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皮蛋文学 > 现代都市 >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全章节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全章节

昆吾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叶轩魏忠贤是穿越重生《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昆吾”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他穿越了,还成了大明那个即将要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皇帝。看着已经陷入危难的大明,以及要夺走他江山的奸臣,他决定要做一名暴君!斩奸臣,屠建奴,收腹地,立新法,一切对抗他的人,他都一一铲除。西蕃,吐蕃,那不是他的大明果园吗?缅甸,安南,那不是他的大明粮仓吗?东南沿海,那将是大明渔场!——他不仅要一统天下,还要让大明永世长存!...

主角:叶轩魏忠贤   更新:2024-08-11 20:0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的现代都市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全章节》,由网络作家“昆吾”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叶轩魏忠贤是穿越重生《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昆吾”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他穿越了,还成了大明那个即将要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皇帝。看着已经陷入危难的大明,以及要夺走他江山的奸臣,他决定要做一名暴君!斩奸臣,屠建奴,收腹地,立新法,一切对抗他的人,他都一一铲除。西蕃,吐蕃,那不是他的大明果园吗?缅甸,安南,那不是他的大明粮仓吗?东南沿海,那将是大明渔场!——他不仅要一统天下,还要让大明永世长存!...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全章节》精彩片段


“皇爷,张小公爷给了,奴婢没敢要!”

“没要?”

崇祯愣了一下:“下次再有人塞银子,你就收了,这群人有的是钱,不要白不要,积少成多,也能补贴内帑。”

“顺带看看谁出手最大方,给朕记下来,朕有用!”

王承恩懵逼了,怎么也不相信这话是崇祯说出来的。

崇祯可是皇帝呀,支持下属收钱,这简直有损皇家威严,皇家的脸还要不要了?

可崇祯不这么想,原来的崇祯要面子,从大臣们借钱、原本能南迁的,结果因为面子错失良机等等,不胜枚举。

他可不是原来的崇祯,从二十一世纪来的人,啥没见过?

面子是个啥?能当银子用,还是能当粮食吃?

“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你应该有分寸,下去吧!”

王承恩退了出去,站在暖阁外一脸的懵逼,崇祯给他整的不会玩了。

暖阁内,崇祯拿过一张纸,沉思了一会儿后,提笔就在纸上写了几个名字。

这几个人就是十七年后与方正化一起战死的,分别是故司礼掌印太监高时明、司礼秉笔太监李凤翔、提督诸监局太监褚宪章、张国元四人。

崇祯这人政治能力虽然不咋地,但一手书法绝对在明历代皇帝中排进前三,遒逸、秀润。

沉顿了一下后,崇祯又写下了一个名字——高宇顺

他是崇祯时最后一位司礼监掌印太监,在李自成围京时就给自己准备了一口棺材,旁边还点燃了火堆。

他对身边的小太监说,若城破,他就跳进棺材,宁愿被火烧死也绝不投降,结果城破时果真如此。

这些人在历史上的记载,虽或多或少有些瑕疵,但对大明和崇祯是绝对的忠心耿耿,否则也不会死战不降了。

待时机成熟后,都可以成为信任的人。

“皇爷,午膳的时间到了!”

崇祯正准备整理明朝存在的隐患的时候,王承恩进了暖阁,崇祯只得停下思索,朝着乾清宫中殿走去。

进了中殿,一张长桌上摆了十数道菜,每一道都很精致。

“皇爷,今日的午膳十二道菜,分别是胡椒醋鲜虾,烧鹅,火贲羊头蹄,鹅肉巴子、咸豉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野菜!”

半个时辰后,崇祯回到东暖阁,心中吐槽史书的不靠谱。

都说崇祯节俭,这一桌子菜比其他皇帝是少了很多,其他菜的不说,就说最后一道野菜,说是崇祯为了尝试老百姓吃的饭菜,特意让下面人做的。

刚才他问了一下王承恩,王承恩的回答让他很是无语。

具体的做法是将野菜放进鹅的肚子里,用汤水煮着,再用酒洗,最后要人参和鹿茸搅拌野菜一起吃。

这特么的还是野菜吗?

这还叫体验百姓疾苦?

哪个百姓家能这么吃?

特么的简直就是离大谱了。

但是……真特么的好吃呀!

在东暖阁睡了半个时辰后,崇祯继续整理明朝存在的隐患。

凝神静思了近半个时辰,才提笔写下一行字。

这行字若是被其他人看见估计要被吓死,因为赫然写着「明朝灭亡十大问题总结」。

一、商人道德的失控;

二、三线作战的拖累;

三、小冰河期的天灾;

四、摧毁一切的瘟疫;

五、没有底线的党争;

六、军阀割据的形成;

七、军人道德的沦丧;

八、毫无廉耻的文人;

九、统一战线的失败;

十、专制力度的不足;

这十项问题是他目前能想到的了,每一项都不会对大明造成毁灭性打击,但十项叠加在一起,以原来崇祯的能力,结局已经注定。

还有诸如太监专权、特务政治、内部腐败等原因,崇祯并没有列进去,这些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细究起来就是扯淡。

特别是太监专权,明朝宦官的权利是依附皇权的,又没有军权,想要哪个太监死,也就是一道圣旨的事。

魏忠贤那么牛逼,崇祯上台两个多月就被弄死了,连带其党羽也都被一网打尽。

这十大问题中,在崇祯看来,着重应该解决商人道德的失控、三线作战的拖累、没有底线的党争和军阀割据的形成这四项了。

例如商人道德的失控。

马克思在原始积累中描述道:一有适当的利润……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甚至叛国。

这一点在明末展现的淋漓尽致,八大晋商不仅和建奴进行贸易,提供各种违禁物资,还会作为建奴的耳目,刺探军情等。

想到这里,崇祯将八大晋商重点圈了起来,在他眼中这可是一大笔的横财。

第二、三线作战的拖累,后金集团、李自成集团、张献忠集团等,西方列强在南方也虎视眈眈,蒙古劫掠一直未停,整个国内就是一个大窟窿,拆东墙补西墙。

第三、党争,崇祯继位后,党争达到了巅峰,凡对手赞成的,东林党就反对,凡是对手反对的,东林党就赞成,毫无底线,为自身利益置朝局不顾。

第四、军阀割据,前期还好,后期就是有兵就是大爷,给钱就动,不给钱一切免谈,听宣不听调,诸如后期京城被围,左良玉手握八十万兵马,也不去勤王救驾。

每一项问题后面都写了数个名字,崇祯每写一个名字,心中怒气便增加了一分。

坐了好一会儿之后,崇祯又在纸上写下了宗室两个字。

“这笔账,咱们慢慢清算!”

搞完这些,崇祯长长的出了口气,还好现在是天启七年,这要是穿越到了崇祯二年,他什么都不用干了,直接自挂东南枝好了,哪还用总结经验。

因为崇祯二年是整个大明最后的转折的点,首先是崇祯元年陕西大灾的延续,全国大饥荒,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其次,陕西的邮差李小哥揭竿而起了,第三,发生了三场兵变,

最后则是后金皇太极率领八旗精兵,绕道蒙古,避开了明军的宁锦防线,从长城隘口突入关内,攻占遵化重镇,兵锋直逼北京。

史称己巳之变,这一次战争,直接导致了数名高级将领死亡,直接改变了明朝辽东地区的军事、政治、人事形势,间接的减轻了农民起义军的压力,导致起义军实力的增强。

看着窗外,天色逐渐暗了下来,王承恩掌灯,整个东暖阁内烛光跳跃,瞬间亮了许多,但温度也随之升了起来。

这还好是小冰河时期,气温普遍低一些,否则这九月份这么点真的要热死了。

看着龙书案上微微跳跃的烛光,崇祯感叹了一句:“万古分明看简册,一生照耀付文章。”

“皇爷,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求见!”

“让他进来!”

崇祯将写好的东西用折子盖上,田尔耕就进来了:“臣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参见陛下!”

“陛下,京卫三大营各军主将身穿盔甲全部于酉时三刻从前门进入英国公府。”

崇祯听完,双眼眯了一下。

这么不加掩饰的招各军主将入府就是在向皇帝示威,京卫是我的,我有控制权。

否则,军中各种事宜那就在军营解决了,干嘛还要去私人府邸呢。

“陛下,需要臣打探一下他们聊了些什么吗?”

“你在教朕做事?”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咳……咳……你们误会了!”

看着周皇后的疑惑眼神与张嫣微变的脸色,崇祯连忙解释道:“朕是真的有事想找皇嫂聊聊!”

“方正化,接下来的时间,这座大殿内十丈之内,朕不希望有人在,

胆敢随意靠近的,格杀勿论!”

方正化点了点头,右手一挥,大殿内的众太监、宫女退出。

见大殿内无外人后,崇祯道:“皇嫂,你是如何看待朝中局势的?”

“陛下,后宫不得干政,这是太祖定下的,臣妾不敢妄言!”

张嫣猛然跪了下去,花容失色。

“凤儿,扶皇嫂起来!”

PS:皇帝叫皇后应该为梓潼,但咱们就不咬文嚼字了。

崇祯有些无奈:“皇嫂,朕是真心有想听听你的意见,你就当是咱们家关起门来私下聊聊,老百姓们都能聊聊,咱们为什么不能?”

见张嫣还是不说话,崇祯只得换了个话题。

“皇嫂,你是不是觉得朕软弱无能,昨晚没有抓住机会除掉魏忠贤等人?”

不待张嫣回话,崇祯继续道:“朕知道,魏忠贤联合客氏把持朝政,让朕的侄儿夭折,更是让您无法怀孕,

您恨不得生吃二人肉、喝二人血。”

“可你知道大明朝如今的局势吗,第一,朝中党争在不断升级,魏忠贤的阉党、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的斗争已经愈演愈烈了,

其中还有山东人的齐党,湖广的楚党,南直隶的宣党、昆党,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倾轧,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其次,百姓赋税日益严重,国库空虚;

第三、军队吃空饷、战斗力低下,各地部队有军阀的趋势……”

崇祯每说一条,张嫣和周玉凤两人脸色就变了一分。

“二十几天前朕进宫的那天晚上,你让朕不要吃宫中的食物,朕在袖子中藏了王府的麦饼度过了一晚上,

在皇极殿继位的时候,若不是英国公等人亲自抬轿,朕可能都无法登基,你恨他们,朕更恨他们。”

“魏忠贤提督东厂,更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而且锦衣卫也已经投靠了他,朝中六部九卿中有一半都投靠了他,

如此局势,朕别说杀了魏忠贤,可能连政令都出不了皇宫,逼急了很可能会谋反,

你也应该听说过皇兄召我入宫后,魏忠贤联合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密谋想要发动宫廷政变的事吧,

还有想效仿狸猫换太子、另立福王世子朱由崧继大统的传闻,

朕现在弄死魏忠贤也简单,但他的党羽看到老大死了,自己做了那么多恶事,会不会孤注一掷,

弄死我们或者弄死一大批的官员?这些我们都不能赌。”

两女脸色骤变,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周皇后忍不住道:“陛下,不是还有英国公吗?他掌控着京营,还拥护您,这……”

“凤儿,你太单纯了,英国公忠于的是皇权,谁当皇帝对他们来说不重要,

如果不是有皇兄的遗诏,他们完全可以拥立福王世子朱由崧,

他们手中有京营以及传承了八代的爵位,谁是新君,他们都是从龙之功,

从万历年开始你们就能发现了,他们根本就是中立者和利己者,不参与党争,

否则只要英国公出面,魏忠贤的阉党和东林党至于斗的这么激烈吗?”

看着脸上血色顿失的两女,崇祯安慰了几句,继续分析着。

“朕在位时间多一天,皇权就稳固一分,现在朕需要时间,即便以后彻底掌权了,但依旧不会杀魏忠贤。”

见张嫣想问说话,崇祯摆了摆手,继续道:“现在这对朕来说不算是坏事,魏忠贤掌管票拟披红之权,这也制衡了东林党的权力,

朕如果冒然杀了魏忠贤,那么势必会造成巨大的权利真空,东林党趁势而上,东林党那群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说到这里,崇祯眼中满是杀意。

前期的东林党还算是想真的为国家做点事情,但现在的东林党,说全部就有些过了。

但百分之九十的就是一群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文人。

口号喊的响亮却是一点实事都不做,争权夺利倒是很积极,

虽然没干什么大的恶事,但也没有提出任何可行性的救国治国纲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若是朝政被东林党把持,那对整个的社会风气是重大打击。

感受到崇祯的暴怒,周皇后走到崇祯身旁,握着崇祯的手,崇祯才渐渐的平静了下来。

历史记载,崇祯继位后用了三个多月,利用东林党的势力就将魏忠贤的阉党就整垮了,足可见皇权和东林党的势力之大。

但现在崇祯不想这么做,他想将涉及党争的人一起干掉。

“所以,朕必须要在确保皇权和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慢慢过渡权力核心,让魏忠贤发挥好“看门狗”和“打手”的作用,

民间有句话说的好,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

魏忠贤的阉党虽然干啥啥不行,但抄家灭族、捞钱却是一把好手,

让他和东林党之间狗咬狗,朕坐收渔翁之利,

而且朕昨晚拿掉了田尔耕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有这种震慑,锦衣卫中还是有部分人忠于皇权的。

虽然不能全部控制锦衣卫,但至少能保证皇宫安全,

朝局如此,朕也只得隐忍,所以,皇嫂,希望你能理解朕的苦心。”

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提白杆兵进京和锦衣卫新指挥使的事情,这种事情少一个人知道,成功率就大一分。

说到这里,崇祯不再说话了,给张嫣消化的时间,同时也在感叹朱由检的愚蠢。

朱由校在死前叮嘱他,一善视中宫,二忠贤宜委用,第一点崇祯做的很好,继位后立即册封张嫣为懿安皇后,居住慈庆宫。

第二点却没做到,他哥哥朱由校虽然痴迷木工,但不傻,扶持魏忠贤就是为了平衡党争。

可朱由检刚继位就迫不及待的除掉了魏忠贤,虽然可以振奋人心,但却是打破了平衡,

让东林党钻了空子,把持了朝政,以致误国。

说实话,将明朝灭亡归咎到魏忠贤身上也不对,虽然是干了很多坏事,

但至少他在的时候,国库充盈,从未欠过辽东军饷。

有军饷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后金等一些外敌才未能突破关宁防线。

而且他出身平民,知晓百姓疾苦,推动了矿业和手工业的税,降低了农业税。

周玉凤听的两眼放光,看着崇祯的眼神满是崇拜之色。

过了好一会儿,张嫣深深的吸了口气,下定了决心。

“陛下,臣妾知晓了,您不必考虑臣妾感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国运要紧!

只要能重振大明国威,臣妾个人恩怨算不得什么。”

听见张嫣的回应,崇祯松了口气。

朱由校病危时,张嫣力劝朱由校将皇位传给朱由检,

当时朱由校说后宫有两人怀孕,日后若是生男孩可以作为张嫣的儿子将皇位传给他。

但张嫣不同意,一直劝说朱由校将皇位传给朱由检。

而后魏忠贤等人派人向张嫣吹风,想阻止朱由检继位,张嫣明确拒绝了,

还说:从命与不从命都是死,那就不从,这样还能去见列祖列宗之灵。

在朱由检继位的当晚,张嫣提前派人告诉朱由检不能吃皇宫中的食物,

更是在继位后几天,朱由检吃的食物都是张嫣亲自所做。

再者,长嫂如母,周皇后就是张嫣亲自为他选的。

若不是张嫣,朱由检不一定能登基,或者说登基了不一定能活下来。

这后宫之中,真正对他好的也只有两人,一个是皇后周玉凤,一个就是这位皇嫂了。

所以,他不想张嫣因为阉党的事情耿耿于怀。

他今日来找张嫣谈心,就是要打开张嫣的心结。

“皇嫂,魏忠贤,朕暂时还不能杀,但客氏朕还是可以杀的,一来先收点利息,二来也算是震慑魏忠贤。”

“但您放心,等朝局稳定后,魏忠贤,朕必杀之!”

崇祯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狠色。

至于说利用完了就干掉别人有些不厚道,但魏忠贤所犯罪过杀一百次都足够了,能让他多活一些日子已经算是格外开恩了。

“皇叔……呜呜……”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过了几息之后,崇祯轻声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臣以为孙承宗不可出任……”

“别跟朕说废话,你推选一位再说!”

崇祯打断了内阁辅臣施凤来的话:“其他人也一样,别指责别人不行,要么你们廷推一位,或者毛遂自荐也行,朕只要结果。”

既然皇帝发话了,众大臣也开始讨论了起来。

虽然三边总督这个职位是个烫手的山芋,但那也是位总督,封疆大吏。

赈灾做的好,那将平步青云,直入内阁。

办不好,那就是脑袋搬家,遗臭万年了。

从目前认知看,国库空虚,办砸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

但这是新帝登基的第一件大事,势必会全力支持的,所以,综合来看,好坏各一半。

足足讨论了一刻钟的时间,大臣们从开始的低声细语,到最后激烈争吵了起来,谁都说服不了谁,各方都想争取自己阵营的人。

崇祯听的有些头疼,随即站了起来:“朕有些事情要处理,你们继续廷议,什么时间出结果什么时间退朝,王承恩,你在这里看着,有结果通报。”

说完崇祯下了平台出了皇极殿,回到东暖阁后,看着方正化低声道:“方正化,给朕弄些点心来。”

片刻后,方正华端着几盘糕点放在了崇祯面前,崇祯一口糕点一口茶,吃的那叫一个舒坦。

而皇极殿内,群臣对视了一眼,皆是叹了口气。

皇帝的举动已经很明显了,要么选孙承宗,要么选袁可立,

不是这两个中的一个,你们就老实在皇极殿内待着,饿不饿你们自己看。

施凤来看了看众人:“诸位,选孙承宗的站右边,选袁可立的站左边,有意见的站中间,哪方人数多就选哪方,王中官做个见证,如何?”

“陛下,王中官让奴婢来回话,皇极殿廷议有结果了。”

“一帮滑头!”

一盘糕点还没吃完,一位随侍的小太监就到了东暖阁,崇祯低骂了一声。

“去告诉王承恩,就说朕在忙,让朝臣们等一会儿!”

崇祯说完,将手中的糕点吃完,然后端起两个装有糕点的盘子塞给了一边候着的方正化。

“你们几个先吃点糕点垫垫肚子,朕睡会儿,晾一晾他们。”

说完便走到一边的软塌上躺了下去。

方正化端着盘子哭笑不得,这会儿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不吃吧,这会儿又好饿,糕点又很香,吃吧,在东暖阁内吃东西,这要是传出去了非得被那帮御史给喷死。

看着几位徒弟的眼神,方正化没好气的瞪了一眼,随即朝着崇祯叩拜了下去,心中满满的感动。

起身到了暖阁外,低声笑骂道:“换班去吃,每人一盏茶的时间。”

东暖阁内,崇祯轻微的鼾声响起。

而皇极殿内的群臣们则心中都在吐槽着崇祯。

神特么的处理正事,满朝的朝臣都在皇极殿,您能处理啥正事?

从早上上朝开始到现在,先是陕西灾情的事情,然后又去国子监忙活了个把时辰,现在又回来商议赈灾的事情,这会儿早就过了午膳的时间了。

别说吃饭了,茶都没来的及喝一口,这会儿又饿又渴,这都好说,可内急这事可没法忍。

“王中官,我们能不能去出恭一下。”

“随便,不过咱家可告诉你,陛下随时可能来,今日陛下……”

下面的话王承恩没有说,那意思很明显,陛下今天杀了不少人,你要是想死你就去。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佚名的故事,看点十足。《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这本连载中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穿越、打脸、历史、佚名穿越、打脸、历史、小说目前更新到了最新章节第1332章 命运的选择,最后的冲锋,已经写了2788226字,喜欢看穿越、打脸、历史、 而且是穿越、打脸、历史、大佬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书友评价

不行,还是忍不了这么自贬媚外的,意难平再扣一颗星。对主角这种想法做法,我还是持反对意见[撇嘴]

超级好看,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完全不够看啊,作者大大是细狗,太短了。

热门章节

第24章 清算,人头滚滚

第25章 阴谋终显,贡生闹事

第26章 废除祖制,刷一波民望

第27章 处置贡生,抚剿并用

第28章 以工代赈,提前布局

作品试读


“二位爱卿记住了,以工代赈的百姓,绝对不能克扣口粮,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薛凤翔和郭允厚同时眉头一皱,若是放开了吃,那粮食瞬间就能增加一倍。

薛凤翔将困境说了一遍,崇祯立刻道:“粮食的事情朕会解决,你们照做就是了。”

面对崇祯如此的笃定,不止是薛凤翔和郭允厚疑惑了,整个朝臣们都是如此。

崇祯也懒得搭理他们,难道他要告诉朝臣们,自己要对八大晋商动刀子,抄出一批粮食用于赈灾吗?

“好了,咱们再说说第三个问题——百姓们信不信。”

“陛下,这个问题,臣有些想法!”

崇祯刚说完,内阁李国普就站了出来。

“爱卿请讲!”

“陛下,民间村子里有大事,基本都是族老,族长有时候说话都不好使,因为德高望重,

代入到赈灾这件事情,朝廷可以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朝臣出任三边总督,负责赈灾一切事宜,诸如调粮、修路、修湖、开垦荒田等,

臣思来想去,这满朝之中,具有此等威望的,除了陛下,就只有孙阁老和袁老大人两位了。”

崇祯眼睛一亮,终于有人说到他心坎上了。

他登基的时候,内阁共有四位,分别是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和李国普四人,除了李国普外,其他三人都是魏忠贤的追随者,此刻的内阁有着魏氏内阁之称。

满朝中,能叫孙阁老的,也只有孙承宗了。

而叫袁老大人的,非袁可立莫属了。

崇祯刚穿越来的时候本就想找机会将孙承宗召回来,做他的内阁首辅,苦奈内阁由魏忠贤把持,兵权不稳,他又不好动内阁的人,

今天内阁首辅黄立极因为陕西大灾的事情被他干掉了,而后说了那么多就是为孙承宗铺路了。

结果被李国普给说出来了,这样也好,免得惊到了魏忠贤。

李国普的打算崇祯很清楚,无非是想这个外援,现在黄立极干掉了,那内阁中只有施凤来、张瑞图是魏忠贤的人,

自己再找个人,只要出任三边总督,负责赈灾,那就是和自己一条战线的人,二比二,

再加上背后是皇帝,不说能压制施凤来和张瑞图,至少能立于不败之地。

甭管李国普是什么打算,但既然和自己目的一致,那就是最好的结果。

崇祯内心欢喜,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道:“李爱卿,说说你的理由。”

“陛下,我们先说孙阁老,他是先帝的老师,离任前是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论身份,整个朝臣中没有人比孙阁老更高了,

蓟辽督师,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功勋卓著,军队中威望更高,

由他担任三边总督最合适不过了,而且孙阁老现在在老家高阳,离京很近。”

崇祯不做评价,轻声道:“再说说袁大人。”

李国普毫不犹豫道:“袁老大人虽然未入内阁,但整个经历更加的丰富,历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尚宝司司丞、本司少卿、太仆寺少卿、通政使司左通政、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南京户部尚书等;

历经万历、泰昌、天启、三帝,为 ‘’三朝元老”之臣,诰 ‘’五世恩荣”之赏,民间将他与况钟、海瑞并称为我大明三大清官。

袁老大人出任三边总督,臣可以保证袁老大人会将赈灾的每一分银两和钱粮都用于百姓之身。”

铮铮之声在皇极殿内回荡着,群臣脸上表情不一。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大事?”

崇祯脸色微变,若不是大事,方正化不会如此严肃的。

就在这对话之间,传旨的一名太监进了暖阁,行完礼后,道:“皇爷,奴婢二人于天启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出京,十月三日到达忠州,将旨意传给了秦将军,

秦将军接旨后说是为了保密性就不写书信了,让奴婢二人给皇爷回话,大军会抛弃辎重全速进京,行军途中她会差人每天将行军记录送于北京,

奴婢擅自做主,地址留在了北京外的一座山村中,请皇爷责罚!”

“好,做的很好!”

这算是这段时间来听见最为开心事情了,虽然让李若涟暗中在整顿锦衣卫了,但相对来说人数太少、战斗力偏弱,行动受限制,远没有军队的震慑力大。

“方家,此事你二人做的很好,先赏银百两,等事成之后朕再一并封赏!”

“奴婢不敢要赏赐,为皇爷分忧乃奴婢分内之事!”

“给你们就拿着,这段时间你二人就常驻在外,每日将信件送于东暖阁内!”

崇祯有些开心,随即有些疑惑道:“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回来了,方稳呢?”

“皇爷,接下来的事情就与方稳有关了。”

方家叩谢后,道:“皇爷,奴婢二人这一路来,遇见了许多的难民,一打听说是陕北、关中、渭北发生了叛乱,零零碎碎有十数处之多,

奴婢二人商议后,由奴婢回来复命,方稳则在沿路打探消息,约定好两日后回京,不出意外,后天这个时候应该会进宫。”

崇祯一听,瞬间站了起来:“你们可知道叛军首领的名字?”

“回皇爷,听说了几个,王二、王嘉胤、王左挂等。”

方家的话瞬间打来了尘封的记忆,崇祯似乎响起了后世的资料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明末最出名的就是李自成和张献忠起义,但这两人好都是安塞马贼高迎详的手下。

高迎详可能不出名,但说闯王那就肯定出名了,他是第一代闯王,李自成就是第二代闯王。

“你们先下去休息吧!”

崇祯摆了摆手,对着王承恩道:“大伴,去皇极殿告诉众臣,今日朕不上朝了,有事呈送内阁。”

说完便依旧批着折子,这种举动让王承恩、方正化很是疑惑。

叛乱,这在任何时候都是天大的事情,这种情况不召集内阁商议怎么镇压,怎么还有心情批折子?

实际上,崇祯也很无奈,这个时代交通太过于落后了,渭中离北京两千里路,即便是用六百里加急,再加打探消息,一来一回都得十天。

况且,这个时候的六百里加急的驿站估计也起不到太大作用了。

所以,就是再急也不差这一天,不如等两天后方稳回来将消息汇总出来再说。

第二天天色微亮,锦衣卫换班的时候,李若涟带着一群锦衣卫出了宫,直奔自己的府邸。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后,府邸后门走出十来名身穿便装的男子,走出胡同后融入人流之中。

此刻,街上已经是川流不息,人声鼎沸,叫卖声此起彼伏。

“皇……公子,咱们去哪里?”

“走吧,今天本公子请客,先填饱肚子再说。”

这几人就是秘密出宫的崇祯和方正化等一群人,唯独没有王承恩,他今天的作用就是迷惑宫中其他势力的眼线。

此刻的皇极殿内,王承恩站在九层平台之上面无表情,下方站着六部九卿的朝臣。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