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的西面,有一片开阔的平原,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
一条清澈的河流缓缓流淌而过,名为楚门河。
河流两岸,绿树成荫,花草繁盛,给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在这片平原上,有一个小村庄,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
这些房屋大多是用石头和木材建造而成,风格古朴典雅。
村子里的街道狭窄而曲折,两旁种满了各种果树和蔬菜,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乡村气息。
村庄的周围是一片片肥沃的农田,田地里种植着各种农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等。
农民们辛勤劳作,希望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在田间地头,可以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有的在播种,有的在浇水施肥,还有的在收割庄稼。
除了农田,村庄附近还有一些果园和茶园。
果园里种满了各种水果树,如苹果树、梨树、桃树等。
每到丰收季节,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让人垂涎欲滴。
茶园里则种植着茶树,茶叶嫩绿鲜嫩,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这个小村庄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村民们勤劳善良,和睦相处。
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忙,享受宁静祥和的生活。
这就是西年前搬过来的星落村,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
时间确实是一味神奇的药物,那次搬迁的不快、痛苦和无能为力,都己化作时间长河中的一缕青烟,随风而逝。
如今,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盼。
村长陈伯和王大善人在河边柳树下悠闲地喝着茶,远处一些青壮年在田间地头辛勤地劳作,犹如勤劳的蜜蜂,不辞辛劳地为生活的甜蜜而奋斗。
一旁一群黄口小儿在嬉戏打闹,宛如一群欢快的小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这一幅和谐的美景,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村长吧嗒吧嗒地抽了口旱烟,对王大善人说道:“目前,这星落村搬过来后不光面积增大了,就连耕地也更多了,人口这两年也都增长了不少。
当初谁都没想到啊,或许善人送的那些银两就是关键,不然衙门早就来重新衡量土地,需要交更多的赋税了。”
“现在可好了,不但赋税依旧保持原样,土地也没重新衡量,不说家家粮食满仓,却也是不愁吃喝的。”
村长接着道,“这不,那李家小子目前也去镇上学打铁,不仅身体更加结实,听说还有每月半吊钱,也就是50文的工钱,多好啊。”
杨大善人笑着说道:“确实是好,但是我想了想,村里的娃儿们也都年龄大了,也该读书了,毕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啊。
我决定在东面修建一间书社,在镇上聘请一位学识渊博的先生来我们村教练这些调皮娃,也一样咱们村出几个状元呢!”
村长乐呵呵道:“这是好事啊,就是又要让善人您破费了!
哈哈!”
王大善人调笑道,“你这老家伙,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祖辈镇上和城里还有这产业,这些年也没有过多问询,但一年总有不少进账,拿点钱能造福一方也算给我孩儿积德了!”
说到这,悠悠地叹了口气。
村长正色道,“这逸风外出游历也有些时间了,却不知道啥时候回来?
这娃娃是多聪慧的啊,应该有一番大成就的。”
“什么成就不成就啊,只要能平平安安的就好,回来也该收心娶媳妇了,我还准备抱孙子呢!”
王大善人端着茶杯,抿了一口,犹如一位和蔼的老人,微笑着说道。
“哈哈,这事包在我那老婆子身上,一定真真儿的娶个好媳妇儿。”
村长乐呵呵地说着,脸上的笑容犹如春日的暖阳,温暖而明亮。
虽说王大善人那无所谓的话语,但想到逸风母亲王母的每日愁眉不展,虽不说,但谁不知道是想念那他乡的孩儿啊。
面上也是流露出一丝思念,仿佛是那春日的微风,轻轻拂过,却留下了无尽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