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皮蛋文学 > 现代都市 > 穿越后,我继承了大明皇位全文+番外

穿越后,我继承了大明皇位全文+番外

萧冰台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以张嫣朱由检为主角的军事历史《穿越后,我继承了大明皇位》,是由网文大神“萧冰台”所著的,文章内容一波三折,十分虐心,小说无错版梗概:在整个大明的历史当中,天启无疑是最神秘的一段。而他意外穿成了大明的藩王,皇兄驾崩,传位于他。巍巍紫禁城,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内有党争乱国,外有鞑子扣关。前有死的不明不白的天启帝,后有即将达到巅峰的小冰河时期。大明这艘破船,能否在他的带领下,冲破黑暗,迎接黎明……...

主角:张嫣朱由检   更新:2024-10-12 04:5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嫣朱由检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后,我继承了大明皇位全文+番外》,由网络作家“萧冰台”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以张嫣朱由检为主角的军事历史《穿越后,我继承了大明皇位》,是由网文大神“萧冰台”所著的,文章内容一波三折,十分虐心,小说无错版梗概:在整个大明的历史当中,天启无疑是最神秘的一段。而他意外穿成了大明的藩王,皇兄驾崩,传位于他。巍巍紫禁城,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内有党争乱国,外有鞑子扣关。前有死的不明不白的天启帝,后有即将达到巅峰的小冰河时期。大明这艘破船,能否在他的带领下,冲破黑暗,迎接黎明……...

《穿越后,我继承了大明皇位全文+番外》精彩片段


天启七年,八月十九日。

今天的天气不是很好,云很多,也很暗,阳光不是很明媚,甚至显得有些阴沉。

不过,这并不影响皇帝的登基大典,尽管王承恩曾建议朱由检大典要不要推迟一日,但他还是一力坚持,不改日期,就今天。

名不正言不顺,不登基他很多事情做起来都不顺手,也不够正当。

师出无名。

不改日子,就今天。

准皇帝的贴身搭档说了都没用,其他人自然不敢再劝。

承天门(今天安门)上,陈列着无数的器具,定时鼓,宝案,中和韶乐一一位列其上,旌旗招展,帷幕漫天。

色彩鲜艳的旗帜和服饰充斥了整个紫禁城,也让愁云惨淡的气氛消散了很多,尽管天公不作美,但王体乾还是想尽了办法,让典礼看起来盛大些。

中极殿内,朱由检一身明黄色衮服,神情肃穆,看起来威严至极。身边,是无数宫女太监,脚步匆匆,进进出出的,也不知道在干什么。

王承恩也是随行的一员,跟在身后,必要时提醒他该干什么。

很快,王体乾跑了进来,和他说了什么,然后又急匆匆的出去。王承恩听罢,过来提醒道,“陛下,该起身去承天门祷告了。”

登基大典其实早就开始了,早官员去天坛、地坛祈祷,告诉苍天他要登基时,他就身着孝服,祭拜了先帝以及祖宗。

随后,便来到中极殿换上明黄衮服,等待下一步,等了半晌才开始。

盛大的云舆停留在门外,朱由检登上车后,车轮滚动,朝着承天门而去,两旁,是身着艳丽礼服的宫女和太监,以及铠甲鲜明发亮的大汉将军,气势雄浑,铺天盖地,庞大的人气,几乎将上空的阴云都给吹散了几分。

跟在云舆旁边,王承恩满脸严肃,心中却在不停的祈祷,老天爷给点面子啊,保佑殿下顺利登基,千万不要下雨啊!

这天气,真的很让人担心下雨。

朱由检却是丝毫不担心,再差还能比历史上崇祯登基时晴空霹雳差?

来到承天门上,朱由检开始在门楼上祭天祷告,而百官则身着礼服,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来到午门外的广场,文东武西,分成两列的跪下,等待新皇祭天祷告完毕。

祷告完毕,朱由检来到皇极殿,宣读诏书。

诏曰:我国家列圣,缵承休烈,化隆俗美,累洽重照,远垂万祀。我大行皇帝,仁度涵天.......与八月十九日祗告天地,即皇帝位。朕以冲人统承鸿业,祖功宗德,惟祗服于典章;吏治民艰,将求宜于变通。毗尔中外文武之贤,赞予股肱耳目之用,光昭旧绪,愈茂新猷。

朗朗之音,回荡在大殿之内。整个登基仪式非常的冗长,也很繁琐,但每个人都十分肃穆,表情神圣,认真的完成每一个项目。

这种礼仪,其实就是国家的典章制度,是国家的法统所在,也是正统和草台班子的区别,疏忽不得。

说来也是神奇,诏书最后一个字诵读完毕,晓谕天下后,原本阴沉的天空忽然裂开了一道口子,万道金光破开云雾,直射而出,整个天空都被照亮,金灿灿的一片,看起来神圣极了。

金光照射在皇极殿的琉璃瓦上,顺势而下,竟然正好笼罩住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检,顿时他如同神光照耀般,高大无比。

随侍的王承恩一见,心中块垒大去,一时激动无比,忍不住喊道:“天降金鳞,照耀吾皇,乾圣天朝,福顺安康!”

百官一愣,随即也反应过来,齐齐喊道:“天降金鳞,照耀吾皇,乾圣天朝,福顺安康!”

声音隆隆,震惊天下!

这神奇的一幕,让殿外的礼部官员,宫女太监们啧啧称奇,很多本来有着小心思,见阴沉天气后憋着坏的人,更是心中一禀,泛起了嘀咕。

“莫非,真的是苍天庇佑,这新皇一登基,连天都变晴了!”

这金光万道,照破沉云的景色,更是被当成祥瑞,记载到了乾圣朝的实录当中,后人往往以此为佐证,来说明乾圣帝登基之顺天应民。

不过,作为当事人的朱由检,坐在龙椅上就不太好受了,阳光从琉璃瓦直接照在他眼睛上,几乎都睁不开了,但又顾忌到大典,不敢乱动,故而十分难受。

“天启皇兄你这技术太好了吧,阳光角度把握的这么准,恰好照到我这里。”难受下,朱由检疯狂的吐槽已经去世的天启。

谁让这三大殿全是他主持修建完毕的呢!

万历年间,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全部遭到焚毁,后来一直没有维修,因为太贵了,万历帝一听说修好要一千五百万两,直接吓的不修了。

后来还是天启帝不相信文官的说法,要这么多钱才能修好,竟亲自学起了木工,主持整个三大殿宫城的修建。

结果只花了五百多万两就修好了,足足节省了三分之二的经费。这个事情,一直是作为天启的功绩而在宫内传颂,朱由检也有所耳闻。

结果到了后来,被贬斥的东林党听去,竟然扭曲污蔑为喜欢干木工活,真真是不当人子!

明史不能细究,一旦细究,你会发现很多细思极恐的事情。亲身经历过这个时代很多事情的朱由检深有体会。

忙碌了一天,盛大的登基典礼才算是结束,一整天如同提线木偶般的活动,让朱由检非常疲惫,恨不得一屁股倒在床上就睡,但他不能,他还有重要的事情处理。

趁着登基大典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时,他才好办理某些事情。

“大伴,许显纯来了没?”朱由检揉了揉脸,尽量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自然点。

“来了,正在外面候着呢,万岁爷现在要见吗?”王承恩有些心疼的看着朱由检。

“不了,你让他带人跟着你,去找魏忠贤,撤了他的职,把他关起来。”朱由检打了哈欠,接着道:“从今儿起,你就是司礼监秉笔,提督东厂。”

“陛下!”王承恩瞪大了眼睛看着朱由检,他怎么也没想到,皇帝就这么轻率的动了阉党的领袖人物。

“去吧,没你想的那么严重,魏忠贤,一介家奴而已。”朱由检挥挥手,让他速去。

自己则转身进了房间,躺到床上,不一会,呼噜声便响了起来。

“这.......”王承恩无语,只得转身出门,找许显纯,依命行事。



不过在天启三年,东林党为了减轻自身负担,以优恤百姓为名,减免了北直隶八府的田赋加派,又以西南发生“奢安之乱”为名,令湖广、广西、四川、云南四省加派留作当地援黔援蜀之用,不再解往北京。

就这样,经过东减西免,天启三年的田亩加派只收了348万余两。辽东旧饷72万两,盐税加派32万两,新增关税6.5万两,加上其他收入,总共收银462万余两。

天启三年的辽饷收入是462万两,而因为当时辽东局势恶化,辽饷支出高达628万余两,由于赤字高达160多万两,于是又有了征收杂项的规定。

什么是杂项?

杂项的种类很多,但大部分都是从地方政z府和士绅要钱,什么优免丁粮、抽扣工食、马夫祗候等,以及房地产交易税和当铺的税收。

除了留给西南平定奢安之乱的钱,共计收了180万两,差不多将辽响的窟窿给填了。

之后天启年的收入变化一直不大,沿用天启三年的旧例。

只是在五年的时候关税加派收到了二十万两,多了十几万两。

除了皇帝的内帑空了,基本上朝廷的收入和开支差不多,按理说,不发生大的变乱,应该勉强能维持下去。

但朱由检却深知,事情不是这样的。

辽饷其实加的根本不重,重的是中间官员的上下其手,中z央说收九厘,地方能收九两上来,这种可怕的陋习,将问题放大了上百倍。

在这段时间处理政务的过程中,朱由检已经接到了陕西的奏报,农民起义的端倪已经出现,虽然不是他熟悉的高迎祥和李自成,而是什么王二,但加派辽响的弊端已经出现。

更不要说,历史上崇祯这个白痴,一上台就被东林党忽悠的找不着北,到了崇祯元年,杂项收入直接掉到六十万两,整整少了一百多万,如此巨大的窟窿,根本没办法填补。

于是,第二次加征开始了,辽饷从九厘收到十二厘,钱收上来了,可以打后金,但国内的农民军却无法遏制,农民起义爆发,要剿,但没钱,怎么办?

加征剿饷。

于是农民军更多了,军费要更多。

怎么办?

再加征练饷!

练饷没收上来,大明就轰然垮塌了!

这就是一个死循环,税收和后金和农民军成了一个结,一个催着一个爆发。

而这一切,在朱由检登基时就已经出现了端倪,天启七年七月陕西爆发的王二起义,就是各种问题大规模爆发的开端。

“难办啊!!!”朱由检看着三个词,税后、后金、农民军三个词仿佛组成了个怪兽,朝着他扑来。

这三个环环相扣,一环套着一环,但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只要有钱,农民起义可以遏制,后金可以抵抗。

但是,搞钱的话,加税是不可能加税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加税,士绅一体纳粮不敢干,只能从歪门邪道想想办法。

比如说,做生意。

以皇帝的身份,想要做生意还是很简单的,只要不怕骂。身为一个后世人,别的朱由检不敢说力压古人,但这脸皮和见识却可以。

骂就骂,钱到手就可以。

到时候老子手中有钱,朝廷没钱,谁当爷还说不定呢。

做生意,必须做生意。

杂项的加派必须维持下去,一个子都不能少,谁少就弄死谁。等老子做生意弄到了钱,再来改革税收,减免辽饷。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