丑女,天天看着有点惨,要不要拒绝呢?

孔明又想,现在这个时间,不知道小乔嫁了没嫁,如果改变下历史,去娶小乔,也不知道会不会成功?

不过细想下来,打小乔主意万万不妥。

有两个原因。

第一,在二十一世纪,孔明看过很多三国穿越小说。

这些穿越小说中,十本中有八本,男主都要与小乔发生点什么。

有些小说的书名,就直接写着:小乔,我要如何如何……

这要是自己也娶了小乔,什么读书求学,什么成就大业,都不用想了。

每天就守在家里,防范其他穿越者,来打自己老婆的主意,也就够忙了。

第二,这个时间,小乔早在几年前,就已嫁与周瑜为妻。

孔明又不是人妻控,自然只有放弃娶小乔这个想法。

所以,觊觎小乔没戏,还是先老老实实按历史走向,娶黄月英为好。

于是,孔明对黄承彦说:“黄老先生说的对,男人是要立业成家,我也在找能与我相伴白首的人。”

听了孔明的话,黄承彦说:“好,要论才学,小女月英与孔明贤侄正是佳配,只是小女黄发,黑肤,模样有些丑陋,不知孔明肯屈身否?”

孔明早有准备,咬咬牙说:“青春貌美不过一时,才高德昭终其一生,既然黄老先生之女与亮相配,恳请收亮为婿。”

黄承彦听罢很是高兴,频频点头,赞许的目光一直停在孔明身上。

而孔明的心则砰砰地跳个不停,今天把自己赌进去了。

黄月英到底是不是丑女呀?

……

就这样,孔明与黄月英的亲事便定了下来。

接着,孔明给在江东的长兄诸葛瑾写信,告知此事。

黄承彦是沔阳名士,荆州的大家氏族,与这样的人家结亲,诸葛瑾肯定也是非常赞同的。

然后,孔明又到黄家正式下聘礼,约定成婚日期。


公元205年秋天,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孔明与黄月英的婚礼正式举行。

婚礼的规模不大,只有双方至亲参加。

但毕竟是士人阶层的婚礼,各种婚姻礼节都很完整。

到了晚上,宾客散尽,新娘在房,洞房花烛什么样?二十一世纪还单身的孔明,心情有些激动。

孔明来到后堂,推门准备进入洞房。

谁想推了一下没有推开,仔细一看,房门被几个圆环锁住了。

数一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共九个圆环,孔明此时明白了,这是九连环呀。

九连环是传统民间益智器具,以金属丝制成九个圆环,将圆环与环柄连接,并且环环相扣,想要解开连环,难度极大。

相传,九连环发明于三国时代,看来这是真的。

孔明心想,才女毕竟是才女,这是洞房考新郎呀,真有一套。

好在二十一世纪,九连环早就不再神秘,孔明对九连环还算熟悉。

于是,一、二下,四下,一、二上,一下……

孔明不慌不忙地一步步解环,一共二百五十六步,九只连环,终于从门上解了下来,房门也终于打开了。

打开房门后,孔明阔步进门,但没想到突然两只黑狗迎面扑来。

孔明被吓了一跳,连忙向后倒退。一连退了七八步,孔明才停下来。

好在黑狗并没有追出来,而是守在门口,一动不动。

孔明定睛再看,原来这两只黑狗不是真正的狗,而是两只木头做的机械狗。

两只机械狗做工非常精巧,耳朵上系着一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则连在门上,开门就带动机械狗的机关,狗便扑了出来。

看清楚后,孔明小心翼翼地绕到两只狗的侧面,在狗的耳朵上拧了两下,狗便乖乖地退到一边,趴了下来。

孔明则长出了口气,再次走进房间。

……

此时房间内红烛高照,孔明的新娘正在床边等他。

白天拜堂时,孔明已知黄月英的身材不错,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

但容貌到底丑不丑,盖着盖头还不知道。

孔明走上前去,缓缓地掀起新娘的盖头,做这个动作时,孔明的手有些抖。

紧张是难免的,这可是孔明活了二十多年来,开的最大的一次盲盒。

盖头终于掀开了,只见黄月英的头发确实不是黑色,而是黄棕色。

但这个发色一点也不丑,反而很好看,和现代女生特地染的一些发色很相似。

皮肤嘛,可能因为结婚都是画浓妆,涂的胭脂比较厚,完全是白色,看不出黑。

五官也是端端正正。

总体上虽称不上是绝色美女,但也绝对算是标致耐看。

与貌丑搭不上关系。

孔明心中暗想,看来岳父大人是想考验我一下,才故意把女儿说成貌丑,幸好我经受住考验,把婚事答应了下一来。

……

盖头掀开后,黄月英看孔明好久都没说话,便先开口说:“是我的容貌太丑,吓到夫君了吗?”

孔明这才缓过神来,连忙说:“哪里,哪里,夫人文雅端庄,怎么能说貌丑呢,即使到2000年后,都称得上是美女呢。”

黄月英听了莞尔一笑,“夫君怎么知道千年以后的人,都是什么样子呢?”

“知道,真的知道。”孔明再次肯定,不过黄月英是怎么也不会相信的。

……

就这样,几句对话完全消除了两个人的陌生感。

又喝了一杯酒后,气氛变得不一样了。

于是孔明说:“夫人,你看夜已深了,我们是不是……”

谁知黄月英完全没有休息的意思,而是说:“夫君,我在闺中听父亲讲,你心存高远,有定邦安国之志,不知当今天下,割据的诸侯中,你看谁为明主?”

孔明听了心想,这是洞房考题怎么一个接一个,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

算了,自己用现代人的思维来分析下吧。

于是孔明说:“如今天下,曹操已据近半,而且曹操用人,不拘一格,现在手下人才极广,土地也极盛。”

“如果现在加入曹操一方,就好像固收投资,风险极小,但收益也微不足道。”

“孙权占有江东,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加入孙权一方,像权益投资,有一定风险,但也可能有一定的收益。”

“而刘备目前兵微将寡,无良谋可用,加入刘备一方,就好像风险投资,败亡的风险极大。”

“但倘若成功,则可立不世之功,名垂青史!”

“我若出仕,便有心投刘玄德,夫人以为如何?”

黄月英听罢,一下呆住了。

过了一阵,她才说:“我以为自己也算饱读经书,没想到与夫君一比,实在太浅薄了,你说的这些风险和收益都是什么意思,我竟然完全不懂。”

听黄月英如此说,孔明心想,看来是蒙对了,应当是过关了。

孔明说:“这些是投资学的一些知识,都是雕虫小计,不值一提。夫人多才,还望日后教我。今天又聊了这么多,夫人应当累了,早点休息吧。”

黄月英微微点头,孔明则长出了一口气,看来洞房的考试终于通过了。

至于新婚之夜,后边的情节嘛……

此处省略三千字……


成婚以后,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摆在孔明面前。

这就是如此推动“三顾茅庐”,这个历史情节正常发生,以便自己能成功出仕,实现建立功绩的目标。

关于三顾茅庐的典故,后世的文人们总是津津乐道,因为这是每个文人的理想。

具体说就是学好知识,在家中坐等,就有君王请自己出山,大展才华。

但看遍古今,受到这样待遇的,只有诸葛亮一个人。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君王三顾只是表面现象。

三顾茅庐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是诸葛亮之前对自己做了积极营销,让刘备知道了自己有值得三顾相请的才学。

想明白这些后,孔明有了一系列动作。

第一个动作就是写一首朗朗上口的诗歌:

苍穹似圆盖,大地如棋局。

世人分黑白,荣辱往来争。

荣者可安安,辱者自碌碌。

隆中有隐士,高眠卧不足!

诗歌写好后,孔明带上三弟诸葛均和自己的童子,三人一起到卧龙岗附近的田间,一边帮农夫干活,一边吟唱诗歌。

田间劳作的农夫中,有一些略懂音律,喜欢唱歌。

见孔明他们唱的诗歌朗朗上口,甚是好听,便争相传唱。

一时间,卧龙岗方圆十几里,都是一片“隆中有隐士,高眠卧不足”的歌声。于是,孔明为自己打响了第一个广告。

第二个动作是,进行好友走访。

诸葛亮有四个密友,分别是孟建孟公威、石韬石广元、徐庶徐元直和崔钧崔州平。

几人家乡均在北方,因避战乱而迁居荆襄。

几人中崔钧年纪略长,其他人年纪相当,曾经一起游学,互为知己。

诸葛亮与他们时常相聚,一起饮酒赋诗,畅谈天下大事。

四个密友中,孟建与石韬以文见长,而徐庶则熟读兵书阵法,更有大志。

孔明决定先到徐庶家中,探访徐庶。

此时的徐庶还没有成婚,家里除了徐庶就只有老母亲一人。

孔明来时,徐庶并不在家,徐母对孔明说,徐庶前些日子,去了襄阳刘表处。

孔明一听,马上着急起来,要知道刘备所以三次到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徐庶的推荐是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徐庶被刘表重用,就不会去新野做刘备的军师,那三顾茅庐怕是也没办法按计划进行。

于是离开徐家后,孔明直接往襄阳城找徐庶。

……

来到襄阳后,孔明发现这一日的襄阳格外热闹,与平时大不一样。

孔明问门吏,今天的襄阳,为什么来来往往人这么多。

门吏回答说,近三年荆州连年丰收,今天城内举行仪式,答谢本州各级官员。

孔明心想,这应当就是史书中,刘备主持的那次庆丰仪式,后来蔡冒等人想加害刘备。

刘备得到伊籍通报的消息后,逃席而走,逃跑路上跃马檀溪成为了一段佳话。

不过此时的庆收仪式在州衙进行,只有官员才能参加,这与孔明无关。

孔明还是直接到,徐庶在襄阳暂住的客店找徐庶。

到客店后,孔明问店家:“颍川徐庶可在此店居住?”

店家查过客簿后说:“客官,本店并无叫徐庶的人住在这里。”

孔明想了想又问:“没有徐庶,那有没有叫单福的客人?”

店家又查了说:“单福正住在本店,我去帮你通报一声。”

“不用了,我与单福是好友,你告诉我他住在哪间,我自己进去找他就好。”

店家便指徐庶的房间给孔明。

孔明按着店家指引的方向,来到徐庶的房间门前。

孔明没有敲门,而是直接推门而入。

徐庶此时正在房内一个人饮酒,看到孔明不请自来,吃惊不小。

孔明笑着说:“元直呀,此时州衙内正杀牛宰马,大张筵席,你怎么一个人在此独自饮酒?”

徐庶看孔明来后,急忙拉着孔明坐下,一边为孔明倒酒,一边说:“孔明,你怎么忽然到此?快坐下我们一起喝几杯。”

孔明玩笑说:“我听闻元直你已到荆州投刘景升,想你以之才,定得显官,特来相投。”

徐庶说:“孔明不要笑我了。我常听人说,荆州刘景升善善恶恶,有长者之风,可以用人。于是便来襄阳求见于他。见面之后,我与他相谈甚欢,他留我在此住下,说不日有重要职缺时,定当重用……”

说到这里,徐庶摇了摇头,与孔明对饮了一杯,然后接着说:“谁想,到了今天,我已到襄阳一月有余,刘景升那里还没消息,我这几天也是特别着急,便一个人饮酒解闷。”

刘表不肯重用徐庶这件事,孔明早有自己的见解。

刘表号称八俊之一,也是三国英杰,当年单骑入荆州,把荆州治理得有条有理,他肯定是识人的,也能够看出徐庶的才能。

但刘表所以能统治荆州,是与蔡氏家族和蒯氏家族的支持分不开的。

荆州不是刘表一个人的荆州,是刘表与荆州士族们共同的荆州。

刘表的军令政令包括用人,也都是刘表与荆州氏族们相互妥协的结果。

徐庶是流亡到荆州的北方人士,政治立场上必然以北定中原为目标。

他与荆州士族们保守本土的立场不同,所以徐庶在荆州定然不会受到重用。

想到这些,孔明对徐庶说:“元直,你知道为什么这么久,你还得不到任用吗?”

徐庶急忙说:“孔明请直言。”

“刘景升固然看好你的才学,但目前荆州的军政大权,都被蔡冒等人把持着,重要的位置上,他们只会安排与他们的自己人,怎么会安排要职给你呢?”

孔明说完,徐庶说道:“原来如此,孔明言之有理。”

然后,徐庶沉思了一下说:“既然如此,我明天就向刘景升辞行,去往他处。”

孔明听言,笑着摇头,没有马上说话。

徐庶看孔明摇头,便问:“孔明摇头的意思,可是认为我不应该当面与刘景升辞行?”

“正是如此,你若离开去往他处,那刘景升就要担负不能用贤之名,这个自然是他不愿意看到的。而且你要离开,不是北投曹操就是东投孙权,此二人都是荆州强敌,所以……”

没等孔明说完,徐庶已经明白了,徐庶说:“所以刘景升不愿意看到,我去加强他的敌人对吧?看来我要找一个时机,不辞而别最好。”

孔明说:“时机就在今日呀,此时这襄阳城内正大办仪式,荆州各级官员都在忙碌,没人注意到你,如果错过今日,怕再难找到好的时机了。”

“对对对,要走今日就走,我现在就修书向刘景升辞行,然后你我一起离开此处,可好?”

“如此大妙!”孔明说完与徐庶相视而笑。

……

徐庶拿出纸笔,草草写好一封书信后,直接留在客店的桌子上。

然后两人一起离开客店,孔明引徐庶一起奔向襄阳西门方向。

之所以选择西门方向,是因为孔明知道,西门不久将有事情发生……

两人到达襄阳西门后,徐庶急着要出城,孔明说:“元直不要急,现在出城,门吏如果认得你,盘查起来,怕不会放你出去。”

徐庶急着问:“那如何才好?”。

正说话间,城内一人骑着一匹高大的白马,飞奔而来,到城门处,也不停留,而是直冲过去,门吏想拦也拦不住。

于是,城门的门吏全都慌乱起来。

“刚才冲出去的是谁呀?”

“好像是刘备!”

“天呀,跑了刘备可如何是好?”

“来人呀,快去报告蔡将军!”

孔明和徐庶借这个时机,趁乱从襄阳西门溜了出来。


出襄阳城的西门,孔明和徐庶二人沿着大路前行,一路畅聊,都很愉悦。

走到一处岔路,孔明问徐庶现在作何打算。

徐庶说:“我已经离家一月有余,家里只有老母在堂,心中挂念,现在就回家探望母亲。”

孔明心想,不能让徐庶马上回家,应当引导他去投刘备。刘备刚刚从襄阳西门出逃,此时应当已跃过檀溪,去了水镜庄方向。

于是孔明说:“元直,我来襄阳之前已到过你家,令堂身体无恙,你不用担心。现在你在襄阳不辞而别,说不定刘景升会派人到你家寻你,近几日还是不要回家为好。”

徐庶想了想说:“也对,那我便去别处暂避几日。此处离水镜先生的田庄不远,今天正好去拜会一下水镜先生,孔明可一同前往?”

孔明说:“实不相瞒,我前几日已到访过水镜庄,今日就不再去了。崔州平曾邀我出游,我正要前往赴约。”

“既如此,那我们就在此道别,还要谢过孔明今日的点拨。”

“哎,元直不必客气。 就此别过。”

“他日再会。”

……

于是,徐庶与孔明在路口分别,徐庶向西南,前往水镜庄。

水镜庄离襄阳城本不远,但中间有檀溪阻隔,需要绕行,徐庶到庄上后已经是二更时候。

与水镜先生相见后,徐庶把襄阳之事讲与他听。水镜先生对徐庶说,刘备正在庄上,此人礼贤下士,胸有大志,可以辅佐他成就功业。

徐庶并没有急着与刘备相见,而是直接到刘备所在的新野城,用闹市行歌的方式,引起刘备注意,并成功成为了刘备的军师。

之后不久,曹仁进攻新野,摆下了八门金锁阵。徐庶兵法阵法都非常精通,指挥军队轻松破阵,击败曹仁。

曹仁败回许昌后,把刘备请新军师的事报之曹操,程昱向曹操献计,把徐庶母亲骗到许昌,然后伪造徐母手书,让徐庶弃刘备而投曹操。

徐庶接到书信后,不得已向刘备辞行,去往许昌。 临行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又担心诸葛亮不会轻易答应出山相助刘备,于是去许昌路上又绕路,先到南阳卧龙冈。

……

徐庶在新野的这段日子,孔明时常会与崔钧、孟建、石韬几人一起出游。

在家的时候,孔明也都没有闲着,认真地把诸葛亮家里藏书都读了一遍,读完觉得获益匪浅。

历史上诸葛亮雄才大略,神机妙算,这与他熟读谋略和兵法书籍是分不开的。

特别是一部叫《奇门遁甲》的书,包罗万象,极其玄妙,有一部分是讲预测天气的方法。

孔明读完明白了,借东风的诸葛亮,根本不是真的会呼风唤雨,而是提前预测了三日后有东南风罢了。

……

时间来到公元206年秋天,这一日孔明正在堂上读书,读得书兴正浓时,童子报徐庶来访。

算一算,刘备一顾茅庐应当不远了。

孔明请徐庶进来,一边为徐庶倒茶一边问:“听闻元直最近在新野辅佐刘豫州,军务繁忙,今日怎么有空到我这里呀?”

“孔明,我已辞别刘豫州,准备前往许昌了。”

“啊,此话怎讲?”孔明故作惊讶。

徐庶说:“上次一别后,得到水镜先生指点,我便到新野辅佐刘豫州,相处数月,发现他果然是一个贤明之主。”

“既然如此,元直怎么又想去许昌?”

“哎,都是上次与曹仁一战,引起了曹操的注意,他命人将我母亲押到了许昌,现在我收到老母书信,唤我前去转投曹操,我也是没有办法。”

徐庶叹了口气接着说:“我走前,已把孔明你举荐给刘豫州了,刘豫州过几日定来相请,请孔明千万不要拒绝。”

孔明说:“元直,你把我当成什么人?只是你的替身吗?”

见也明有责怪之意,徐庶连忙说:“不然,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不应长久隐居,此时应当出山一展所学。纵观天下,刘豫州可以称为英雄,我今日之言,请孔明思量。”

说完徐庶起身便要离开,孔明想到徐庶一到许昌,徐母有性命之忧,急忙把他拦下来说:“元直别急,我还有话要说。”

“元直,令堂书信在哪,拿来给我看一看。”

徐庶说好,便把徐母书信拿出递给孔明。

孔明打开书信,信中的意思是,曹操说徐庶谋反,便把徐母抓到了北方,如果徐庶来,徐母可以免死,如果不来,则徐母命如悬丝。让徐庶收到书信后,先到许昌相救,以后再做辞归故里的长久打算。

看完信,孔明说:“你可否想过,令堂手书是真是假。”

徐庶想了想说:“这封手书,笔迹极像老母,但老母一直认定曹操是奸诈之人,所以此书多半为假。”

“既然是假,元直为何还执意持书前去呢?”

徐庶去许昌的态度非常坚决,便说:“不管真假,老母被曹操所困,我无论如何,都要前去相救才是。”

“令堂高义,如果知道你是因为她,才弃刘豫州而赴曹操,怕羞于与你相见,而行贞烈之事,元直要谨防呀。”

听了孔明的话,徐庶吃惊不小,一时进退两难。急忙问:“孔明,如你所说,该如何是好?”

孔明说:“元直莫急,听我一言……”

“第一,元直到许昌以后,对令堂千万别提书信的事。”

“第二,只说到许昌是因为公务,是刘豫州命你为使,觐见圣上。”

“第三,讲明你心本向汉,若居曹营不能归来,也不会为曹操出谋划策。”

“元直,你若能把三点说清楚,令堂必然不会怪你,你就在许昌安居,他日另寻时机,再归刘豫州便是。”

徐庶听完,连连点头,拱手说:“孔明为我母设想的如此周全,我定依言行事,我已想好,纵使曹操相逼,我也终身不会为他设一计。刘豫州处,还请孔明相助。”

说完,徐庶匆匆与孔明告别,直奔许昌。

而孔明,开始准备应对刘备的一顾茅庐。


刘备来访前,孔明召集家人,开了个家庭会议,会议的议题是,接待刘备要做哪些准备。

第一,是环境提升工作,就是要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还要突出文雅气息。其实娶了黄月英后,家里已经被黄月英打理得井井有条,再来点锦上添花就好。

正厅的墙上,孔明挂了东汉十三州的地图,没错,这份地图也是按卫星地图画的。

中门有些空,把“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对联贴上以后,感觉就不同了。

厅中的大屏风,黄月英则用丝线,绣了二十八星宿的星图。

侧墙上还要挂七星宝剑,石桌上还要布置琴棋,总之文学艺术范要做足。

第二,确定具体行动方案。第一次童子接待,只到院门不请入内。第二次,三弟诸葛均接待,接入正厅,但不予久留。第三次孔明再自己与刘备相见。

第三,就是安排僚机。谁合适做僚机呢?除了诸葛均之外,不用问,自然是崔钧、孟建和石韬三人。

孔明把刘备将要来访的消息告诉三人后,三人虽然都不打算辅佐刘备,但还是希望找机会,与举世闻名的刘皇叔见上一面。

最后,就是确定整体接持方针。除孔明本人外,其他人与刘备见面时,礼貌客气的同时,要彰显文人的傲骨,说白了,就是一个核心,不要给刘皇叔面子!

……

说到这里,诸葛均大为不解,“兄长,徐元直之前已在新野做到了军师,你既然有徐元直和水镜先生的举荐,也一定可以得到施展才学的要职,何必还要考验刘豫州是否敬贤呢?”

孔明心想,三弟呀,你这个单身狗还是太年轻,怎么知道找工作和老板谈,与女生钓男生的道理是一样的,太容易得到人才和太容易追到女友,都会让人不懂珍惜。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话不能这样说,孔明换了一种方式说:“三弟呀,刘豫州虽然是位能用贤的明主,但他的手下人见我年轻,必然不会服我。”

“三请方出,不只是做给刘豫州看的,更重要的是给他手下人看。特别是关羽张飞,不让他们知道招贤不易,以后作战他们便不会轻易听从指挥。”

诸葛均听了似懂非懂,还想问些什么。

“好了,别问了。”孔明打断他,“快去找首好诗出来背熟,到时还需要你好好表现呢。”

……

新野城中,送走了徐庶的刘备,迎来了司马徽的到访。

之前刘备逃难到水镜庄时,司马徽说,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但是并没有言明,卧龙凤雏到底是谁,这次司马徽则解释了,卧龙便是南阳诸葛亮。

听了水镜先生的话后,刘备一颗求贤之心再也按捺不住 ,第二天一早,就带上礼物,与关羽张飞一起,往隆中谒请诸葛亮。

从新野到隆中,离卧龙冈不远的地方,有排连绵的矮山,转过山坳,一片开阔的农田出现在眼前。

正是秋收季节,金黄色的稻谷,在微风的吹动下,一波一波延伸向远处。

田间,有几个农夫正在割稻,这年的收成上佳,农夫们的心情也都很好,一边割稻,一边唱起歌来。

“荣者可安安,辱者自碌碌。隆中有隐士,高眠卧不足!”他们唱的正是孔明的那首诗歌。

张飞听这歌的节奏好听,但又没听懂词中唱的是啥,便向关羽问:“二哥,这几个种田的唱的是啥意思?”

关羽向来看不起文人,便说:“没啥,不过是文人自我吹嘘罢了!”

刘备则说:“此歌很妙,我猜是卧龙先生之作,走,我们过去问问。”

来到几个农夫近前,刘备下马问:“不知几位所唱之歌是哪位所作?”

一个高个子的农夫回答说:“此歌是卧龙先生所作,卧龙先生可是一个不简单的人呀。”

农夫的回答证实了刘备的猜测,刘备接着问:“这位卧龙先生如何不简单呢?”

“这位卧龙先生会的可多了,你看那边”,高个子农夫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架竹制水车,水车正吱吱地转着,把小河里的水,带到田边的水渠中。

农夫说:“那边水车也是卧龙先生帮我们造的,有了这架水车,我们的今年的收成多了足足三成。”

刘备跟着称颂:“卧龙先生真是博学之人,不知他的住所在哪边?”

“前边有一片竹林,卧龙先生的家,就在竹林之间。”农夫回答说。

刘备向农夫称谢,然后上马,与关羽张飞一起,策马往竹林方向。

走进竹林后,满眼便是一片青翠之色,刘备感到一股清风迎面吹来,让人神清气爽。林中还有小溪,涓涓流淌,竹间回荡着一片潺潺之音。

在竹林中行走约两三里,溪水变得宽阔了很多,一座木桥架在溪水之上。 过了木桥,便是一座院落,这正是诸葛家的茅庐。

刘备三人过了小桥下马,急性子的张飞便上前准备敲门。

刘备则一把拉住他说:“三弟不要急,让我来。” 说完便在院门上,轻轻地叩了几下。

……

此时孔明正在后堂读书,童子过来说:“先生,院外有三个人,三匹马,好像是刘豫州来了。”

孔明说:“好,你出去开门,之前交代你的,都记清楚了吗?”

童子拍拍胸说:“放心吧,我明白怎么说。”

童子不慌不忙地走到院门处,拉开门栓,缓缓地打开两扇院门。然后他上下看了几眼刘备三人,淡淡地说:“几位找谁?”

刘备看有人开门,恭敬地拱拱手说:“汉左将军豫州牧宜城亭侯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卧龙先生,烦劳通报。”

“一城停?黄薯?你这名字太长了,我可记不住。”童子一副不耐烦的表情。

一句话,刘备顿感颜面扫地,心中自惭,想自己颠沛半生,本以为挣得了一点声望,没想到在济世隐者这里,都是不值一提的虚名罢了。

张飞听童子的口气,很是不给刘备面子,火气便上来了,从后边一步冲上前来。

刘备赶紧挡住他,回身再对童子说:“你只说刘备来访就好。”

“你们来的不巧,先生今天一早就出门了。”

“不知先生去往何处?”

“我家先生行踪不定,去往何处我哪知道?”

“那先生何时回来呢?”

“也许三五天,也许十几天,先生每次出去和回来的时间也说不定。”

没见到诸葛亮,刘备虽然万分失望,但也没想马上离开,不过看看童子,他两只手各把着一扇院门,根本就没他们进院的意思。

关羽也看到了,便上前说:“大哥,既然先生不在,我们就先回去吧,以后再派人来打探。”

而张飞生气地叫:“要我说,今天就不应该来,讨了个没趣!”

见此情形,刘备只好嘱咐童子说:“先生回来后,请告知先生,刘备来访。”

童子说:“知道了。”然后也不等三人离开,便把院门紧紧地关上了。


拜访诸葛亮,结果连院门都没进去,刘备感到失望,关羽和张飞更是满胸怒气,三人郁郁而行,回归新野。

正行走时,忽然对面有一人,手拄犁杖,身穿布袍,风姿不俗,阔步而来。

刘备看见这人,便和关羽张飞说:“对面这人一看就与众不同,可能就是卧龙先生。”

说完,刘备急忙下马,上前向来人施礼:“请问阁下可是卧龙先生?”

来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崔钧,假装偶遇,与刘备一见。

崔钧还礼说:“我不是孔明,孔明与我是好友,我名崔钧,字州平。请问将军是哪位?”

刘备从水镜先生处,听到过崔钧的名字,便说:“久闻先生大名,在下刘备,来这里是求见卧龙的。”

这次介绍自己时,刘备再也没加任何一个官职,而是老老实实只说了姓和名。

互报姓名后,刘备与崔钧两人就站在路边,聊了起来。

“将军因为何事,想见孔明?”

刘备说:“当今,天下已乱,四海纷争,我想平乱扶汉,又无良策,所以求教于卧龙先生。”

崔钧听言,笑了笑说:“自古以来,天下总是时治时乱,光武中兴到现在已经二百多年,当下正是从太平转向动乱的时代,人力难以改变。”

“虽然人力难为,但我是汉朝子孙,不能轻言放弃。”

“顺势而为则易,逆势而为则难,将军请孔明济世,但恐怕到头来都是徒劳。”

……

刘备与崔钧明显是话不投机,不过刘备还是很礼貌地说:“多谢先生指教,不知先生可知,孔明去了哪里?”

崔钧说:“我也是来找孔明的,既然他不在家,那在下告辞,他日有缘再见。”

说完崔钧向刘备拱手告别,转身离去。

张飞早就不耐烦了,看崔钧走远,抱怨道:“卧龙又没见着,碰到个书呆子,耽误这么多功夫。”

刘备则说,此人见解不同,但也是隐士高人。

……

刘备三人回云新野后,又过了一月左右,天气渐渐转寒。

一天清早,孔明见空中乌云重重,北风凛冽,知道不久将下大雪。便与黄月英商量,和她回娘家看望下老岳父黄承彦。

临行前,孔明与诸葛均嘱咐说:“今天刘豫州肯定还会到访,我不在家,你小心接待。‘

诸葛均不解,问道:“兄长,你怎么知道刘豫州今天还会来呢?你看今天的天气,可不大好。”

“三弟,正是因为天气不好,一会儿将下大雪,刘豫州才会再次到访,风雪而来,才显得他求贤殷勤。”

“原来如此,那兄长放心外出,我在家中自有道理。”

孔明说:“那有劳三弟了。”

……

家里安排好后,孔明与黄月英一起去岳父黄承彦家,整个路途大约要两个小时,走到一半时,天空就飘起了雪花,等到黄家时,两人的斗篷就全白了。

抖掉身上的雪,走进房内,此时黄承彦正在围着火炉烤火。

黄月英直接喊了声:“爹,我们来了。”然后就上前,挤到火炉边上。

孔明则恭敬地施礼,拜见岳父大人。

黄承彦看孔明夫妇到来,很高兴,但又觉得奇怪,问道:“今天风雪这么大,你们怎么在今天这样的天气出门?”

黄月英说:“孔明准备出仕建业了,今天他不能呆在家里。”

黄承彦听罢问:“孔明当真要出山吗?天下诸侯打算投哪家呢?若想投荆州刘景升的话,我可以举荐,以孔明之才,必得要职。”

“爹,来请孔明的人,应当已经在路上了,孔明还不准备与他相见,所以今天我们才特地外出。”

“哈哈哈,原来是避而不见,考验对方的求贤之心呀。对方是哪位明主?,能入孔明之眼。”

孔明说:“岳父大人,今天来的人是新野的皇叔刘玄德。”

“刘皇叔可是名满天下的英雄,虽然现在暂居新野小县,以后一定能够成就大业,我也正想见上他一见。”

说完,黄承彦叫小童去牵驴,准备去孔明家。

黄月英说:“爹,今天风雪这么大,你就不要出去了吧?”

黄承彦说:“不怕,我带上一葫芦暖酒,路上喝。”

然后,黄承彦穿上一身厚厚的裘衣,戴上棉帽,也不理孔明和黄月英二人,自己引着小童就出门了。

……

此时的新野城中,刘备见天降大雪,便叫人备马,唤关羽张飞出来,准备一起再去卧龙冈。

张飞一听马上就急了,叫着说:“大哥,风雪这么大,天寒地冻,怎么还去卧龙那里?要去也要选个好天气呀。”

刘备说:“三弟,正是因为下雪天,我才要去,好让卧龙先生知道我的殷勤。如果你们怕冷,就不要去了,我一个人去。”

张飞说:“我死都不怕,怎么会怕冷呢,去就去,我正要看看孔明是什么样的人,让大哥如此劳神。”

“去也可以,但不许乱说话。”

“好的,大哥,我知道了。”

……

雪很大,一路上的田园和树木都被大雪覆盖,天地间顿时换银妆。

这样的天气,路上几乎没有行人,本来一片沉寂,但一处路边的酒店却人声嘈杂,吸引了刘备三人的注意。

关羽说:“大哥你看,前边好像是一家酒店。”

“太好了,正好喝杯暖酒再走,去去寒气!”张飞看到酒店,眼睛就亮了。

刘备自然也是愿意,三人便把马拴在门外,抖抖身上的雪,进入酒店。

酒店里只有一桌客人,却是十分热闹。众人一边喝酒,一边唱歌。

其中一人唱道:“渭水老叟涉孟津,牧野之战血浮杵,此人功绩尚如此,当今谁可为英雄?”

这人唱罢,另一人又接着唱:“群雄四面齐聚首,吾辈村店饮浊酒,其身独善可尽安,何必千古名不朽。”

两人唱完,座上几人一起拍手大笑。

刘备听歌中词义不俗,对关羽张飞说,这些人中,一定有孔明。于是上前,对几人拱手相问:“请问卧龙先生这里吗?”

这几个人正是孔明的好友孟建与石韬等人。

孟建说:“将军是谁?为什么要找卧龙?”

“在下刘备,寻访卧龙先生,求教安邦定国的策略。”这次刘备介绍自己时,又没有提任何官职。

石韬说:“我们都不是卧龙,而是他的朋友。我是颍川石广元,而这位是汝南孟公威。”

刘备听孔明不在众人之中,略感失望,但孟建与石韬的名字,以前也听水镜先生提过,此处相遇,也觉得颇有机缘。

于是刘备说:“久闻两位的大名,今天有幸相见,请二位一起去卧龙庄相谈如何?”

石韬说:“我们都是山野之人,不懂天下大事,将军请自行去寻访孔明吧。”说完,孟建与石韬几人便接着饮酒,不再理刘备。

刘备顿感与几位文士相比,自己浅薄了,悻悻地退回自己桌边。


刘备三人在酒店小饮几杯后,便又冒着风雪来到卧龙冈。

过了小桥下马,刘备再叩响院门,童子开门。刘备问:“刘备再次来访,请问先生今日在家吗?”

童子说:“先生在家,现在正在堂上读书。”

刘备听了童子的话,心里十分高兴,与关羽张飞跟随童子,一同进入院中。

走过中门时,“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对联贴,进入刘备的眼中,他略作停留,品读了一下,再进正厅,厅中的琴棋,墙上的地图也都引起了他的注意。

此时,诸葛均正在厅上读书:“凤飞千山,择梧而栖;士处一方,识主而依……”

刘备没想到又出岔子,以为诸葛均就是孔明。便说:“刘备久幕卧龙先生大名,前日因徐元直相荐,曾来拜访,不想先生不在,今天相见,实在万幸。”

诸葛均赶紧向刘备回礼说:“将军是刘豫州吗?来见我家二哥的是吧?”

“先生不是卧龙?”刘备再次失望。

“我们家兄弟三人,大哥诸葛瑾,现在江东,将军想见的孔明是我二哥,我年纪最小,叫诸葛均。”

“那卧龙先生今日在家吗?”

“将军来的又不巧了,今一早他就出门了。”

“卧龙先生去了哪里呢?”刘备不死心地追问。

江湖,山岭,村落,洞府,诸葛均说了许多孔明可能的去处,把孔明说得行踪不定,来去莫测。

张飞在外边听说孔明又不在,便冲进来对刘备说:“大哥,这先生今天又不在,我们快回去吧。”

关羽也说:“大哥,今天风雪这么大,趁着天还没黑,早早回去为好。”

刘备则看看厅上的星图地图,又翻翻架上的古籍兵书,一时还不想走。

诸葛均心想,总不走也不行呀,还是劝劝吧。于是说:“家兄不在,就不久留将军了,家兄回来后,请他去将军府上回礼。”

刘备连忙说:“怎么能让先生辛苦呢,过几天我再来拜访先生,今天请借纸笔一用,我留信一封给先生吧。”

童子献上笔纸后,刘备写了一大页,然后交给诸葛均收后,拜别出门。诸葛均则送三人到院门口。

……

这时,黄承彦骑着毛驴,带着小童,刚好也赶到院门口。看到诸葛均送三个人出来,猜想刘备也在其中,但也开始吟诗。

“日来北风紧,彤云千层厚,太虚雪纷飞,宇宙玉龙斗,骑驴叹梅花,欺霜傲雪处。”

刘备听罢,说:“好诗,做这诗的人不简单呀。”

张飞则说:“大哥,你问清楚,别碰到谁都以为是卧龙!”

诸葛均听了张飞话感觉好笑,上前两步给刘备介绍说:“前边来的是家兄的岳父,黄承彦老先生。”

刘备又是一通施礼,与黄承彦寒暄了好久,才上马离开。

回去的路上,时间渐渐地到了傍晚,风雪更大了,两次来访,都没有见到卧龙,刘备心情难免抑郁。

但又想到,孔明草堂墙上的书画,架上的兵书,还有孔明的好友,孔明的弟弟和岳父,前后两次所见所闻,都处处透着不俗,孔明也一定是满腹经略的人。

刘备心中,请孔明出山的想法更坚定了。

……

冬去春来,时光流转,早春到来。刘备请人卜卦,算出吉日,又备足礼物,沐浴更衣,打算再访孔明。

张飞和关羽一听到刘备的决定,立马火气就上来了。

关羽说:“大哥,你亲自上门,去卧龙冈两次,都没见到孔明本人,他肯定是一个徒有虚名的人,不敢见大哥。”

张飞则说:“让孔明来还不容易,大哥只要你一句话,我就用一根麻绳就可以把他绑来,大哥何必再亲自跑一次?”

“哎,你们没听过周文王请姜子牙的事情吗?周文王都如此敬贤,何况我呢?”刘备还是要劝关张两人同去,这样才显得有份量。

关羽张飞看刘备如此坚决,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再次同刘备一起来到卧龙冈。

……

三月的竹林分外翠绿,孔明家附近一片春色。刘备距离半里时,便早早下马,步行来到了孔明院前。

这次童子开门告诉刘备,孔明昨晚归来,刚好在家。刘备自己随童子进入院内,关羽张飞则让他们在院外等候。

等了好久,不见院内有什么动静,张飞又急了,冲进院子一看,孔明正在堂上睡觉,而刘备则站在堂外的阶下等待。

于是张飞又吵起来,“这先生太无礼了,我家大哥站这么久了,他还在堂上大睡,等我放一把火,把房子烧了,看你还睡不睡得着!”

说完,张飞就做要动手的样子,关羽见状一把拉住张飞,哪能让他真的放火。

……

这时,草堂上睡觉的孔明,自然是在装睡,这不过是想再考验刘备一次。

算下时间将近半个时辰,孔明大大地伸了个懒腰,一边吟诗,一边起身。

“大梦未觉,平生自知,我睡沉沉,春日迟迟。”

童子看孔明起来,便通报道:“先生,你醒了,刘皇叔今天再次到访,已经在阶下等候很久。”

孔明则埋怨说:“你怎么不早叫我呢,快请刘皇叔进来饮茶,我整理一下就出来。”

又过了一阵,孔明和刘备终于在厅上正式见面。

刘备看孔明,孔明手拿羽扇,头戴纶巾,气度不俗。

孔明看刘备,刘备仪表非凡,有英雄之气。

“久闻先生大名,两次前来拜谒都没见到先生,留信一封,先生可曾看过?”

“我不过是一介村夫,还劳将军两次登门,实在惭愧。”

孔明和刘备相互施礼,又相互客气了两句,孔明让童子献茶,然后两人的谈话,开始进入正题。

孔明说:“从将军前日留下的书信中,我已看出将军的忧国忧民之心,但我才疏学浅,怕帮不上将军什么。”

刘备则说:“司马德操和徐元直一定不会看错人的,先生不要过谦,还请教我安邦定国之策。”

谈到这时,孔明便也不再客气了,摇了摇手中的羽扇,孔明说:“既然如此,请问将军的志向是什么?”


说到志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后,刘备说:“高祖斩蛇起义,平定天下,开创汉室基业,如今已有四百年,但到今日,群雄并起,纷争不断。我有志扫平乱世,再复大汉江山,但学识短浅,束手无策,求先生指教。”

此时,孔明心中也有些起伏,第一个任务前边的铺垫都很成功,现在就是最关键的《隆中对》的策略。

历史上《隆中对》的内容,孔明早就背熟于心,按原版讲出来容易,但孔明并不满足于此。

原版的《隆中对》只是一个总体战略,属于一份策划方案,孔明现在想的是,要不要说的更具体一些,做一份可行性分析报告。

孔明缓缓站了起来,走到墙上挂着的地图前。

做报告嘛,空手讲就很尴尬,如果有份PPT就不一样,这年代没PPT,好在还有地图。

“将军请看,这是汉十三州之图。”

孔明开始进入演讲状态。

“曹操现在已占有北方州郡,挟天子以令诸侯,拥兵百万,目前的形势,不可与曹操针锋相对。

“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据有江东。江东之地有长江之险,易守难攻,所以一定要以江东为友,切莫与江东为敌。

“荆州北通中原,南尽南海,东连东吴,西至巴蜀,为四战之地,防守不易。但荆州也是四通八达的战略要地。

“益州背靠南中,有山川之险,又有千里沃野,当年高祖先得益州,其后才开创大汉帝业。

“将军,您要成就大业,觉得天下一十三州,应当先谋取何地呢?”

讲演嘛,互动还是很重要的,孔明说到这里,向刘备抛出一个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刘备苦笑着说:“先生,我现在暂居新野小县,权且容身,天下十三州,各有主人,夺州吞土,我现在是有心无力。”

孔明则说:“有心就好,我曾听民间歌谣:‘新野牧,刘皇叔,自至此,民丰足。’可见将军仁德之心。

“现在,曹操挟天子,平定北方,有天时。孙权守江东,据长江之险,占地利。将军仁义名满天下,可占人和。

“《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将军以仁义争天下,必然成功。我为将军谋划了几点,将军愿意细听吗?”

刘备这时眼晴都亮了,马上说:“刘备愿闻其详,请先生教我。”

“我为将军的谋划共分三步,每步达成时间分别需要五年左右,我把这几步方案称为‘三个五年计划’。”

“第一步,发展。荆州刘景升已年迈,荆州不久便有变数,将军可以借机,招纳人才,扩充领土,先在荆州站稳脚跟。

“第二步,割据。向西攻取巴蜀,把益州作为后方基地,把荆州作为进攻据点,如此,进可攻,退可守,可与中原江东三分天下。

“第三步,统一。北方天时有变的话,率一军长驱直入,中原定然不战自降。中原平定后,江东也不会久立,如此国家将会得到安定,大汉也会再次复兴。”

……

听孔明说得有条有理,逻辑清晰,刘备内心一下子被征服了,如果三国时代有笔记本的话,刘备肯定拿出小本,开始做笔记。

刘备心想,水镜先生曾说,我没有成功的关键,是身边的文人都是白面书生,没有经纶济世之人。

果然,糜竺孙乾这些人,跟诸葛亮一比差远了,真是‘青铜’与‘王者’之间的差距。

虽然来了三次,才见到本人,但就像花高昂学费听专家讲座一样,还是非常值得的。

趁现在机会难得,要一次性把大方略都问清楚,之前崔州平曾说,顺天者逸,逆天者劳,还是挺有道理的。

想要统一,如果天时不变,要怎样做,还要再听听诸葛亮怎么说。

……

想了这些,刘备从席上起身,走到孔明身前,向孔明拱手称谢。

刘备说:“先生之言,让我拨云见日,茅塞顿开。我回去后一定奉行先生的谋划,再统汉室江山。不过……”

刘备略作停顿,接着说:“不过先生刚才说,北方天时有变,则可以平定中原,但如果北方天时不变,一直昌隆,又要怎么统一天下呢?”

刘备毕竟是三国时代的英雄,看得比较有远见,刘备的这个问题与历史相符。

历史上的三国,就是北方曹魏的力量,始终强于蜀汉和东吴,所以诸葛亮终其一生,也没有北伐成功。

也正是因为提前知晓历史走向,孔明以往多次设想过,持久战如何破局这个问题。

最终,孔明的破局方案是内外兼攻。

持久战最终拼比的是双方的发展,发展好自身的前提下,从敌人的内部,破坏其经济结构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二十一世纪的孔明,从事金融行业,他知道破坏三国时代薄弱经济,有很多种手段,孔明在这方面很有自信。

不过与三国时代的刘备大谈经济学,他怕是听不懂,还是对他讲讲外部攻击的方案为好。

……

为了表示自己没有被刘备问倒,孔明用羽扇在胸口轻摇几下,彰显一下自信。

然后孔明说:“如果中原一直稳固,那统一大业可能多需时日。将军可以步步为营,一点点达到目的。

“将军习武,应该知道,如果没办法一下就杀死一个敌人,可以先伤其皮肉,再断其手足,最后直穿其心肺。

“以后若三分天下,南北必定依长江为界。南兵有水军之利,可以每到农耕时节,就派军骚扰江北,让敌方临江一带成为无用之地,这叫‘伤其皮肉’。

“凉州之地远离京兆,江淮之间水网众多,这两个地方,北方防守不利。可以从益州出兵夺凉州,从江东出兵下江淮,这叫‘断其手足’。

“最后,就看将军的仁政了,若将军所辖之地富庶安乐,北方之民归心于将军,将军最终平定天下,必定大势所趋。”

……

说完这些,孔明的具体方案也就说得很清楚了,从三分天下,到一统九州,每一步都基本可行。

孔明对自己这番演讲的表现还算满意,他又看了看刘备,心想:皇叔,我的这份《三分天下的可行性分析》你觉得怎么样?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