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苏晴陈玉兰的其他类型小说《不曾失去的亲情:长姐如母苏晴陈玉兰 全集》,由网络作家“秃头啊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在床边,小心地吹凉汤勺,手腕上的膏药贴着后颈——那是上周搬货时扭伤的。曾经被大姐反对的男人,如今会在凌晨三点起来熬中药,会把药盒按早中晚分类,会偷偷记下大姐所有的忌口。“阿姨,喝口汤吧。”他的声音轻得像哄孩子,陈玉兰突然红了眼眶:“建军,当年我不该反对你们结婚。”张建军摇头,指尖摩挲着保温桶边缘:“是我没本事,让小晴跟着吃苦。”他低头时,苏晴看见他发间的白发——三十岁的人,鬓角已染风霜。那些年他跑滴滴、摆夜市、考消防证,为的是给苏晴一个家,给大姐一份安心。此刻阳光穿过病房的纱窗,在他后背投下长长的影子,像极了当年在火锅店替苏晴挡住醉汉的身影。九、时光的褶皱2024年春节,陈玉兰出院回家,床头多了本牛皮笔记本。苏晴起夜时,看见书房灯还...
《不曾失去的亲情:长姐如母苏晴陈玉兰 全集》精彩片段
在床边,小心地吹凉汤勺,手腕上的膏药贴着后颈 —— 那是上周搬货时扭伤的。
曾经被大姐反对的男人,如今会在凌晨三点起来熬中药,会把药盒按早中晚分类,会偷偷记下大姐所有的忌口。
“阿姨,喝口汤吧。”
他的声音轻得像哄孩子,陈玉兰突然红了眼眶:“建军,当年我不该反对你们结婚。”
张建军摇头,指尖摩挲着保温桶边缘:“是我没本事,让小晴跟着吃苦。”
他低头时,苏晴看见他发间的白发 —— 三十岁的人,鬓角已染风霜。
那些年他跑滴滴、摆夜市、考消防证,为的是给苏晴一个家,给大姐一份安心。
此刻阳光穿过病房的纱窗,在他后背投下长长的影子,像极了当年在火锅店替苏晴挡住醉汉的身影。
九、时光的褶皱2024 年春节,陈玉兰出院回家,床头多了本牛皮笔记本。
苏晴起夜时,看见书房灯还亮着,大姐戴着老花镜,趴在桌上写写画画。
“姐,怎么还不睡?”
她凑近,看见笔记本扉页写着 “小晴月子餐食谱”,内页画满了婴儿包被的剪裁图,奶粉品牌旁标着 “小晴乳糖不耐,选无乳糖款”。
“当年怀你外甥时,” 陈玉兰慌忙合上本子,耳尖发红,“你妈给我熬小米粥,撒点芹菜叶,香得很。
现在我给你记着,省得你到时候慌。”
她的掌心依旧粗糙,却在抚摸苏晴肚子时格外轻柔,像触碰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贝。
苏晴突然想起,2001 年在呼和浩特的小旅馆,大姐也是这样趴在小桌板上写申诉书,钢笔水冻住了就哈气,却把唯一的毛毯盖在她身上。
深夜,苏晴摸着大姐笔记本里的字迹,突然发现每一页边缘都画着小蝴蝶 —— 那是她小时候最爱画的图案。
那些年大姐的付出,从来不是牺牲,而是本能。
就像母亲把爱传给大姐,大姐又把爱缝进她生命的每道褶皱里,化作清晨的一碗粥、深夜的一盏灯、永远别在胸前的平安符。
十、双蝶成茧2025 年夏,苏晴在衣柜深处发现陈玉兰的记账本。
1998 年的记录刺痛双眼:“小晴学费 300 元,借同事 200 元”,旁边画着个皱巴巴的笑脸;2001 年:“去呼和浩特
磕破的。
“大姐,你去躺会儿吧。”
苏晴低声说。
陈玉兰睁眼,勉强笑了笑:“没事,咱的申诉材料就差总局公章了。”
她从帆布包掏出馒头,掰成两半,把带麦麸的那半塞进苏晴手里。
馒头已经冰凉,苏晴咬了一口,喉咙发紧 —— 这是她们第三天吃冷馒头,大姐却说热馒头太贵,省下来的钱能多买两张邮票。
深夜,火车摇晃得厉害。
苏晴被大姐的咳嗽声惊醒,看见她躲在洗手间门口,用围巾捂着嘴,肩膀剧烈起伏。
“大姐,你发烧了?”
苏晴摸她额头,烫得惊人。
陈玉兰却把她的手推开:“别管我,明天还要去总局,你睡会儿。”
直到天亮,苏晴才发现她藏在枕头下的退烧药 —— 只剩半板,是用给苏晴买手套的钱换的。
总局门口,陈玉兰攥着申诉材料,在零下三十度的寒风里等了三个小时。
接待的干事把材料摔在桌上:“二十几个人的事,你们自己闹去吧!”
陈玉兰没说话,蹲在地上一张张捡,手指被水泥地冻得通红。
苏晴突然想起,大姐的手本可以在实验室摆弄精密仪器 —— 她本有机会进修化验员,却为了照顾中考的苏晴,把名额让给了别人。
三、情路坎坷2017 年深秋,苏晴在电厂宿舍接到张建军的电话。
“小晴,我爸的透析费还差五千。”
他的声音带着哭腔,“能不能……”苏晴捏着手机,盯着墙上的日历 —— 距离婚期还有三个月,婚房的墙纸刚贴到一半。
抽屉里,是大姐偷偷塞的存折,上面有她攒了十年的三万块,备注写着:“小晴的嫁妆”。
陈玉兰来宿舍时,正看见苏晴蹲在地上贴墙纸,膝盖上全是胶水印。
“起来,别贴了。”
她把苏晴拽起来,看见她指尖磨出的泡,突然红了眼眶,“你看看建军给的彩礼 —— 两床旧被子,还是他奶奶留下的。”
“大姐,他真的在努力!”
苏晴辩解,“他白天跑滴滴,晚上摆夜市,连早餐都舍不得吃……所以就该让你跟着吃苦?”
陈玉兰突然提高嗓门,“你忘了 2003 年吗?
你发着高烧还要去上夜班,他连桶热水都烧不好!”
苏晴愣住了。
那年她肺炎住院,张建军来陪护,却把热水瓶打
车票 120 元,馒头钱 15 元”,字迹被水痕晕染,像落过泪;2018 年:“小晴结婚红包 30000 元,自己买药钱 —— 划掉”,划掉的字迹下,偷偷写着 “忍忍就好”。
最后一页是 2024 年的字迹,歪歪扭扭像孩子的涂鸦:**“小晴生孩子要用的钱,提前存好。”
** 旁边画着婴儿抱着银镯,镯子上写着 “平安”。
阳光穿过阳台的晾晒衣物,陈玉兰正抱着外孙女晒太阳,玉镯在婴儿笑声中闪烁。
“小宝贝,这是外婆的镯子,” 她轻轻摇晃手腕,“外婆的妈妈留给外婆,外婆再留给你妈妈,以后你妈妈传给你。”
苏晴靠在门框上,看见大姐的背更驼了,可怀里的婴儿正抓着她的手指,像极了当年她抓着大姐的衣角。
那些年的争吵、误解、辛酸,此刻都化作阳台上的阳光,温暖而柔和。
当陈玉兰唤她 “来抱抱孩子” 时,苏晴接过女儿的瞬间,终于明白 ——传承的从来不是镯子,而是藏在血脉里的爱。
是母亲临终前的托付,是大姐三十年如一日的守护,是无论岁月如何冲刷,都永远温热的羁绊。
窗外,梧桐叶沙沙作响,像母亲在天之灵的低语,见证着两代人的爱,在时光里酿成永不褪色的琥珀。
终章:长姐如母2030 年,陈玉兰的床头挂着外孙女的画作:两个牵着手的人,一个戴着玉镯,一个戴着银镯,旁边写着 “妈妈的妈妈”。
她摸着画框,笑得像个孩子:“小羽说,这是外婆和妈妈。”
苏晴看着那幅画,突然想起 1990 年的冬天,大姐抱着她看电影,银幕的光映在两人脸上,那时她不知道,这个比自己大十五岁的姐姐,会用一生来诠释 “母亲” 的含义。
深夜,苏晴给大姐揉腿,发现她脚踝处新增的老年斑,像落在雪地上的梅花。
“姐,等小羽长大了,让她带你去旅游。”
陈玉兰摇头,目光停在墙上的全家福 —— 张建军站在后排,苏晴抱着女儿,而她坐在中间,镯子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哪儿也不去,” 她轻轻说,“守着你们,就是最好的日子。”
窗外,梧桐又落新叶。
苏晴看着大姐鬓角的白发,突然想
翻,烫了她的脚。
是大姐连夜从电厂赶来,用凉毛巾一遍遍给她敷脚,自己在医院长椅上冻得感冒。
“他是好人,但好人给不了你安稳。”
陈玉兰语气软下来,从包里掏出张照片,“你看,这是他老家的土坯房,下雨天漏得像水帘洞。”
照片上,潮湿的墙面上挂着张褪色的奖状:“张建军,三好学生”。
苏晴突然想起,张建军说过,那是他唯一的荣誉,母亲去世前一直挂在墙上。
四、火锅店的混乱2018 年国庆,火锅店里的争吵声刺痛耳膜。
张建军正和老板争执,脖子上的青筋暴起:“我对象的镯子丢了,你们必须负责!”
苏晴盯着他泛红的眼睛,突然发现他袖口露出半截借条 —— 那是上周她偷偷塞进他抽屉的,没想到他又去借了网贷。
陈玉兰赶到时,张建军正摔打菜单。
“够了。”
她按住他的手,声音平静却有力,“镯子找到了,警察在洗手间垃圾桶里发现的。”
苏晴接过镯子,发现搭扣处有明显的撬痕 —— 那是母亲留的银镯,大姐找金匠刻了苏晴的生日,此刻刻字处被磨得发亮。
“对不起,小晴。”
张建军突然蹲下来,“我太没用了,连个镯子都保护不好。”
苏晴看着他蜷缩的背影,想起他第一次带她见父母时的场景:在漏雨的土坯房里,他父亲躺在木板床上,床头堆着几瓶廉价的止痛药。
“小晴,你跟着我,要吃很多苦。”
那时他说,眼里是藏不住的自卑。
陈玉兰蹲下来,帮苏晴系鞋带,指尖触到她脚踝的旧疤 —— 那是 2005 年,她为了给苏晴买复习资料,在雪地里摔的。
“回家吧。”
她轻声说,“有些路,不是咬牙就能走完的。”
<五、抉择时刻分手后的雨夜,苏晴在大姐的衣柜里发现了体检报告。
“肺部阴影,建议进一步检查” 的字样刺得她眼睛生疼。
报告日期是三个月前,正是她和张建军筹备婚礼最忙的时候。
“小晴,你怎么来了?”
陈玉兰推门进来,头发滴着水,手里拎着给苏晴熬的中药 —— 她总说苏晴体寒,每月雷打不动送中药。
苏晴举起报告,喉咙像塞了团棉花:“为什么不说?”
陈玉兰愣了一下,转身打
没人疼她。”
最后一页是母亲临终前的字迹,笔尖颤抖得几乎认不清:“玉兰,妈对不起你。
小晴是你的妹妹,却让你当了一辈子的妈。
如果有下辈子,妈希望你为自己活一次,别再当谁的天。”
苏晴抬头,看见陈玉兰端着菊花茶站在门口,杯壁上凝着水珠,顺着她手背上的烫疤滑落。
那些年熬中药、热牛奶留下的印记,此刻在晨光里泛着淡淡的粉。
“小晴,有些事,大姐一直没告诉你。”
她坐下时,沙发发出轻微的吱呀,像时光在叹息,“你爸去世那年,深圳有个电子厂招女工,工资是电厂的三倍。”
她撩起鬓发,耳后疤痕在阳光下清晰可见,“我收拾好行李又放下,怕你放学回家看见冷锅冷灶,怕你被同学笑话没有妈。”
窗外,梧桐叶沙沙擦过纱窗。
苏晴突然想起,每次她喊 “大姐”,陈玉兰眼中闪过的那丝复杂 —— 是姐姐的温柔,是母亲的牵挂,更是被岁月压弯的脊梁。
“姐,” 她突然抓住那双粗糙的手,“以后,换我护着你。”
陈玉兰愣住了,继而笑了,笑容里有母亲当年给她扎辫子时的温柔,有三十年风雨后的释然。
阳光穿过窗棂,在两代人的镯子上镀了层金边,恍若时光在此刻轻轻打了个结。
八、银镯的重量2023 年深秋,省医院的走廊飘着消毒水的气味。
苏晴攥着 CT 报告,指节泛白。
“早期肺纤维化,与长期粉尘暴露有关。”
医生的话在耳边回荡,她想起 2001 年在水泥厂宿舍,大姐总在咳嗽时躲到阳台,说 “粉尘吸多了,咳嗽两声没事”,却在她睡着后,对着月光数自己攒的零钱。
病房里,陈玉兰靠在床头,玉镯滑到肘部,露出小臂上密集的烫疤。
那些深浅不一的印记,是 1995 年熬中药时打翻砂锅,是 2003 年蒸年糕时蒸汽灼伤,是 2015 年给苏晴热牛奶时留下的纪念。
“还记得你第一次学做饭吗?”
她伸手替苏晴擦掉眼泪,指尖的温度像旧时光的余温,“油烧糊了就哭,我跑过去关煤气,胳膊碰到热锅,疼得半夜用凉水泡着,却骗你说‘大姐皮厚’。”
张建军推门进来,保温桶里的梨汤冒着热气。
他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