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皮蛋文学 > 现代都市 > 新晋精品选集

新晋精品选集

等光伏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正在连载中的穿越重生《新晋》,热血十足!主人公分别是司马翊司马伦,由大神作者“等光伏”精心所写,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八路军战士冯翊在一次战斗中英勇就义,而身怀灵符的他,有幸重新投胎到了一千六百多年前的西晋王朝,成为了诸多藩王子孙中的一员。冯翊本身就是一名具有革命精神的优秀战士,在经历了八王之乱后,西晋王朝分崩离析,即将要要灭亡之际,他兴兵而起,平定内乱,驱胡定虏,重整超纲,振兴山河,重建新晋王朝。...

主角:司马翊司马伦   更新:2024-06-25 16:3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司马翊司马伦的现代都市小说《新晋精品选集》,由网络作家“等光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正在连载中的穿越重生《新晋》,热血十足!主人公分别是司马翊司马伦,由大神作者“等光伏”精心所写,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八路军战士冯翊在一次战斗中英勇就义,而身怀灵符的他,有幸重新投胎到了一千六百多年前的西晋王朝,成为了诸多藩王子孙中的一员。冯翊本身就是一名具有革命精神的优秀战士,在经历了八王之乱后,西晋王朝分崩离析,即将要要灭亡之际,他兴兵而起,平定内乱,驱胡定虏,重整超纲,振兴山河,重建新晋王朝。...

《新晋精品选集》精彩片段

好诗词!

李睿心中也是夸道。

只是嘴上不敢说,也不感动。

他不知唐宗宋祖,也不识成吉思汗。

可他知道,赵王是铁了心要反了。

言不由衷的夸赞了几句,仓皇而逃。

司马翊还沉浸在那热血澎湃中,都没来得及叫住李睿,让他把这幅字拿走。

他不满的说:父王,你说这人奇怪不奇怪,说是求诗词,怎么写好给他了,看都不看,却又跑了。

司马伦抱起这宝贝儿子笑道:不用管他,不识货的东西。

这么好的诗,我还不想给他。

来人,把翊儿的字裱起来,挂到我书房里。

司马翊才回到自己的院子,荀崧匆匆跑来问:公子,你那首诗是自己作的?他当然没这么厚的脸皮去冒名顶替,那是对伟大领袖的一种玷污。

于是解释道:我何德何能,这是一位伟大领袖所作,我只是顾忌赵王府的脸面,才借用了。

怎么,诗作得不好?好好好!

荀崧哪敢说不好,这是连赵王都说好的诗,只是现在传出去不太合适。

刚才司马伦把他叫到书房品鉴一番,可把他吓出了一身冷汗,这爷俩的胆子也太大了。

武帝司马炎虽然立傻太子司马衷,可他老人家还健在呢。

荀崧叩首苦谏,司马伦才同意掩盖下这事,还遣孙秀专门跑一趟李家,把李睿那小子给逮回来,准备把他留在王府里做个差事。

荀崧苦口婆心道:公子,以后这种诗可不能再乱借用了。

他贴到司马翊的耳边说:一不小心,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司马翊一愣,问道:还有人敢要赵王的命?荀崧往天上指了指,说:天道气数未尽,公子还要隐忍几年。

不如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司马翊大概明白怎么回事,便不言语了。

曾经,指导员多次跟他说过,打仗要用脑子,不能只靠狠劲,人再狠,能狠得过飞机大炮?

他读书认字只是为了增长自己的见识,为将来学习兵法知识做准备。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成为一名战功赫赫的军事家,吟诗作对那是文雅人干的事,他一个粗人只会用枪跟敌人讲道理。

可惜了年岁太小,还不能舞枪弄棒。

平日里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除了笔杆子,几乎什么都不用碰。

上辈子这么大的时候,都跟着爹娘下地干些粗浅的活儿了。

他怕自己长大以后身体会废了,就常常偷偷的躲在房间里站桩,或是原地跑跑,不期望能让自己变得多强壮,但至少也不会病怏怏的。

好不容易熬到了六七岁,个子终于是长大些了,这天就和赵氏商量着:娘亲,我能不能到南郊的练兵场去看那些甲士操练?

赵氏说:翊儿你是千金之躯,看那些武夫有何用?

将来你是做公爷的人,不如让荀先生多教你几篇文章。

话说回来,你最近读书懈怠了,也不见写出什么诗词。

荀先生最近忙什么,我看他常出入王爷书房。

这事我要和王爷说道说道。

娘亲不懂司马翊心中所想,只关心他的学业,希望将来他也能入得了赵王的眼,做母亲的以后也才好有个依靠。

司马翊悻悻而归,拿起《孙子兵法》读了起来,以平复急躁的心情。

此书是春秋齐国人孙武所著。

这是荀崧帮他找来的,连带着还有战国田司马穰苴的《司马法》、吴起的《吴子兵法》。

虽然还有其他的,但他觉得这几位的所著最深。

荀崧也说过读懂了这几本书,便可止天下之战。

司马翊一开始还不懂,读兵法不是为了打仗的吗,怎么成止战之法了?

读了《孙子兵法》,理解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读了《司马法》,明白了以战止战,读了《吴子兵法》,懂得了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打仗不是根本目的,而是治国、治军、治人的手段。

相较之下,指导员的水平似乎一般般啊。

如果能回到从前,真想和他一较高下。

当然,读的都是理论知识,还需要今后实践印证。

他不会因为读了几本书就洋洋得意,做那纸上谈兵的赵括。

一日晌午,荀崧从外面急匆匆赶回来,手里还捧着几十卷书,还没进门,就听他叫道:小公子,快来看看!

平日里他还教导要仪态万方,此时却毛毛躁躁。

不过,等司马翊看到书名时,也怪不得他了。

荀崧这次带来的是陈寿所著《三国志》,而且还是刚刚著成,他花重金请人誊抄一份。

司马翊平日里,时常请教先生三国之事,特别是诸葛孔明。

因为他记忆中的故事里,诸葛先生宛如神人,计谋无双。

可一说出来,荀崧便处处反驳,这也不对,那也错了。

于是司马翊便要他找一本三国演义来对质。

荀崧记在了心里,向史官打听,治书侍御史陈寿刚好完成他的书著《三国志》,此书分《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其历经十年艰辛,不可不谓呕心沥血。

可司马翊才翻了几页,就骂道:陈寿是何人,是不是偷懒了?

诸葛亮传这么简单?

火烧博望、智激周瑜、草船借箭、空城计怎么都没记录有?

荀崧与他师徒三年,关系熟稔,笑道:公子,陈寿乃是史官,绝不会胡乱记载。

你说的故事只是杂史野集,做不得真。

此书虽惜墨如金,叙事简略,可这是他积累了大量史料,精心编撰而成。

而且他大半辈子是在蜀汉度过的,对比之下,《蜀书》最为详实。

虽说如此,司马翊脸上依然挂满了不信和失望,荀崧心疼这钱白花了。

钱确是白花了,《三国志》只是简单的记录了名人的事迹,看起来毫无滋味,被司马翊扔在了案头,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了那三本兵书上。

迷上了兵书之后,其他的书也就看得少了,更别提做什么文章出来。

司马翊的神童名头也再没人提过,大家都心知肚明,王爷不提,大家最好都不要提。

赵氏倒是在枕边吹过风,求赵王再请一些德高望重的先生来教导宝贝儿子,那个荀崧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司马伦却不以为然,觉得此人才思敏捷、知书达理,就是年轻了一些,再历练几年可堪大用。

赵氏也是没辙,只能顺其自然。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