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顾舒窈谢谨黎的其他类型小说《真千金回归,我把自己作下泥潭了热门小说顾舒窈谢谨黎》,由网络作家“菜明明”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众人被顾小弟这副搞怪的样子逗的哈哈大笑起来。尤其是顾大姨说:“哈哈哈,小弟啊,要是你哥他们哪个像你一样,你大姨就不用生你珠珠姐了”。顾大姨想要个闺女结果却连着生了俩小子,后面才生了黄如珠和黄四宝这对龙凤胎,所谓如珠似宝,实际上两孩子都不喜欢自己的名字。闹完郑念慈几人又挨个给郑老太郑老头送上礼物。因为人太多坐不下,大小舅搬了套小桌椅放到院子里,小孩就坐到院子里吃饭了。桌椅不大,今天的菜还多,桌子上差点放不下,几人只能拿着碗挤着吃。今天的饭是小米混大米,菜有炸虾,蘑菇炖鸡,鸡蛋炒肉,炒麻豆腐,咸茄子。桌子上没有点绿,姥姥家吃这么好的吗?顾书仪疑惑,不是说住大杂院的不如筒子楼吗?顾书仪一开吃就夹鸡肉,平时吃的比较多的肉是猪不是鸡,其他人就...
《真千金回归,我把自己作下泥潭了热门小说顾舒窈谢谨黎》精彩片段
众人被顾小弟这副搞怪的样子逗的哈哈大笑起来。
尤其是顾大姨说:“哈哈哈,小弟啊,要是你哥他们哪个像你一样,你大姨就不用生你珠珠姐了”。
顾大姨想要个闺女结果却连着生了俩小子,后面才生了黄如珠和黄四宝这对龙凤胎,所谓如珠似宝,实际上两孩子都不喜欢自己的名字。
闹完郑念慈几人又挨个给郑老太郑老头送上礼物。
因为人太多坐不下,大小舅搬了套小桌椅放到院子里,小孩就坐到院子里吃饭了。
桌椅不大,今天的菜还多,桌子上差点放不下,几人只能拿着碗挤着吃。
今天的饭是小米混大米,菜有炸虾,蘑菇炖鸡,鸡蛋炒肉,炒麻豆腐,咸茄子。
桌子上没有点绿,姥姥家吃这么好的吗?
顾书仪疑惑,不是说住大杂院的不如筒子楼吗?
顾书仪一开吃就夹鸡肉,平时吃的比较多的肉是猪不是鸡,其他人就专门夹虾。桌子上最显眼的菜,也就是这一道金黄的虾了,顾书仪不太明白,这次的虾和之前见的怎么不一样。
顾书仪也夹了一只,学着其他人的样子直接咬,酥脆的虾壳包裹着鲜嫩的虾肉。
顾书仪回到顾家就见过两次虾,一次是刚回来,一次是黄如珠在时。
第一次是完整的虾,第二次是虾做的丸子,这一次是炸的虾。比起前两次的清甜,这次的明显更好吃,虾的做法有这么多,难怪顾舒窈和黄如珠那么喜欢吃虾。
小舅妈端着碗来回走,用筷子指着虾说:珠珠,窈窈多吃点,特意给你们做的。
看几个小孩专门夹虾,虾都没了一大半,小舅妈直接端起盘子往两人碗里扒拉。
几个小孩看着空了的盘子,郑蓉蓉庆幸自己早下手了,双胞胎直盯着小舅妈,郑国杰不满的说:“妈 ,我也要虾”
小舅妈:“要什么要,都吃那么多了,吃肉,你前两天不是喊着要吃肉吗?”
说着还给双胞胎夹肉。
郑国杰一看桌上的肉都快没了,立马站起来夹,过了今天,下次吃肉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要是平时几人肯定没那么喜欢虾的,虾虽然是肉,但还是没有大肥肉好吃啊。
虾在四九城其实也和猪肉价钱差不多,因为带壳有时还便宜点,这次的虾是油炸的,几个小孩才那么喜欢,平时可舍不得用油炸。
只有黄如珠他们来了,才舍得又是放油又是放鸡蛋裹面粉的。
小舅妈虽然这么说自己儿子,但还是去里屋夹了几个虾出来,一人给了一只。
顾书仪不明白为什么所有人都那么喜欢顾舒窈,黄如珠家里有钱喜欢她也正常。
实际上小舅妈也是看婆婆脸色行事,而且这是自己小姑子的闺女,关系亲近当然得多维持关系。
至于顾大舅夫妻俩除了对黄如珠他们热情点,也没把其他孩子当回事。
小舅妈又回了里屋,说给郑蓉蓉上户口的事。
郑蓉蓉还有半年就初中毕业了,郑蓉蓉的成绩八成也是考不上高中,到时候没工作就得下乡。
户口迁到老郑家名下就算独生子女,不用下乡。
顾大舅妈说着还早说不定就考上了,没考上也指不定毕业就有工作了。
主要是怕到时候老郑家的房子给了顾小舅一房,觉得小舅妈说出来,也是打着让顾大姨给介绍工作的意思,反正是没安好心。
越说顾老太越羡慕,她的小闺女也到了嫁人的年纪,但是不是城里户口都没城里人看的上的。
“还是亲家母说的对,窈窈啊是个命好的,那丫头命不好,你啊就别因为心疼那丫头冷了窈丫头,窈丫头以后肯定能有大造化”。
“那丫头丢了,要怪也只能怪那丫头命不好…,没能在你们身边享福……”
顾老太自认为苦口婆心的自顾自说,没看到自己说人家亲闺女命不好,郑念慈的脸色阴沉的像天上的乌云要下雨。
直到被蹲着的顾大宝扯了裤脚,才反应过来自己说了不中听的话,用手拍了下嘴巴,呸呸了两声。
找好话补:“妈不是这个意思,这丫头命也好,你看啊能找回来,也是那丫头命好,不然这都没找就能回来的,命不好能回来吗?”
“以前二军那远房表姨的儿子不见了,这几十年过去了也没一点好消息,这说明啥这还不是你丫头命好,她以前苦头都吃够了,往后啊都是福气……”。
顾老太连气也不带喘的一连串说了好些话,才让郑念慈的脸色好了很多。
顾老太又接着说:“要说命好,还是你的命好。嫁给二军,二军就升了军官,转业当了公安小干事,还能当上领导……,现在还有这么俩闺女,以后啊更有福气”。
“自从娶了你,二军是越来越好了,别说你嫂子弟妹了,这十里八乡的谁不羡慕……”。
郑念慈也知道自家婆婆说话不中听有啥说啥,这说的好话也是郑念慈在意的,这么一说感觉自己比姐姐福气还好。
郑念慈后面听到婆婆说自己讨厌大嫂的坏话,更是开心的给三人买了冰棍。
在地上蹲着跟鹌鹑一样吃桃酥的叔侄俩,心里竖起大拇指,还是妈/奶有本事,这桃酥配冰棍,神仙来了也不换。
顾家里,顾老太一走,顾书仪就拿出一条发绳显摆。
“妹妹,这是奶奶给我的发绳,好看吧”。
顾舒窈看着眼前的发绳有点沉默,那是奶奶看自己头上有,跟自己要的,说回去给大丫二丫她们,没想到转手给了顾书仪一条。
顾书仪看顾舒窈没说话,知道她没有,想着奶奶不仅给了发绳还给了一毛钱,又忍不住得意。
故意说:“妹妹,奶奶应该也给你了吧,你的发绳呢,给我看看呗。
顾舒窈压下心里想欺骗她,自己头上的发绳就是奶奶给的冲动,平淡的语气说:“我没有”
顾书仪故做惊讶的“啊”了一声说,“那可能是奶奶忘记了吧”。
又接着喃喃自语的说:可能是奶奶第一次见到我吧,她还给了我一毛钱,让我去买头花呢。
顾舒窈:…… 那一毛钱也是偷拿小弟的。
当刚刚自己的喃喃自语顾舒窈没有听到,顾书仪又摆出不想让顾舒窈伤心的样子说:“可能是奶奶忘记了吧,奶奶之前一定给过你头绳吧”。
现在买头绳都要布票的,顾老太在乡下哪里来的布票,就算有她也扯布做衣服去了,不来拿自己的就不错了。
顾舒窈说出顾书仪想听到的答案:“没有,奶奶没给过我头绳头花”。
“妹妹,你别伤心,奶奶她…她可能就是忘记了”。
顾书仪安慰完又开心的走了。
郑念慈回去发现柜里少了的肉粉,感觉天都塌了,亏她还以为老顾家已经改掉 爱翻东西的臭毛病了呢。
小颜控顾小弟眼里,老妈老姐和自己一样好看是一家人,老弟是自己双胞胎弟弟,从小一块玩是一家人,老爸是公安长的又高大威风是一家人。
顾老弟的想法却是有个姐姐和小弟一样,现在有个大姐和自己长一样,真好。
怕两儿子不小心说出去,夫妻俩也没提顾舒窈不是亲生的,顾书仪是被偷走的事情。
现在知道的就只有夫妻俩,顾书窈,顾姥姥和顾奶奶。
要说顾奶奶可是一开始就知道的,当初郑念慈生孩子大出血,她跑去西北伺候月子,结果抱着孩子去和别人聊天孩子被偷了,一开始也打算回去告诉儿媳妇,但是在回去的路上又捡到了同样包裹的顾舒窈。
顾奶奶只当是哪个缺心眼的搞这玩笑,就骂咧咧喜滋滋抱着回去了。
那时郑念慈还沉浸在以后不好生育的痛苦中,姐姐嫁的比她好,一结婚就连着生了两儿子一龙凤胎,自己就生了个闺女还可能以后没得生了,她也不待见孩子。
不过注意到孩子的衣服不是自己准备的,还是奇怪的问婆婆哪来的新衣服,孩子咋还变好看了。
顾奶奶连着照顾了几天孩子,哪不知道孩子长啥样,慌里慌张的再去找没找着,也不敢告诉媳妇儿子,想着反正是个闺女都一样就谁也没说。
只说是自己照顾的好长开了,当妈的长的好,孩子长着长着就随妈了,衣服也是自个提前准备的。
郑念慈想着婆婆是个口冷心热的,虽然口上嫌弃是个女娃,但这么用心的照顾孩子,就算是个女娃,准备的新衣服还是给,感动的不行。
顾奶奶感谢顾舒窈救她老命,这些年对她也不错。
万万没想到是同个病房生儿子的那家偷走的,谁能想到生儿子了还偷别家闺女。
更没想到多年后顾军生出差,回西北学习拐卖人口案子硬是找着了,那么大的西北那么巧找着了自己闺女,只能说缘分就是这么奇妙。
顾书仪所在的那个村,有闺女换别人家闺女当媳妇的,也有说不上媳妇去买一个的,蒋母一开始打的就是这个算盘。
顾书仪长的好卖隔壁村五十块,再拿钱买个三十块的媳妇回家,这样能差不多买两个媳妇,没想到刚好被抓了,还发现了顾书仪也是偷来的。
一开始还死不承认,顾书仪也帮着打掩护,谁知道看到了那么像得顾军生。
筒子楼下班的人吃饭时一听,顾家从乡下来了个大闺女,都好奇的跑来看,从没听说还有个大闺女,他们想来看看长的和顾舒窈像不像。
郑念慈和邻居聊着天,顾书仪按郑念慈说的没敢张口说话,双胞胎也被小伙伴打听着,顾书窈也走不了被拉着做对比。
顾军生本来还摆出温和的样子招待,还给大家分发昨天带回来的果脯,看人群半天也不走,脸都僵硬了。
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大家拿着顾家给的两片果脯也不敢问太过分的,只说两闺女好啊,两闺女两儿子两个好字。
但也有不对付的。
“也没听说过,郑念慈还有个大闺女啊”。
张秀梅在一旁说道,她和郑念慈以前住一个大杂院,关系好,刚嫁人那几年顾军生当兵还没资格随军,郑念慈好几年都没怀上,她还同情她。
没想到一下子说丈夫当了军官,她跟着随军去了,回来转业了公安和妇联,一下子升官分房生儿子了,比她好的不要太多。
本来一个大杂院都说她嫁的好,结果郑家两姐妹嫁的更好,郑延慈长的跟天仙似的,嫁四合院比不上就算了,和她一块的郑念慈还当上官了。
张秀梅就是看不得姐妹吃苦,更看不得姐妹骑二八大杠。
坏了,郑念慈暗怪不好。
吴家媳妇也说:“是啊,也没听说大花村老顾家有这号人啊”。
吴家是老顾家隔壁小花村的,还有点渊缘。
顾爷爷原本姓吴,和这老吴家的老爷子是亲兄弟,差了十多岁,不想养弟弟,就把顾老爷子卖给了顾奶奶做童养夫。
没想到顾奶奶生了好几个孩子,二儿子当了军官,转业回来又当了公安局副局长的,还给家里的兄弟姐妹安排工作。
这不一下子发达了,当初顾军生只有一个闺女的时候,吴老爷子还推了个孙子出来说给顾军生当儿子,说不用改姓就跟顾老爷子姓吴,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这不是笑话吗?顾老爷子自己都随顾老婆子姓了,他要是在乎姓氏自己那么多儿子,随便哪个随自己都行,还用的着把自己卖出去哥哥的孙子当继承人。
顾大嫂可谓是反应最大,她可指望自己儿子继承顾军生的好处呢。
吴家就这个儿子娶了城里老婆当上了工人,就那么巧在楼下。
顾老头长的好,吴家也长的好,吴家最好看的就是吴雅雅了,比顾舒窈小一岁。
顾舒窈是脸虽小但是是鹅蛋脸看起来还是有点圆的,吴雅雅脸小又尖,长辈就觉得长了张狐媚子脸,感觉不安分,主要也总有小伙子往她身边凑。
刚好她还有个姐姐叫吴翠翠,长的也好,十六七岁就嫁给了三十岁的药厂工会主任,给人当了后妈,让吴雅雅的哥哥进去当了临时工。
这些年吴家来求和,顾家也是不认的,所以两家关系也不好。
两边都有熟人,郑念慈的脑瓜子在疯狂的转动,在想要咋说。
“郑婶婶,你快救救我妈妈,我爸爸又打我妈妈”。
两个小女孩人还没到,声音就传了进来。
郑念慈是妇联的就负责管这些,平时也没少管这家,平时觉得这家是麻烦,还是第一次感觉来救场了,听到这立马说。
“来了来了,大家都散了吧,我还得去小花家处理事情呢”。
“哎呦!这咋那么多血,咋打成这样了”
“这古家也太过分了吧”
众人闹哄哄的去看小花家的热闹了,这小花家经常闹起来大家都习惯了,但有热闹还是得去看看,顺便劝劝。
婆婆是个重男轻女的,但自己两个闺女婆婆都喜欢,郑念慈心里也高兴,就去厨房准备炒点菜。
双胞胎洗了野果就去分顾舒窈吃。
郑念慈看见一锅的米饭心疼的要死,瞪了顾书仪一眼,该放粗粮的时候一点也不带放的。虽然给婆婆吃没什么,但是多了两张嘴她可舍不得全是细粮,尤其是多了顾家的大金孙。
郑念慈拿碗盛了满满一碗出来,说给顾军生留的,然后往锅里倒水,这样多一点。
顾军生明明晚上才回来,顾书仪看着饭变粥,难道自己又搞错了,妈妈娘家人吃干的,婆家只能吃稀的。
郑念慈又让顾书仪去柜子里拿腊肉,顾书仪想了想拿了块最瘦的,郑念慈满意的点点头。
顾老太和顾小叔安心的松了口气,没自己去拿就不会发现柜子里的东西少了。顾书仪虽然感觉柜子空了点,但是没发现少了东西。
吃饭的时候,顾老太顾小叔夹肉快的夹出了残影。顾大宝知道二婶子不喜欢自己,只能吃的速度比其他人快一点,桌子底下扯着奶奶的衣服,期待自己奶奶把肉夹他碗里。
顾老太也不负大孙子所望,自己吃的同时还给自己孙子夹。
顾书仪看的有些目瞪,这速度就像她以前在村里吃席。
顾舒窈他们习以为常,郑念慈还有先见之明的把其中一部分肉炒了白菜。
顾舒窈想起了以前的郑念慈上了一盘肉一下子就没了,不小心把筷子掉地上的顾小弟,捡完筷子起来就看到了一个空碗,问郑念慈上个碗干什么。
直到碗里的肉没了,奶孙三人才从激烈的战场缓过劲来。
顾老太笑着说:“大宝离的远夹不到,我给夹点”。
那肉就放顾老太面前,顾大宝就坐顾老太旁边。
顾舒窈几人:大可不必解释。
当顾书仪夹起白菜,露出一点肉的影子时,就会被眼疾手快的顾小叔夹走,然后顾小叔就会去夹萝卜炒鸡蛋里的鸡蛋吃,等待着白菜里的下一块肉出现。
顾家的家风是不管什么菜,不管是谁,都不可以翻菜,所以他们就算再想吃肉,也只能拼运气手速。
吃完饭,顾书仪主动去洗碗,奶孙三人看着郑念慈准备的一斤鸡蛋糕一包糖酥半斤水果糖,嘴巴都要笑到耳朵后面去了。
顾老太看郑念慈看着筐里的青菜,怕郑念慈翻到下面的东西主动解释道:“这是给三援的”。
顾援朝顾老太的大闺女,嫁给了城里人,离顾家三十几里,这也是奶孙三人匆匆吃个饭就走的原因。
郑念慈看顾老太有点紧张的样子,以为是她怕自己不乐意给小姑子,就没动笑着说:“只有菜吗?要不再装点粗粮过去”。
“不用不用,前些日子给过了,这菜下面还有点菜干,够了”。
郑念慈听到也没说什么,均了一小袋顾老太带的红薯干放过来。
“再给带块肉回去吧,马上也农忙了,好好补补”。
这句话把顾老太顾小叔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连忙摆手激动的喊:“不用不用”。
郑念慈有点诧异,平时他们可是恨不得把东西搬空的。
顾小叔:“留着给侄子吃就行,我们哪能连吃带拿的”。
顾老太附和着:“对,家里还有过年的腊肉,到时候炒了吃也是一样的”。
“红…书仪,要不你把头发剪了吧,剪短点没有那么多虱子,这虱子好弄,这卵不好弄啊”。
顾书仪拘着胸轻咬着嘴唇没有说话,余光看着顾舒窈那如墨顺滑浓密的黑发。
郑念慈也只是这么说一下,毕竟闺女才刚回来的也不好擅自做主,心里打算着去供销社看看有没有专门梳虱子的细梳子。
洗的郑念慈感觉腰有点酸痛,递过两张澡票给顾舒窈。
“窈窈,你带你姐姐去澡堂洗下澡,把用小了的那块皂角带上,给你姐姐再洗两遍头发”。
自己带这个姐姐去,第一次单独相处,顾舒窈感觉有点局促,问:“好的妈妈,妈妈,你去吗?”
被这么一问,郑念慈感觉身上汗糊糊的,想着夏天都没去澡堂好好洗过了,去的都是楼下浴室。
“你先去,待会妈妈骑车去学校接你俩弟弟一块去,把我和你弟的衣服也带过去”。
顾舒窈拿上陶瓷盆装好衣服,带着顾书仪去外边的澡堂子。
顾书仪也拿着个陶瓷盆装衣服跟在顾舒窈后面。
顾舒窈看见筒子楼的邻居就挨个打招呼,“婶婶,阿姨,大妈,大爷好”
现在是下午,有工作的都去上班了,只剩下没工作的在唠嗑。
顾书仪知道自己应该礼貌的跟着喊,但嘴跟被胶粘住了一样,没打开过。
邻居看见顾舒窈都很亲切的应答,“是窈窈啊,去洗澡啊”。
浴室的位置就那么多,到晚上上班的回来了还得排队,没工作的都会在上班的回来前去洗。
众人看见顾舒窈后面的小姑娘,头发还湿漉漉的披散着也看不清是谁,只以为是和顾舒窈玩一块的李家闺女,也没说啥,只觉得这李家闺女咋瘦了。
直到俩人走后有人说
“这不是去浴室洗啊,这是去外面澡堂子洗啊,这郑主任家就是不一样啊,这还没到冬天呢”
“你也不想想人家缺这点澡票吗?后面那是谁家闺女啊!咋没见过”。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顾局长昨天带回来的,问那郑念慈也不说”。
“不会是老顾农村来的亲戚吧”。
“嘿!还真有可能,长的和顾局长是真的像,就是黑了些,他老娘来的时候也没那么黑呀……”。
顾舒窈和顾书仪还没走远,还能听到后面的议论声,两人都没有说话沉默的走着。
“窈…窈窈你真好看”。
顾书仪想着和顾舒窈套近乎,就开始夸赞,往常她只要这么说村里的知青都会和她玩。
顾舒窈没想到顾书仪会主动和自己说话,父母一直让自己多带带她,但顾舒窈不知道该怎么和她相处。
“谢谢,你也很好看”。
顾舒窈说的不是假话,她觉得顾书仪挺耐看的。
顾书仪一愣,她还是第一次见被人夸好看直接承认感谢的,以前她被夸了都是说没有没有的。
如果自己在城里长大也能像这个妹妹一样,漂亮大方了吧。
过了好一会顾书仪问:“窈…窈窈,澡堂远吗?”
顾舒窈解答:“澡堂不远的,走三条街就到了”。
顾书仪没有去过澡堂,西北的县城里有,听说还得一群人光溜溜的一块洗。
“很多人吗?”
顾舒窈只当她没经历过,温柔的解释:“是大家一块洗,不过现在这个点没啥人,天气热去的人也少”。
大家都会把洗澡票攒着冬天用
顾书仪看见顾舒窈陶瓷盆里的四四方方的一整块香皂,又看着自己陶瓷盆里用剩下的一小块,没有说话。
来到澡堂,顾舒窈给了两张澡票就带着顾书仪进了女澡堂。
进了第一道门,还有第二道那是专门换衣服的地方,有一排小格子的柜子,还有长长方形的桌子,墙上一排挂钩,地上是很多双木鞋子。
到冬天时还会有个看衣服的工作人员,一是帮忙看衣服,二是看有没有逃票的。
夏天没有主要是大家穿的衣服少,来洗澡的人也少,外面大堂的工作人员看就好了,冬天衣服多来洗澡的也多,在工作人员的眼皮底下都有被顺走衣服的,还有借着大衣把孩子偷带进去的。
顾书仪看着顾舒窈旁若无人的开始脱衣服没动。
顾舒窈解着扣子说:“姐姐,脱衣服呀,我们要先脱了衣服才能进去”。
顾书仪背过身去忸怩的脱衣服。
顾舒窈带着顾书仪穿上澡堂的木鞋子就进去了,木鞋子很光滑穿上去走路会有哒哒的响声。顾书仪穿了半天,鞋子还是一个大一个小。
撩开帘子,里面有两个不到一米深的池子,另一边是洗澡的地方。
顾书仪看着里面白花花的好几个人,遮着胸的毛巾都不知道往哪里放。
泡澡的几个人看了过来,在澡堂光着是正常的,像顾书仪这样遮着更惹人看,顾舒窈也白的招人。
有段时间没来澡堂了,顾舒窈也有点不习惯被人打量的目光了。
像郑念慈说的你有的我也有,没人看你,但顾舒窈一直都觉得会有人偷偷打量自己。
顾舒窈放平心态的说:“姐…,我们可以先冲洗一下再下去泡,也可以泡完再上来冲洗。
顾书仪看着靠墙的一排水龙头支支吾吾的说:“额都行“。
一般女同志都比较爱干净,会冲一遍去泡,泡完再冲一遍。
顾舒窈就先带顾书仪冲一遍,想着顾书仪也要再洗一下头发。
顾书仪学着顾舒窈的样子把头发弄湿,再把肥皂抹头发开始搓泡。
手搓着头发上的泡余光扫着顾舒窈的身体,同样是十六岁同样是一个妈生的,差距怎么会那么大。
顾舒窈洗完头在纠结要不要帮顾书仪洗时,郑念慈就出现了,麻利的帮顾书仪洗头发。
顾书仪还是第一次和母亲坦诚相见,羞红了一张脸。
夏天池子里的水温度都不高一个是温的一个是凉的,温的那个其实也就比凉的那个高了一点点。
顾舒窈泡在没人的温水池子里,额头上都是细小的汗珠。
好久没泡过澡了,顾舒窈心情愉悦的在水里扑腾,当自己在游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