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皮蛋文学 > 美文同人 > 荆棘向晨昏

荆棘向晨昏

灵系小白 著

美文同人连载

热爱一个人,也犹如热爱梦想和生活一般!沿途有美景,也有沟壑!别害怕,更不妨再大胆一点!愿,你深爱的人,可以,陪你沉默不语,和你生生不息!

主角:   更新:2023-08-07 23:0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的美文同人小说《荆棘向晨昏》,由网络作家“灵系小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热爱一个人,也犹如热爱梦想和生活一般!沿途有美景,也有沟壑!别害怕,更不妨再大胆一点!愿,你深爱的人,可以,陪你沉默不语,和你生生不息!

《荆棘向晨昏》精彩片段

“晶晶,别玩了!赶快跟我回去!你们家着火了……”
胖婶从冰冻三尺的河面上,将正在和几个小学同学一起玩着爬犁的荆晶,一把拉了起来,转身就跑。
一路上,荆晶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被胖婶使劲儿地扯拽着,不敢有半口歇息,径直往老宅的方向跑着。她塔拉着两只比自己脚大一码的棉鞋,鞋底板儿下一直打滑儿,跌跌撞撞、断断续续地摔了四五个大跟头。
院内院外进进出出、拨水洒雪的伯伯婶婶吵杂着,一直烧到烟囱顶、蹭蹭往天上蹿着的炎炎火苗,各种家具被褥衣物接二连三被点着、焦炭熏糊的味道,屋后几株荆棘树的枯枝霹雳吧啦的声响……
“我爷爷呢?爷爷……”
胖婶死死地搂着荆晶,阻止着只属于童年天性的冲动。
她们和在一旁围观的其他妇女和小孩,站在屋外远离火源的地方。
荆晶的双脚全部没在厚厚的雪地里,冻得几乎没有什么知觉了。
……
过去的10年里,荆晶一直生活在繁华的遥河城外,贫困偏远山区深处的这个小村里:荆村。
遥河的一条支流,源远流长,纠缠着蜿蜒盘旋的荆棘山,鬼斧神工地形成了十个天然般的渡口。
荆村就坐落在遥河正好流经此处的第三个渡口处。
简单、自然,安宁,祥和,充满生机的童年,总是被孩子们的视角,演绎得很漫长。
荆晶总是会惦记着、盘算着:
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够长大?
要快点、再快一点长大,才好。
等长大了,一定要去荆村的外面,走一走。
七岁的生日一过,父母就把荆晶送进了村里唯一的一所学校:荆村小学。
那之后的第二天,他们就又收拾起大包小裹的行李卷儿,坐上长途大巴车,去外地打工了。
留下了,荆晶和爷爷,一老一小,守着这老宅院子里的四间砖瓦房和屋子后面的一亩三分地。
当然,还有阿木:它是邻居胖婶家大黄刚生了一窝里个头最小的那一只狗仔儿。
每个春节,荆晶的父母都会回来过年,一大家子人团聚在一起。
他们还总是会带回来很多“城”里的特色年货。
而,他们口中的那些各种“城”的新鲜名字,荆晶和爷爷,从来就没有听过。
那时,荆晶始终都觉得,不管是什么城,都没有“遥河城”这个名字,叫起来好听。
小时候,爷爷常常会抱着荆晶,坐在满眼星光灿烂的小院儿里。
“爷爷……荆村外面是什么样子啊?”
“小晶啊,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好,你要记住,那天上的银河、这门前的遥河,才是最美丽的地方。”
“爷爷……这野酸枣,怎么那么苦啊?”荆晶含着一枚还没有长成熟的荆棘果儿。
“别吃了,赶快吐出来!”爷爷将带着两排小牙印儿的果子,捧在手里,说,“小晶,看清楚,这种颜色,就叫苦色!”
……
每个春节,隔壁张家村里的大伯大妈,会带着大哥哥、二姐姐;二伯二妈,也会带着三姐姐、五弟弟,一同赶过来,聚到荆村,来过大年三十儿。
十几口子的人,热热闹闹地围坐在那张和爷爷年纪差不多岁数的大圆桌边,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
那是,荆晶365天最开心的几日。
熊熊火光之中,她甚至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就在一个礼拜之前,那天是腊月二十八。
荆晶和几个同学,在雪山脚下玩完儿爬犁,踏着冬日夕阳,回到了家。
刚走进院子,就隐约着听到了一首很好听的曲子。
荆晶打发了饿着要食儿吃的阿木,她扔下爬犁,连自己身上的雪块还没有来及抖抖搂掉,就一脚深、一脚浅地赶忙跑进屋去,寻找那个美妙旋律的来源。
原来是爸妈从他们打工的通帝城新开的电子市场里,大老远地拎回来的一台叫做“录音机”的东西,还有配套播放音乐的三盘被称为“磁带”的东西。而且,更神奇的是,他们还竟然跨过院墙,从村口土路边的电线杆上,往屋里拉进来一根很长很长的电线。
私拉电线,当然是违反村委会明文规定的;可,那个年代,有谁会真正在意呢?
毕竟,很多村里人,都会那样做。
荆晶趴在炕沿边的木头柜子上,把正在播放的那条磁带的塑料盒子,翻来覆去地捧在手里,仔细对照目录上密密麻麻的歌词儿:“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
反复听了几遍,她便不知不觉、很容易地就可以跟着里面节拍,哼唱起来了。
即使,厨房里锅碗瓢盆叮当乱响的声音,也转移不了荆晶沉浸在其中的注意力。
这首歌曲的意境,总让荆晶想起荆村小学的王校长,她在音乐课上教学生们唱的那首《晚霞中的红蜻蜓》。
荆晶倒是特别期待着冬天寒假早点过去、早点开学,这样,自己又能和王校长一起弹琴唱歌了。
王校长会稳稳地挺直腰板儿,坐在一个木头桩上,轻轻地掀开一架老旧的钢琴面板。
双手优美地悬在那些黑白按键的上方,双脚不时地踩在钢琴下面的踏板上。
所有的同学排成三排,等待着王校长每次都说的那句话:“同学们,我们先开始今天的练声。”
如果,把录音机带到学校里,就可以记录下每位老师和同学的声音了。
太有趣了!
荆晶一边专心致志地摆弄那台新玩意儿、一边开心地笑着,甜美的小脸上灿烂地像一朵美丽的荆棘花。
爷爷咳嗽了两声,拄着拐杖,慢吞吞地从厨房里走了出来。
“爷爷,这个东西能学人说话。你说一句,我帮你录一下,试试!”
他瞧见荆晶正在新奇的样子,却不屑地说了一句:“这大过年的,咿咿呀呀、鬼哭狼嚎着,唱得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哪儿有咱遥河城外的地方戏,好听啊!”
说完,他靠近了床头柜,便伸手按了一下暂停的按钮。并换到了一个调频广播电台,一曲地地道道的乡村音乐《小拜年》,随着里面一口乡村口音的乡村主持人的介绍,播放了出来。
“爷爷,你怎么弄的?再教教我呗!”
“那你先告诉我,是《小拜年》好听,还是你刚才的那个破歌儿好听?”
乡音啊……
就是这个味儿……
荆晶想着:总有一天,自己会走出去的!尽管,她舍不得这里、舍不得爷爷。
大年三十,荆晶还收到了爸妈给她发的一个有史以来最大数额的红包,2张新版的一百元大钞。
他们说,这是对她连续三年学习成绩都是全班、乃至全村第一的奖励。
妈妈还特意在荆晶的棉裤里缝了一个结实的腰包内兜,便于她来保管这些压岁钱。
火灾发生的这一天,是大年初五,爸妈一大早就跟着大伯家的面包车,去张家邻村串亲戚去了。
荆晶带着阿木,又跟同学们出去,到荆棘山脚下,一起去溜冰、打雪仗、玩爬犁了。
全村内外,破五的爆竹声,震耳欲聋。
一只带着余火儿的大鞭炮,正好落在了老宅厨房的屋门前电线边,门帘被点着,随后,挨着门口、放在厨房里的煤气罐爆炸了。
前后村里赶过来帮忙救火的大人们,都没有让荆晶看到她爷爷最后的样子。
胖婶把荆晶接回到自己家里。
荆晶又冻又饿,体力透支,便在胖婶家的火炕上,睡着了。
等她父母傍晚赶回老宅的时候,大火早已经被众人扑灭了。
眼前只剩下,破碎的房顶塌陷在熏得黑凄凄的残垣断壁中,院里还有几处冒着微微的白烟。
他们连夜把荆晶从胖婶家接回到了张家邻村的大伯家里。
半夜,荆晶翻着身,正准备起来上厕所的时候,偷偷地看见妈妈正从自己的棉裤内兜里,掏出了那两百块钱,转身去了对屋。
荆晶光着脚、轻轻地下了地,悄悄地跟了出去。
从对屋的门缝外,往里面巴望着。
她妈妈将那两张一百元大票儿,卷成了卷儿,一股脑得塞进了大妈手心里。
细声细语地说着:“嫂子!你也瞧见了,这一把火啊,值钱的家当,都给烧了!可是,眼看就要初七了,我们在外打工,总是换地方,带着小晶走,实在不方便。那啥,这是俺俩今年给我们家小晶的压岁钱,也是我们现在唯一剩下的的现金啦。”
“小晶她娘!你这是干啥呀?”
“这孩子,接下来了就先拜托给你们了。以后每个月的一号,我都会给您寄生活费过来的。”
“小晶跟着我们,你就放心吧。但,这钱,我们真的不能要!”大妈客套地让了一让,将钱退还了回去。
“您就收着吧。以免孩子大手大脚的,乱花钱。这样,我和他爸走了,也能安心点。”荆晶的妈妈边说着,边抹着眼泪。
“好吧。好吧!我勉为其难,先替小晶存起来!这钱,始终还是她的。”大妈又接回了钱,紧接着问道,“对了,那你和孩子他爸的事儿,要怎么解决呢……”
“走一步,看一步吧!”荆晶的妈妈叹了一口气,“明早儿,我和她爸还得回趟村儿里。咱家老爷子的后事,还得抓紧时间张罗张罗呀。”
“嗯。时候不早了,他弟媳妇儿,你也快躺下,早点睡吧!”大妈说。
“嫂子,爷爷跟孩子们都亲得很,这大过年的,就先让别孩子们伤心了。回头后事办完,再告诉他们吧?”
“行!我知道了!”
两个女人说完,便躺下了,相背而卧。
荆晶蹑手蹑脚地回了哥哥姐姐的屋子,钻回自己的被窝儿,就当什么都没有听见,自个儿蒙住脑袋,捂在被子里无声地哭泣着。
春节过后,荆晶的父母送走了爷爷之后,便来到大伯家的豪宅里,和家族里的其他长辈们依次告着别,并嘱托着希望他们可以好好照顾荆晶。
大妈的眼睛里泛滥着象征性的泪花:“他弟媳妇儿,你就放一百二十心。别说,咱现在是富裕着;退一万步说,就是未来,家里败了,只要有我们一家四口的饭,就绝对少不了咱们小晶晶的那一口吃的。”
大妈说完,将双手缠在自己妈妈腰间的荆晶,一把搂到身边,亲昵地抚摸着荆晶的头。
二大妈也在一旁附和着,安慰着:“晶儿她妈妈,俗话说,百家饭,百家福啊!小晶是我们这大家子的福气啊!”
随即,荆晶父母就又去追赶那趟一天只发一班的长途大巴车,启程南下,继续踏上了他们俩在通帝城里漫漫无尽的打工生涯之路了。
其实,家族里的人一直也都没有完全搞清楚,他们俩在城里到底打的是一些什么样的工。
只是听说,二人这几年很是能吃苦,确实是赚了一些钱的;但是,想要跟张家邻村首富的大伯、大妈相比,还依然是一个地上、一个天上的差别啊。可能,再奋斗个五十年,也就能赶上他们现在经济水平的十分之一吧。
荆晶在大伯、大妈的豪宅里,没住两周,就被送去二大伯、二大妈家了。
“大哥、大嫂,你们这是要去城里住大别墅了!”二大妈开玩笑地说道。
大妈一边喝着茶水,一边应着:“哪里话儿!这不是吗,我们家小英,出息了!拿了一个全市奥赛的冠军,提前被市重点初中录取了。但是,我们俩寻思着,这往后,孩子上学的路程太远了。干脆就在遥河城里离学校近的地方,买个新房子,主要是为了小英读书方便啊。”
“我们这儿条件虽然没法和咱大哥家比……”
大妈半个屁股坐在旧沙发椅的边沿上,调整了一下自己一直不怎么太舒服的姿势:“千万别这么说!就您家里的这些老红木家具,可是值了银子了!我听说啊……以目前的行情算起来,怎么也得这个数!”
二大妈看了看大妈的数字手势,一脸吃惊装:“怎么可能!我的姐姐,您可千万别和我这个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村妇开玩笑。就这些破玩意儿,自打我结婚的那天,我就想把它们扔了。”
“别!别!妹妹,听我一句,可得保存好了!你大哥通过道上的朋友,认识了一个业内的收藏家,姓霍。专门研究这些老东西。说是啊这年头越久,越值钱。等回头,大师闲了,我帮你把他请到家里,给你们这套好好评一评、估一估。要是真的有历史,没准儿,还能给你们发一个鉴定书什么的,或者就是直接高价收了呢!”
“真的!?”二大妈两眼放光,写满了¥,“不过,嫂子,这话说回来了。小晶住我们这儿,是没什么问题。屋子也够住。但是……”
荆晶的二大妈表现出了一脸为难的表情。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