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的现代都市小说《精选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由网络作家“昆吾”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高口碑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是作者“昆吾”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叶轩魏忠贤身边发生的故事迎来尾声,想要一睹为快的广大网友快快上车:他穿越了,还成了大明那个即将要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皇帝。看着已经陷入危难的大明,以及要夺走他江山的奸臣,他决定要做一名暴君!斩奸臣,屠建奴,收腹地,立新法,一切对抗他的人,他都一一铲除。西蕃,吐蕃,那不是他的大明果园吗?缅甸,安南,那不是他的大明粮仓吗?东南沿海,那将是大明渔场!——他不仅要一统天下,还要让大明永世长存!...
《精选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精彩片段
崇祯点了点头:“大叔,这件事情比计较严重,我们需要确定消息,如果你所说是真的,我们既往不咎,但若是谎报,那就别怪国法无情了。”
说完,朝着李若涟道:“李二,将他们几个人安排住下。”
待李若涟的手下将几人带走后,方正化道:“皇爷宅心仁厚,当真有尧舜之姿。”
“谈不上,这都是朕的子民,若是朕将国家治理好了,哪来的这么灾民,一切都是朕之过。”
崇祯摆了摆手:“走吧,去其他地方再看看!”
一个时辰后,一行人又遇到了四波难民,都是从陕西境内来的,分属不同的地方,基本上先前的中年汉子所说的差不多。
陕西境内已经乱了套了。
一路上崇祯面色都很平淡,但身边的方正化知道,这位大明王朝的主人已经在暴走的边缘了。
秘密回到宫中后,崇祯才让人通知了王承恩,让朝臣们散去。
被皇帝放了鸽子,这群大臣只能将一肚子郁闷藏在心中。
“皇爷,您总算回来了!”
回到东暖阁的王承恩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不待他喘口气便听见了崇祯的吩咐。
“大伴,去司礼监将近三个月的奏疏都调过来,一份份的查一查,看看有没有陕西上报灾民、民变的奏疏。”
半个时辰后,数千份奏疏摆在了乾清宫中,他之所以调全部而不是陕西的,主要是不想让朝臣知道真实意图。
“皇爷,自天启七年七月一日起到昨日,陕西境内一共上了二十九道奏疏,只有陕西巡按御史吴焕在八月十一日上了一份奏疏。”
崇祯接过王承恩递过的奏疏,打开迅速的扫视着,奏疏上写着:
“臣巡查陕西,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七八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
这份奏疏明确的记载了陕西的天灾人祸、民变的情况,最后结尾说:死于饥与死于盗等耳,与其坐而饥死,何不为盗而死,犹得为饱死鬼也。
奏疏最后的批复更是可笑:此饥民也,掠至明春后自定矣!
不过崇祯看着批复的日期就知道为什么了。
八月二十二日,朱由校就驾崩了。
八月十一日的奏疏,这个时候朱由校已经是病重了,怎么可能会重视这件事情。
身为臣子,为君分忧,皇帝病重无法处理,难道大臣们不能处理了吗?
砰!
一直面色平淡的崇祯将奏疏拍在龙案之上,暴怒道:“这群狗官,只知道结党营私,争权夺利,丝毫不顾忌百姓死活,这种事情都不上报,陕西巡抚都是干什么吃的,三边总督、内阁又在做什么?”
怒骂了几句后,崇祯慢慢的平复了下来,陷入了沉思之中。
为什么会发生民变,因为吃不饱。
为什么吃不饱,因为苛捐杂税太重,这是表象。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百姓的耕田太少了、产出太少,耕田大部分集中在宗室皇族、士绅手中了。
不将田地给弄出来,朝廷就算是免除一切苛捐杂税,都无济于事。
崇祯这段时间看过户部的记载,北方夏麦秋粟亩产2石,南方稻麦两熟田亩产3石,这么算下来,平均亩产两石半,也就是380斤左右。
而人均不足2亩田地,算下来也就700斤左右,这还只是稻谷,再加工成米,估计只有500斤。
古代农民可没有大鱼大肉,油水少,一个人一天一斤大米都不够,这些米也只有一个人一年的口粮。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臣李若涟参见陛下!”
“起来说话!”
崇祯放下奏章,看着龙案上的数十本奏章,暗地里长长的出了口气。
他总算是知道为啥崇祯被后世称为劳模了,一天要批近百本奏章。
“陛下,臣有三件事情要汇报。”
“第一,客氏查抄家产的明细已经出来。”
李若涟说着,双手呈上一份折子,王承恩连忙结果呈给了崇祯。
“陛下,查出白银三十五万七千两,房产四座、各类店铺庄园八处、良田八十顷,先帝赏赐六十八件,宫中御用之物三百余件……臣已经找了三方的人估算了,折算成白银一百余万两。”
崇祯表面风轻云淡,实则内心惊喜。
真可谓客氏跌倒,内帑吃饱。
他记得有野史记载,当年崇祯为登极赏赉边军,要出三十万,但内帑没钱,还是让户部从太仓库拨的。
但过了两个月后,又突然从内帑拨出了一百三十万两。
这两个月中,魏忠贤和客氏先后被处死,后世由此推断,应该是从两人家中抄出来的。
看着如今抄出来的数据,当年查抄的时候,肯定都被锦衣卫和负责的官员给贪污了一部分。
崇祯心中感叹,论捞钱,还是抄家来的快,客氏、陈德润两个案子,就获得白银一百三十万两。
有这一百万三十万两白银,打造腾骧四卫、练新军的银子就有了。
这一刻,他是真想将钱谦益等五人给抄家了,其他四个就算了,钱谦益的钱家是江左三大家,地区有名的首富,将钱家抄了估计现银都得有数百万之多。
辽东一年的军费开支算是有着落了。
可惜他现阶段不能这么干,说句真话就被抄家灭族,朝中大臣都人人自危,谁来给他干活?
虽然现在这群人也干的不咋的,但至少还在有序的运转着。
“朕只要银子,其余的事情你看着处理!”
“还要,管好你的人!”
“臣明白,敢乱伸手,臣剁了他们的爪子!”
李若涟回应后,继续道:“客氏儿子侯国兴、哥哥的儿子客光先等169人,已经全部抓捕,随时可以问斩,请陛下示下。”
“严刑拷打,将他们所犯罪行全部记录下来,等朕旨意!”
崇祯将清单放在龙案上,继续道:“再说说其他事情。”
“陛下,第二件事情就是钱谦益等五人的事情了。”
“怎么?有困难?”
“陛下,臣得到情报,京城中有一府邸,名为江南会馆,乃是江南学子聚集之地,今日夏朝钱谦益五人被处死的消息传出后,有数十人先后进入江南会馆,具体聊了什么,因为守卫森严,臣不得而知。”
“目前已证实身份的有兵部主事钱元悫……”
崇祯手指有规律的敲打着桌子,过了许久,才出声道:“由他们去吧。”
听着崇祯的话,李若涟有些懵。
这明显就是东林党在搞事情,由他们去吧是几个意思?
但皇帝发话了,他也不敢多问。
“陛下,第三件事情,就是国丈周奎大人,这是调查结果。”
李若涟说这话的时候,声音不自主的小了下去,实在是调查的结果太过于触目惊心了,他真怕陛下一怒之下下旨将周奎给砍了。
陛下刚登基,就杀了自己的岳父,传出去还不知道那帮读书人说成啥样呢。
崇祯看了一遍清单后,也很佩服周奎的敛财手段和速度,从周皇后加入信王府到现在也才一年半的时间,家产折合白银竟然有六十余万两。
光是查到的现银就有三十三万两,其中有二十八万两是他登基这个把月收敛的。
后世历史记载周奎被严刑拷打交出家产折合白银三百万两,看来是却有其事了。
将罪证放在龙案上后,淡淡道:“朕知道了,这件事情你们就不用管了。”
“李若涟,你一会回去在京城中挑一个大一些的店铺,找一些印刷刻字的匠人,再找一些底子干净的读书人,多备一些四尺整张的竹纸,等朕旨意,下去吧!”
“臣明白,臣告退!”
李若涟就这点好,有疑惑但不会问,陛下说啥就是啥,照做就是了。
“大伴,晚膳朕去皇后那边,多加两个菜!”
“奴婢遵旨!”
一刻钟后,崇祯进了坤宁宫,周皇后立刻就迎了上去:“早知道陛下来臣妾这里用晚膳,臣妾就亲自下厨了。”
听着周皇后柔柔的声音,崇祯心中的狠厉之色缓了几分。
两人慢慢的吃着饭,这一刻崇祯才觉得自己平顺了许多。
他一进乾清宫的东暖阁看着龙案上堆积的折子和朝会上的大臣们,他都恨不得化身屠夫,屠了那群人。
吃完饭,两人先聊着,崇祯道:“凤儿,今日朕杀了客氏,皇嫂那边你去过了吗?”
“去过了,皇嫂得知消息,大哭了一场,哭的都晕了过去,臣妾在慈庆宫陪到申正时刻才回来。”
“嗯,皇嫂也是个苦命人,她那边朕不方便去,你有空就多去走走。”
“臣妾知晓,陛下安心操持国事便可,这后宫臣妾一定会打理好的。”
闲聊了几句后,崇祯突然道:“凤儿,朕有事想跟你说!”
“大伴,送进来!”
周皇后有些惊讶,接过王承恩递过的纸张,片刻之后,脸色骤变和满脸的不敢置信,惊慌的跪倒在地上。
“陛下,家父……”
周玉凤没有替父亲辩解,崇祯要么不送来,送来了就一定是铁证如山,此刻辩解会激怒陛下。
“凤儿,起来吧!”
崇祯扶起周皇后:“此事是锦衣卫查出来的,若不是碍于国丈的身份,此刻他已经带入诏狱了。”
“朝堂之中深不可测,党争如此的厉害,国丈那个脾性,说定哪一天就成了别人手中的刀子,到那一刻,你说朕是杀还是不杀?”
“凤儿,朕也不让你难做,只要国丈交出所有财产,朕就放他一马,以后好吃好喝的供着,别沾那些是非,你觉得如何?”
“多谢陛下z体谅!”
周玉凤再次拜倒,随即面露难色:“陛下,家父那贪财、吝啬的性格,想让他交出财产……”
“无妨,你只需要如此做便是。”
崇祯在周皇后耳边说了几句,周玉凤连连点头。
“来人,传周奎入宫!”
忙到现在,天色已晚,崇祯用完膳后嘱咐道:“大伴,方稳什么时间回来,就什么时间叫醒朕!”
嘱咐完,倒头便睡。
第二天早上,还在迷糊中的崇祯被王承恩叫醒。
一刻钟后,崇祯洗漱完后看见了风尘仆仆的方稳:“方稳,辛苦你了,你把打探的消息具体的说说。”
“大伴,赐座!”
“奴婢叩谢陛下!”
方稳谢完恩后,便道:“皇爷,奴婢在陕西境内查探了一翻,蒲城、白水、泾州、富平、淳化、三元等地皆有叛军,
主要原因是大旱,颗粒无收,官府有摊派各种杂税,百姓忍受不z了才有了造反。”
“不是叛军,是民变,记住了!”
崇祯忍不住打断了方稳的话:“你继续说!”
“皇爷,十六处民变中,以白水尤为严重,白水的民变首领叫王二,聚集数百人攻破县城,诛杀了知县,然后退至白水洛河以北,现在已经将聚集了近六千人。”
“这些人中,骨干力量是叛卒、响马、驿卒、逃卒,约占了一成,余者皆是饥民、难民。”
“其余各处,都是数百人到千人不等。”
这一刻,崇祯脸色终于变了,他知道严重,但没有想到已经到了这等地步了。
这些人合在一起接近两万人了,即便大部分是难民,两万人也足够府军喝一壶了。
况且,现在内地的府军战斗力真的能扛的住吗?
“方稳,你先下去休息吧!”
待方稳走后,崇祯揉了揉太阳穴,然后起身朝着皇极殿而去,眼中杀意毕露。
他倒是要看看这群素位尸餐的朝臣们怎么解释,解释不了就不要怪他举起屠刀了。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王承恩说完后,退至一边,眼观鼻鼻观心。
“陛下,臣有事启奏。”
崇祯瞅了一眼,竟然是右佥督御史毛羽健。
“准奏!”
“陛下,臣调查我朝驿站实情后,请陛下裁撤驿站。”
“理由有三,其一,驿站日益腐化,已经失去了原本职能,且驿卒逃离严重,已然无法正常运转;
其二、目前驿站两千三百六十六座,驿卒近十万人,开支极大,裁撤后费用可转用做辽东军饷;
其三,裁撤后,可以将驿站的劳役编派给农户去承担,增加杂役。”
听闻毛羽健的话,崇祯脑海中如同惊雷响起。
毛羽健这个人名他没有印象,但裁撤驿站这件事情却是有历史记载。
李自成为啥会造反,就是因为崇祯裁撤了驿站。
在银川做驿卒的他失业了,又欠了外债,结果这货竟然杀了债主,紧接着媳妇与同村人通奸,他又杀了媳妇,无奈之下只能出逃。
逃到甘州参军,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
崇祯二年因为军饷的事情,他又把提拔他的王国给杀了,然后就造反了。
从整个时间的发展来看,失业是李自成造反的导火索。
抛开失业看,从李自成所干的事看,骨子里就是个不安分的主,没有失业的事,后面估计也会因为其他事情造反。
“陛下,臣附议!”
兵科给事中刘懋也出班赞成御史毛羽健的提议。
“毛健羽,朕问你,你是何官职?”
毛健羽愣了一下,搞不清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但也立刻道:“回陛下,臣是右佥督御史。”
“你还知道你是右佥督御史,你可知道自己的职责?”
“回陛下,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砰!
从朝会开始一直平静的崇祯,猛然拍了一下龙椅,猛然站了起来:“那裁撤驿站这种事情跟你有什么关系?”
群臣满脸不相信的看着崇祯,你想办法,你能想啥办法?
这又不是几两,省一省就出来了,这可是几百万两,你是能变还是能咋的?
崇祯看着群臣的质疑,也不做解释,他总不能说朕要对你们开始抄家了吧。
再说了,全国田地大半都是士绅宗室手中,他们都不交赋税,光靠百姓手里的那点有什么用?
现在不加赋只是第一步,等稳定下来了,他还要不征赋,最后就是种田有补贴,前提是他得将后金、瓦剌、吐蕃等等给灭掉,否则年年征战想完成这些是不可能的。
“行了,此事就这样定了,内阁拟旨送到东暖阁。”
“朕今晚就要看到圣旨,晚上就发出去,半个月内朕要所有百姓都能看到这道圣旨。”
崇祯补充了一句。
他要是不强调一下,这道圣旨能在三天内送到东暖阁都算是快的了。
不是内阁办事效率低,实在是圣旨太麻烦了。
从拟旨到送到东暖阁起码得二三十道道审核程序,哪怕一句话觉得不合适都可能会被驳回重新写。
“行了,都散了吧,户部负责调粮的事情,刑部和礼部负责国子监学生的事情、
兵部负责摸清全国驿站和调兵事情、吏部和督察院负责陕西官吏欺上瞒下问题、工部负责修路修湖开垦及大行皇帝陵寝的事情,
锦衣卫和东厂的人除了京都必要的留守外,其余人等全部撒出去,对外敌情探查,对陕西境内官吏、粮商等探查。
督察院的监察御史动起来,将看到的情况如实上报,通政司将所有公文及时传递,各部最迟明天中午之前将计划送到东暖阁。”
“朕提醒诸位,锦衣卫全程监督,再出现欺上瞒下、贪污克扣的事情,朕不管不问,直接抄家灭族。”
“退朝吧!”
“还有,明天不上朝,各位抓紧时间。”
崇祯说完,不待群臣跪拜便下了九层平台,出了皇极殿。
众臣看了看,相顾叹了口气,随即缓缓的退出了皇极殿。
出了皇极殿后众大臣便开始奔跑了起来,不跑不行呀,皇帝催的急,若是完不成,真的要掉脑袋的。
回到东暖阁后,屁股还没坐热,王承恩就进来了:“皇爷,户部尚书郭大人求见。”
崇祯叹了口气:“让他进来吧。”
“臣郭允厚参加陛下。”
“郭爱卿平身!”
崇祯抬了抬手:“大伴,赐座、赐茶!”
待郭允厚拜谢后,崇祯道:“郭爱卿,朕知道你的来意,相信朕,朕不会拿我大明国运开玩笑的。”
郭允厚很是失礼的看着脸色严肃的崇祯久久不语,似乎是从这位年少的帝王脸上看出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后,王承恩轻轻咳嗽了一声,低声道:“郭大人,陛下面前,不可失礼。”
被惊醒的郭允厚立刻跪拜,被崇祯制止了:“郭爱卿,你只管安心去调粮的事情。”
“臣明白!”
郭允厚行礼后朝着门外退去,将要出门的时候,崇祯淡淡道:“郭爱卿,不要参与党争。”
郭允厚浑身一震,眼中闪过一道精光,随即默默离去。
崇祯记得,这位关心民众的疾苦,殚精竭虑,富民强国的户部尚书一生的污点就是在天启七年被迫参与了党争,现在陷的还不深。
这位户部尚书大人可是日后搞福王的重要人选,可不能被党争牵扯了。
郭云厚走后,崇祯坐在龙案前沉思了片刻后提笔给袁可立写了封信。
“奉圣夫人,陛下传你,跟咱家走一趟吧!”
后宫的一座宫殿中,王承恩带着数名锦衣卫。
“王承恩,陛下传我何事?”
“奴婢不知,还请奉圣夫人快点,不要让陛下久等了。”
“王承……”
“奉圣夫人,你这是逼奴婢动手吗?”
王承恩见奉圣夫人如此墨迹,当即冷下了脸,右手一挥,四名锦衣卫就站到了客氏前后左右,大有再墨迹,就直接架走的趋势。
“王承恩,你这是做什么?你可知我是谁?不怕陛下责罚吗?”
“带走!”
王承恩一挥手,四名锦衣卫架着客氏就走,王承恩转身看着宫殿:“王百户,即刻起,这座宫殿只能进不能出,你可要看好了。”
“属下领命!”
一道回应声铿锵有力。
这名锦衣卫百户就是李若涟推荐的王守林,属于心腹之人。
在一路的怒骂声中,客氏被带到了皇极殿。
看着满殿的大臣,以及魏忠贤阴沉的脸,客氏心中大呼不妙。
“大胆客氏,见到陛下,为何不跪?”
“臣……民妇客印月参见陛下!”
内阁辅臣李国普怒喝了一声,被惊醒的客氏立刻跪倒。
“客印月,礼部左侍郎钱谦益、督察院右都御史曹于汴等人弹劾你十八大罪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说完,王承恩将钱谦益弹劾的证据递给了客氏。
客氏接过草草的扫了一遍,脸色巨变,浑身都在颤抖:“陛下,他们这是在污蔑民妇!”
“钱谦益等人朕刚刚命人杖毙了,客氏你可要想清楚了再回答!”
“陛下,民妇冤枉!”
崇祯盯着跪着的客氏,以及低着头的魏忠贤,心中满是冷笑。
“客氏,你是皇兄的乳母,按道理朕是不相信这些的,但国有国法,钱谦益等人死谏,朕不得不查,
你若如实交代,朕看在皇兄的面子上,可以从轻发落,
如果你不承认,也没关系,朕会让锦衣卫去查,诏狱的手段,你应该听说过吧!”
“陛下,民妇冤枉!”
客氏眼中虽有恐惧,但依旧死不松口。
“来人,将客氏一族所有人全部押入诏狱,着大理寺、刑部、督察院会审,锦衣卫从旁协助,胆敢包庇者,格杀勿论!”
“朕今天就要结果!”
客氏脸色大变,急忙喝道:“魏忠贤,你快替我向陛下求情呀。”
“混账,陛下何等圣明,相信陛下不会冤枉任何一个人的!”
“李千户,客氏在朝堂之上大呼小叫,若是惊了圣驾,你担待的起吗?还不将客氏拉下去!”
被锦衣卫架着的客氏懵了,满眼的不敢置信。
这个数年前巴结他的男……太监,竟然在此刻直接放弃了她。
愣神过后,客氏突然尖叫了起来:“陛下,我承认,我全部承认。”
“魏忠贤,既然你出卖了老娘,老娘就是死也要拉着你一起下地狱。”
“陛下,这十八条罪过我全部都认,大部分都是魏忠贤的主意,当年他为了巴结我,置办了一桌五百两银子的六十道酒菜,而后……”
“够了!”
崇祯脸色铁青,怒吼了一声,打断了客氏的交代。
“李若涟,将她带下去,让她全部交代清楚,做好罪证,朕在这里等着!”
李若涟一挥手,两名锦衣卫就将客氏架了出去,留下了客氏的疯狂笑声在大殿内回荡着。
大殿内,刚刚还悲愤的东林党的众人此刻皆是大喜。
而魏忠贤一伙人则是面色阴沉,如丧考妣,他们做的事情,客氏知道的很清楚,若是客氏全部交代出来,他们就彻底的完了。
这会儿,想杀人灭口都做不到。
足足半个时辰的时间,皇极殿内寂静无声,在众大臣站的腿发麻的时候,李若涟进来了,拿着厚厚的一叠纸。
“陛下,钱谦益所弹劾的十八大罪状,客氏全部交待清楚了,且已签字画押,请陛下过目。”
王承恩将李若涟呈现来的供词呈给了崇祯,崇祯接过慢慢的看着,时不时的打量着殿内的众大臣。
众大臣此刻内心惊惧不已,偷瞄着龙椅上一页页翻看的崇祯,他们感觉那些纸如同一张张催命符。
“李若涟,将客氏拖出去,凌迟处死,诛三族,财产尽数入内帑。”
“客氏宫中之人,一律全部打入刑部监,让三司会审,若有参与者,杀无赦!”
过了好久,崇祯才出声。
历史上,客氏是在浣衣局被鞭打死的,可现在的崇祯可不想这么轻易的放过,直接凌迟、诛三族。
没有想象中的暴怒,众人却是有一种如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
“客氏这件事情,到此为止,即刻起,朕不想再听见客氏这两个字。”
众大臣再次懵逼,这算啥?
闹了半天,死了五名大臣,换来的是客氏死了和诛三族,这算啥?阉党和东林党各打五十大板?
主凶魏忠贤还没处理呢,就这么翻篇了?
陛下这啥意思,继续重用魏忠贤吗?
魏忠贤等人更是迷惑,摸不透崇祯的心思。
“好了,今日朝会就到这儿吧,朕有些累了,都退了吧!”
“对了,空缺的位置,由各部提交名单,送完吏部考核,最后呈上来。”
“周爱卿,你可要好好替朕把把关!”
崇祯说完就朝着平台下走去,这是极其不合礼法的行为,但这种关头,没有哪位大臣站出来,除非想跟刚刚死的那些人一样。
崇祯走出皇极殿,太阳照在身上,只觉得心中抑郁一扫而空,一切按计划在进行着。
现在只等白杆兵进京,他就可以放开手脚做事了。
半刻钟后,崇祯回到东暖阁,刚坐下,王承恩就进来了。
“皇爷,魏忠贤求见!”
“本职工作都没有做好,你去操心兵部的事情。”
“驿站裁撤了,边关、各地公文、急报如何传送?”
“朝贡礼节、藩属国来京城朝贡如何接待?”
“裁撤的驿卒该如何安置?驿站又该如何自处……”
“做事情都不用脑子想,都拍屁股决定吗?”
崇祯怒了:“别以为朕不知道,你养了个小妾,结果你正妻通过驿站来京知道了,你不反思自己过错,倒是怨恨起驿站来了。”
此言一出,毛羽健心中顿时我艹了一声,此等私密之事,只有几个当事人知道,皇帝是怎么知道的。
其他大臣也是愣住了,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位毛御史竟然还有这种香艳之事,亏的他们还以为是为国为民,原来是私愤。
“来人,将毛羽健拖出去砍了!”
“将刘懋也拖出去,廷杖二十!”
殿外的锦衣卫立刻将毛羽健拖了出去,大殿内只有毛羽健求饶的声音在回荡着。
崇祯彻底的炸毛了,白水那边六千人就有一成的驿卒、逃卒等等,这要是将驿站裁撤了那乐子就大了。
十万的驿卒中哪怕有十分之一加入民变之中,那朝廷就得出动十万军民去围剿。
外有强敌环伺,抽调九大边军不现实,指望府军,大明就完了。
驿站的任务极重,身体素质绝对是普通难民的数倍,驿卒战力不如边军,但起码能与卫所军不相上下了。
“诸位大人,还有没有上奏的?”
听见崇祯的问话,再加上刚刚毛羽健的事情,众大臣连忙回应道:“臣等无本再奏!”
“你们既然无本,那朕这里倒是有一件事情请诸位爱卿听一听!”
“曹思诚,你身为督察院左都御史,你来说说,北京外城的难民到底怎么回事?”
不止是曹思诚懵了,大臣们都懵了,天子脚下哪来的难民?
曹思诚很是聪明的没有辩解,立刻跪了下去,道:“臣……臣不知道,臣这就去彻查!”
“不用了!”
崇祯懒得跟他们扯:“朕可以告诉你们,这些难民都是从陕西来的,陕西大旱,颗粒无收,依旧各种杂税,以至民变,
现在整个陕西境内有十数处民变,最严重的白水县已然聚起了六千余人,其中一成是驿卒、逃卒。”
众大臣这才知道为什么毛羽健提到裁撤驿站皇帝会如此暴怒了,这简直是一刀捅进皇帝的心里去了。
提到这个,崇祯就想将这群大臣们拉出去全部砍了。
这场民变处理不好,很可能就颠覆了大明王朝,可这群大臣们此刻竟然还在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来吵去。
督察院左都御史曹思诚下意识道:“这不可能!”
“不可能?你是在质疑朕吗?”
“要不要朕给你找几个难民来当廷对质?”
曹思诚猛然一个哆嗦,立刻跪了下来:“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如果陕西境内发生此生此等事件,陕西巡按御史为何没有上报?”
“陛下,内阁也没有接到陕西巡抚胡延宴的天灾奏疏、三边总督也没有上报民变之事!”
内阁辅臣张凤来也站了出来,这事儿太大了,他必须得将责任给摘出去一些。
“王承恩,念给他们听听!”
王承恩立刻上前,将陕西巡按御史吴焕的奏折念了一遍。
“黄立极,施凤来、李国普、张瑞图等刚入内阁不知道,情有可原,你是天启六年九月入阁的,这份奏疏是今年八月份上奏的,你总不会不知道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