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前面的十四个奏疏,是崇祯想让太子明白,朝廷的国事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还要面对这些大臣无休止的信息骚扰。
那么最后一道奏疏,则是他明白国事的复杂。
打开奏疏之前,崇祯先是吸了一口气,
这么快就完成的奏疏,一定是没用心做。
等我看完这个奏疏,明天一定要好好敲打敲打这小子。
王承恩在一旁,看着崇祯帝刚刚还夸赞太子心思敏捷,可是拿起最后一道奏疏,整个人的脸色都变得阴沉。
这种表情,绝对是对太子的不满意。
奏疏都没打开,皇上似乎就断定了太子在糊弄了事。
老太监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喘。
他太知道君王一怒是多么的可怕了。
可是,就在他屏气凝神,准备应对君王发怒的时候,
崇祯竟然哈哈大笑,
“这小子,竟然比朕还要狠啊,那些喝民血的,确实都该杀!”
崇祯拿着这道奏疏,看了又看,眼神之中透着赞赏,
“谁能想到,这个七岁的孩子,竟然会有这样的见识啊!”
他将这道奏疏单独放了起来,这表示,这道奏疏上的内容,谁也没有办法知道。
然后,他看着自己身边的老太监,“王承恩,今天的事,要是传出去,当心我把你的脑袋扔出去喂狗。”
王承恩忙称不敢。
……
紫禁城外,温府。
作为当朝少师,内阁首辅,中极殿大学士温体仁的府上,并没有太过的阔绰。
一位六旬老翁,稳坐在太师椅上,身上穿着带补丁的长衫。
但是身后,却摆放着各种前朝名家的字画。
而在他的下座,坐着几位老者,衣着华丽,虽然头发花白,但是眼神之中仍然流露精光。
分别是兵部尚书张凤翼,工部尚书刘遵宪,左都御史唐世济。
这里人来到温体仁的家中,绝对不是喝茶那么简单。
而是他们在得知今日养性殿的事情后,突然发觉了难得的机会,所以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温体仁的家里。
这个时候,唐世济率先说话,“诸位大人,今日养性殿的事情可都听说?听闻今日,陛下龙颜大怒啊。”
唐世济作为左都御史,官居三品,心里早就想更进一步。
张凤翼点了点头,“太子性子顽劣,竟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实在不该。”
兵部尚书张凤翼也是欲言又止,似乎想利用这件事,给自己谋得一些好处。
刘遵宪在一旁说道:“这件事,恐怕不会这么简单就结束啊。”
三位官场老油条,全都只说了一半话,然后便将目光投在了当朝内阁首辅温体仁的身上。
此时的温体仁,眼神浑浊,就好像是一个农家老翁。
但是这些人都知道,这位大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一定要做出什么大事。
温体仁慢慢将茶杯放在了桌上,然后声音有些懒散,
“几位大人,我这府上,绝对没有任何的外人,而且,咱们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呢?呵呵。”
唐世济在一旁想了想,然后说道,“这太子忤逆,完全就是学礼不成,作为太子的老师,礼部尚书姜逢元难辞其咎,我明日准备狠狠地参他一本。”
唐世济觊觎礼部尚书的位置已经很久了,这次准备利用这个机会,将姜逢元搞掉,然后再靠温体仁的帮助上位。
所以他是今日第一个跑到温府的。
而另一旁,刘遵宪说道,“吏部尚书谢升,同样也是太子的老师,我觉得这一次,我们应该要着重关注一下他。”
张凤翼也说道,“那个谢升,实在太难搞,这几次我们想安排几个人,都被他拒绝了,我早就想收拾这个家伙了。”
三位大人全都说出了自己的意见,然后又将目光投向了坐在主位的温体仁。
温体仁吹了吹茶杯上的热气,然后说道,
“这一次,是个机会,但是如果我们目标不统一,可能这两个人一个都扳不倒。”
然后,他看向唐世济,“明天,你带着人,弹劾谢升,然后,我们举荐你当吏部尚书。”
听到温体仁的话,左都御史唐世济眼前一亮。
吏部尚书!!
那可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位置。
若是真能成,那不比礼部尚书要好很多?
他急忙起身,激动不已,“在下谢过大人!”
而温体仁挥了挥手,“你可不要谢我,要谢啊,就谢你这两位老哥哥,他们这次可是白白帮你出力啊!。”
唐世济转身向着两位尚书抱拳,“世济谢过两位哥哥,此时若是能成,定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温体仁打断,“画饼的事就免了吧,来点实在的。”
“他们还有一些人手想要安排,到时候就靠你了。”
唐世济说道,“马上自然,我若当了吏部尚书,那么吏部还不是大家的么?”
听到这里,两位尚书这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而温体仁端起茶杯,准备送客,
“这太子现在还小,就让我们给他上一课,这大明,有些事不是当皇帝就能说的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