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葡萄熟了葡萄熟了的女频言情小说《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 全集》,由网络作家“葡萄熟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儿子,爹走了!”“你今年满了18岁,爹有自己的幸福生活要去追求!”“老徐家的女儿爹也帮你定好了,过两年你们就结婚,这四合院你住着,桌上还有200块钱。”“愿儿子身体健康,前程似锦!”……李复兴拿起桌上的字条,有点没回过味儿来。他打量了一下周围。老式的四角柜,饭桌上扣着的洋瓷碗,墙边的水龙头和铁盆,门外还堆着煤球……一股岁月的沧桑感扑面而来。前一秒李复兴拿着智能手机,享受5G时代,下一秒他就来到了60年代的四合院?今年18岁,刚进了轧钢厂做采购员。而且,还来得及和爹见一面,爹就潇洒的跟着一个寡妇跑了?李复兴他娘死的早,他爹把李复兴拉扯到成人,给李复兴弄进轧钢厂工作,就连对象都安排妥当了。北平城里的四合院。200块钱,在60年代也是笔...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 全集》精彩片段
“儿子,爹走了!”
“你今年满了18岁,爹有自己的幸福生活要去追求!”
“老徐家的女儿爹也帮你定好了,过两年你们就结婚,这四合院你住着,桌上还有200块钱。”
“愿儿子身体健康,前程似锦!”
……
李复兴拿起桌上的字条,有点没回过味儿来。
他打量了一下周围。
老式的四角柜,饭桌上扣着的洋瓷碗,墙边的水龙头和铁盆,门外还堆着煤球……
一股岁月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前一秒李复兴拿着智能手机,享受5G时代,下一秒他就来到了60年代的四合院?
今年18岁,刚进了轧钢厂做采购员。
而且,还来得及和爹见一面,爹就潇洒的跟着一个寡妇跑了?
李复兴他娘死的早,他爹把李复兴拉扯到成人,给李复兴弄进轧钢厂工作,就连对象都安排妥当了。
北平城里的四合院。
200块钱,在60年代也是笔巨款。
把儿子成家立业的事都交待的明明白白,老人家拍拍屁股,和小寡妇去过幸福生活,该说他爹是有良心,还是没担当?
嗯……
“尊敬的顾客,拼夕夕商城欢迎您!恭喜您,太幸运了!无需助力,您可选择一件商品,免费带走……”
一阵眼花缭乱的快闪。
最终,画面停止在了0.01这个数额上。
想起来了!
李复兴就是帮表妹砍一刀的时候,点击表妹发过来的分享链接,穿越到了60年代。
看着无比熟悉的界面,李复兴一阵牙疼。
砍一刀!
我砍你妹啊!
谁不知道这一分钱砍下去,会变成金币,金币变贝壳,贝壳变钻石……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干脆,咱直接给你一分钱得了!
“余额不足,无法支付,请充值!”
李复兴就这么一说,商城还真回应了。
果然,60年的拼夕夕都变得淳朴,老实。
桌上20张工农大团结,在诱惑着李复兴。
这个年代,物资紧缺。
钱还不是万能的。
“真行的话,充10元进去,不行就当我给智商充值了。”
李复兴抽出一张。
事实证明,真行!
商城立马充值完成,还按李复兴的安排,直接付了1分钱,完成了砍一刀。
没有套路!
没有陷阱!
桌上出现了10斤上好的大白面粉。
再看看商城里的其他商品,东北大米,富硒鸡蛋,龙口粉丝,大白兔奶糖,棉布,呢绒……
二锅头,五粮液,哈德门,大前门,牡丹,中华……
标价也是朴实无华,市价!
但这个60年代的拼夕夕,它是真能砍一刀啊!
不玩虚的,突出一个实在!
李复兴心里顿时有底,这个年代,有的吃比什么都重要。
“复兴,吃了没?”
门外,三大妈的声音响起。
“还没呢。”
李复兴拉开门,本来门也是虚掩着没关上。
“三大妈吃了没?”
四合院里,还住着三位大爷。
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有,但道德绑架,有官瘾,精打细算的,暂时还没出现。
“你爸的事别往心里去,你年纪轻轻,在轧钢厂好好干,有啥不懂的的,问我当家的……”
三大爷是轧钢厂的老钳工,老员工了。
两家同在四合院的中院,面对面,三大妈热心肠,路过看见李复兴在,便想着过来鼓励几句。
“放心,没事。”
李复兴笑了笑,翻出米缸里的布袋子,里面是十斤多糙米。
受限于这个年代的碾米机,以及物质条件,米糠参着小石子,蒸饭前得选上半个小时,吃饭还得谨防磕牙。
如今李复兴有了拼夕夕60年代版,自然不用再吃糙米。
“三大妈,这点米你拿回去,你家几个孩子吃得多。”
“不用,不用!”
三大妈连连摆手,她家确实困难。
当家的在轧钢厂上班,挣得不少,但下面要养三个孩子,开销大的很,半夜饿醒是常有的事。
早上两个馒头,当家的要上班,吃一个,三个孩子分一个。
“我家还能凑合着过,你以后要娶媳妇,多存点钱。”
“娶媳妇不差这几斤米。”
李复兴家在四合院里,确实算好过的,要不他爹也不能放心的丢下李复兴,去和小寡妇过幸福生活。
“真不用。”
三大妈知道谁都不容易,以前有过不去的时候,她不是没向李复兴家借过,但现在还没到那么难的时候。
“复兴,你要真能匀出来点,去看看李寡妇家的那俩孩子。我昨晚起夜,听到那俩孩子在嚷嚷肚子饿,李寡妇大半夜的蹲在屋外抹眼泪。”
得!
四合院里除了三位大爷,还有一个寡妇。
李复兴仔细确认了下,从小到大没人叫过他傻柱,这才点点头,又和三大妈扯了几句家常。
李寡妇夫家姓郑,住在四合院的后院。
男人是厂里的生产管理员,待遇比三大爷还好,一家人过得不错。
但前几年,小郑下班后和工友喝酒喝死了,一家子顿时没了依靠。
上有两位老人干不了活,下有两个小孩嗷嗷待哺,都指望着李寡妇,这日子能好过?
送走三大妈后,李复兴便提着十斤多糙米,敲响了李寡妇的屋门。
“是复兴啊,快进来坐!”
开门的是李寡妇的婆婆,李复兴一直管她叫郑奶奶。
李寡妇不在家。
“郑奶奶,我就不进去了。”
李复兴就站在门槛上,和郑奶奶唠嗑两句,提了提布袋子送过去。
“家里的窗花昨晚被风刮跑了,还得请郑奶奶给我再剪一副,我重新贴上,就用这个换。”
把米放在郑奶奶脚下,扭头就走。
过年的时候,郑奶奶剪了两副窗花给李复兴家。
如今再要一副,没毛病吧?
“孩子,你倒是进屋喝口水……”
郑奶奶连招呼都没打完,就看着李复兴走了,打开布袋,看到里面的米,不由得有些老眼发红。
十斤多米,一家人省着点能撑一星期。
三天前,她家就断粮了,想办法向别人借,但这年头谁家有余粮?
别说一副窗花,就是十副窗花也换不来一斤米!
郑奶奶如何不明白,这孩子是在变着法子帮她家。
李光复脚下生风,回到自己屋里,第一件事就是把窗上的窗花一把撕下来。
然后盘算了下。
他爹跑了,以后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便落在了李复兴肩上,也该回乡看看。
拼夕夕里砍一刀,带点好的给老人。
李复兴看向那个说话的年轻人,从他进门开始,就从这人身上察觉到了一丝敌意。
“你乱扣什么帽子?”李复兴开口质问。
雷学有教授也皱了皱眉,加重语气说道:“小毕,注意言辞。”
中山装男人温和的笑了笑:“都别吵,听小李同志继续说。”
老支书和大队长都长出一口气,颇为不善的看了看那年轻人。
年轻人顿时面色涨红,心中对李复兴的敌意更深。
李复兴淡淡瞥了他一眼,没把他放心上。这种自命不凡、眼高手低的人,除了嫉妒别人以外,一无是处。
他收回视线,对中山装男人说:“领导,其实压水井在我国宋朝时期就出现了,不过那时候的压水井跟我弄的那个有些不同,但原理却一样。”
“我无意间在一本书上看见了相关记载,也比较感兴趣,就自己闲暇时琢磨,改进了一下,就成了现在你们看到的压水井。”
这次说清楚了。
雷学有教授非但没有看低,反而对李复兴很欣赏。
李复兴自然是有备而来,把之前画的图纸拿了出来:“你们看,这就是我改进设计的……”
他的解释中带了一些专业名词,比如地下水位、大气压之类的,甚至还引用了些数据支持,让结论更加清晰可信。
“小李同志,你是个天才,在轧钢厂太浪费天赋了,不如来我们大学进修怎么样?”雷学有教授马上抛出了橄榄枝。
李复兴摇了摇头:“谢谢雷教授抬爱,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只能拒绝您的好意了。”
去了大学,根本不方便倒腾物资,还会拖慢拼夕夕的升级。
要紧的是,他其实不太喜欢读书学习,更是非常厌恶考试。
雷学有教授虽然觉得可惜,但人各有志,也就不再劝了。
那位中山装大领导也开口了。
“虽然这压水井是宋代就有的,但小李同志你能从古籍中发现改进,也是一份大功劳啊!”
这话一出,算是给此时定了性。
李复兴的功劳没跑了。
接着他便听取了李复兴对大规模推广压水井,利用地下水的建议和想法,再与雷教授的分析一结合,心中就有数了。
便不再停留,要赶回城中,向上级领导汇报。
现在全国旱情严重,容不得半点耽误。
雷学有教授也给李复兴留了地址,跟李复兴说,以后要是改了主意,可以随时找他。
至于那位小毕同学,他以后会敬而远之,他最讨厌这种人。
“雷教授慢走。”
看着那小毕的背影,大队长气的狠狠踢了凳子一脚:“这种货色以后最好别让我碰见,否则见一次打一次!”
老支书也点点头。
这回差点就摊上大事了。
“老支书,压水井的零件我已经委托厂里的师傅打造了,应该要用两三天的时间。”李复兴说道。
“好,到时候我让大力他们去拉回来。”
这种下力的活,自然不能再麻烦李复兴。
“多谢了,复兴。”大队长也说道。
要不是李复兴,他们村估计现在就饿肚子了,距离收割粮食还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怎么活下去。
李复兴掏出烟来散了一圈,道:“太客气了大队长,我也是咱李家庄的人。”
“对,都是一个村的!”大队长几人很高兴。
要知道有的人进了城,就几乎不再跟乡下的老家来往,尤其是穷亲戚们。可李复兴并没有那么做,而且尽自己能力帮助老家的乡亲。
听到对方是李复兴老家的人,二大妈顿时卸下戒备,热情了不少。
“找复兴啊?复兴还没下班,不过也快了,你们等一等吧。”
此时,提前下班的李复兴正好骑车回来。
“强刚,你们来了?”李复兴打招呼。
领头的中年人叫李强刚,按辈分同样得叫李复兴叔。
“二十一叔,老支书让我们把野猪送来。”他说着掀开牛车上盖的草席,露出两头野猪。
二大妈一看,顿时吸了口凉气。
李复兴也有些惊讶,没想到村里竟能打到两头。
“强刚,你们先去我屋里坐坐,我把野猪送到轧钢厂去。”李复兴安排。
“二十一叔,我们帮你吧……”小伙子以为自己很懂事,主动道。
他也想去轧钢厂开开眼界。
李强刚又一下拍在他脑袋上,老支书跟他说过野猪要换红薯,能换到那么多红薯,肯定是二十一叔跟厂里私底下的交易,不能公开。
那样肯定知情者越少越好。
你跟去干啥?
没点眼力见。
李强刚说道:“二十一叔,我们在这等你。”
“行,帮我把自行车推进去,拿着钥匙,屋里有吃的,你们饿了就吃。”李复兴把钥匙递过去,接着看向二大妈,“二大妈,麻烦您带他们过去。”
说罢,李复兴便再次用草席盖住野猪,跨上牛车往轧钢厂去了。
今天股长跟他说,再多弄点东西回去,就可以安排他提前转正,工资就能到二十六块。
有这两头野猪,转正肯定没问题。
就算只拿出一头,那也足够了。
回到轧钢厂,门卫大爷疑惑问道:“你不是下班了?”
李复兴递给对方一根烟,道:“弄到了点好东西,明天吃肉了!”
门卫一喜,看了看牛车上的东西,马上打开门:“快点进去吧。”
能给厂里找肉回来,才是真大爷!
进厂后,李复兴先告知了李文斌。
李文斌惊喜万分。
“两头野猪?好!转正这两天就安排,走,带我看看去。”
他一路散播消息,一点都不低调。
手下人弄到了两头野猪,还让他低调?这当然不可能,终于轮到他们五科第六股出风头了,必须得让大家都知道。
采购部其他股的人就嫉妒了。
这什么运气?
其他股长也开始敲打手底下的采购员,问他们想不想进步,想的话就多努力。
周围一群一群的人过来围观,有的甚至都看着野猪流了口水。
“快点过秤登记,然后给钱。”李文斌催促接收的人。
接着食堂便来了两个体型健硕的人,都拿着杀猪刀,开始熟练的处理起野猪来。
“复兴,这是咱们第五科的王科长。”李文斌介绍道。
“王科长好!”
王科长现在心情很好,拍了拍李复兴的肩膀,笑道:“复兴是吧?好好努力,很有前途啊。”
不久之后,野猪称出来了,净重二百一十斤。
经过王科长和李股长的交涉,轧钢厂以每斤一块二的价格收购,虽然比市价的一块高出一些,但也没人有意见,毕竟现在肉可是稀缺品。
别说一块二了,就算两块厂里也出,不会让这嘴边的肉跑了。
于是李复兴收入了二百五十二元。
加上之前的六十九元,手里已经达到了三百二十一元。
回四合院的路上,李复兴在牛车上堆了一共两千五百斤红薯,累的老牛都有些脾气了。
在他家里,李强刚等人看着柜子里的东西,羡慕不已。
白面、精米、猪肉、鸡蛋……
虽然他们都饿了,但没一个人动手拿。
等到李复兴回来,看他们老老实实坐在桌子旁,不由问道:“怎么,都不饿?”
“二十一叔,我们不饿。”
这话刚说完,就有人的肚子咕咕叫了起来。
不饿就怪了,本来就吃不饱,还送野猪进城。
李复兴呵呵一笑,安排道:“分一个人出去看着牛车上的东西,别让人偷走了,你去烧火吧,咱们煮面吃。”
李强刚马上带着一个人跑出去守着。
那可是村民们救命的粮食啊!
李复兴拿出面条,荷包了几个鸡蛋,很快就煮出一锅。
“快多吃点,吃完好赶路回去,时候不早了。”李复兴招呼道。
李大力几人使劲咽了下口水。
这可是面条啊,里面还有荷包蛋,他们都忘记上一次吃这么好是什么时候了,村食堂刚开始的时候?那时候伙食确实不错。
不过也是几年前的事了。
他们各自拿起李复兴分的大碗,开始捞面条,之后也不嫌烫,就蹲在地上大口吃了起来。
每个人吃了两大碗,心满意足。
“强刚,你跟老支书说,剩下的四千五百斤,要快些让人来拉回去,路上小心些。”离开之前,李复兴嘱咐道。
“二十一叔,你就放心吧。”
一行人赶着牛车,踏上回庄的路。走远之后,有人摸着肚子说:“下次来要是还能吃这么好就好了。”
这话一出,其他几人也都满足的拍拍肚子,开始回味。
不管怎样,他们都要争取下次进城的机会,在村里可吃不到面条荷包蛋。
李强刚一瞪眼:“想什么呢?都快点走。”
还想吃,你们想上天?
等李强刚等人走后,李复兴便提着几块猪肉脯。往中院对面走去。
“三大爷,在家没?”
一个小孩探出头来:“复兴哥,我爸在呢。”
他盯着那块肉脯,擦了擦嘴脸的口水。
“是复兴啊?快进来。”屋里传来三大爷的声音。
李复兴拿出两块糖,放到小孩手里:“给你姐一块。”
三大爷家有三个孩子,最大的那个比李复兴小不了多少,所以没给他糖,只给两个小的。
小孩高兴地接过糖:“谢谢复兴哥!”
说完就跑去找自己姐姐了。
“带东西来干啥?”
看见李复兴手里的肉脯,三大爷就知道这是有事相求。
“想请三大爷帮忙打点东西。”李复兴把肉脯放下。
“打什么?”三大爷是钳工,真要打什么东西,他还真能帮上忙。
李复兴把画的图纸拿出来,说道:“就这个东西,应该不算难,相关的花销,我会另付的。”
三大爷看了看,的确不算什么精密零件,打造起来不难,不过要用厂里一些材料。
但李复兴愿意掏钱,那就没问题了。
顾成才接着掏出自己刚赚的五块九毛钱,递给他娘:“娘,这是今晚赚的。”
他爹看见这么多钱,瞪大了眼睛。
一个晚上就赚这么多?
要是每天都能有这些,一个月不是要一百多了?他现在的工资才三十多块。
儿子赚的是他四倍还多?
顾母也吓了一跳。
但她不会多问,儿子既然不说,那就是有难处,没必要为难孩子。
她接过钱,又拿出一块九来塞给儿子:“成才,你年纪也不小了,身上不能没钱,以后把钱给娘一半,娘给你存着娶媳妇。”
顾父有些郁闷,儿子就算只留一半,那剩下的都比他工资高。
看来以后得找儿子要烟抽了。
他的工资有九成都上交,本来就不高,手里的钱也就剩不多少。现在他都开始抽经济烟了。
“好了,都睡觉吧。”顾父摆摆手。
顾成才躺在床上,怎么都睡不着。今晚的经历让他感触颇深,他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
庆元回到家,发现家里人都睡了。他也蹑手蹑脚回到自己床上,刚躺下,就发现枕头下放着一小瓶药。
不用想,肯定是自己娘放在这里的。
每次他打架受伤,娘都会在他枕头下放药。
……
李复兴则是在数他自己的存款。
老李留下了两百块,已经充值到拼夕夕里,这段时间杂七杂八买了些东西,已经所剩不多,还有八十块左右。
这几天给轧钢厂采购鸡蛋、肉、野味等东西,一共收入了八百一十五块,给李家庄和赵家庄买红薯土豆花去两百六,装修房子给了张师傅两百,收音机又花点两百。
还有压水井的奖金四百元。
今晚顾成才和庆元给他赚了二百二十块左右。
一共是八百五十五块。
距离拼夕夕升级需要的九千九百块,还有不小差距,还得继续努力呀!
第二天一早,李复兴第一件事还是看秒杀专区。
今天刷新的是十斤腊肉。
没有丝毫犹豫,李复兴花一分钱把腊肉秒了下来。
腊肉的价格高低,李复兴还不太清楚,但应该比肉便宜不了太多。
他想了想,又买了一些腊肉,放在屋里盖住,等顾成才他们今晚拿去黑市。
李复兴跟庆元和顾成才说过,以后有货会放在屋里,让他们晚上来拿,要是没看到,就说明当天没货,休息就好。
放好腊肉,李复兴便起床洗漱,听见三大妈跟别人说昨晚莫名其妙听见狗叫,可能不太吉利等话。
李复兴差点呛到。
这什么跟什么呀。
“复兴,昨晚你听见没?”三大妈问李复兴。
李复兴赶紧道:“没有,我睡的比较沉。”
三大妈也没说什么,毕竟是年轻人,睡眠质量都好,能一觉到天亮,还有那些干活比较累的人,沾床就睡,雷打不醒。
洗漱完后,李复兴便带上厂里给的奖励,准备回村。
尤其是那张证书,是青年团发的。
证书上有教员头像、红旗、五角星等元素,以红黄色调为主,风格端庄大气。
这带回爷爷那,人肯定开心。
还有那些暖水瓶之类的,他这里都有,也用不着,索性就拿回爷爷奶奶那。
此外他还在拼夕夕买了一些糯玉米。
他在街边的早餐店吃完早饭,便直奔李家庄。
走到半路,他忽然停了下来,因为路边放着个弃婴,正大声哭着。不用想,肯定是某个过不下去的家庭丢弃的。
堆着的木料占据了半间屋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家是伐木工人。
屋里除了李大开,还有他爹李志明,一样的胡子拉碴,不修边幅,还有李大开的弟弟,看起来很干净,跟屋子有些格格不入。
这俩就父子三人,李大开的娘前几年就没了。
“快坐下复兴,有啥事吗?”李志明说道。
“志明哥,我家准备盖两间房子,缺大梁,听说你这有木头,所以来买点,行不?”李复兴说着拿出烟来,给父子三人各散了一根。
李大开一把把弟弟手里的烟拿走:“你不抽烟,给我吧,”
李志明瞪眼看他。
李大开只好有些郁闷的把烟给了自己老子。
李志明满意的点点头,这才接着对李复兴说道:“木头我这有,也可以给你,但我家可不要钱。”
“那要啥?”
“粮食,你看行不?”李志明看向李复兴的眼神中透露出期望。
他要粮食,可不单单只是为了爷仨填饱肚子。
还得顾着老丈人一家,他答应过过世的媳妇,给没有儿子的两位老人养老送终。
而且儿子大开也得找媳妇,姑娘都看中了,就是缺粮食。
但现在这年月,让他去哪找粮食?
“要什么粮食?红薯,土豆,还是精米,白面?”李复兴问道。
别人是很难弄到粮食,可对他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
李志明听李复兴这么说,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也是,人家是轧钢厂的采购员,接触粮食的机会多,都能给村里弄来那么多土豆和红薯。
“土豆跟精米行吗?你要多少木头,我帮你挑,做房梁绝对没问题。”
“要十根房梁,两根大梁,门窗之类的也需要用,再多来两根粗点的,要是不够我再来找你。”李复兴说道。
要用到多少木头,李志春之前已经跟他说了。
“好,我跟大开晚点给你送过去,但粮食……”
李复兴当即道:“一根木料换十五斤土豆,或者两斤精米,怎么样?”
他看了看,拼夕夕里的精米每斤两毛钱。
“行,那我要一百二十斤土豆,和八斤精米。”李志明盘算完后,做了决定。
到时用五斤精米和二十斤土豆去给儿子提亲,再给老丈人那边送五十斤土豆和两斤精米去。
剩下的五十斤土豆和一斤精米,就自家留着吃。
“没问题,我明天把粮食给你送来。”
定好交易之后,李复兴便离开了,还要去找老支书要泥砖呢!
送走李复兴他们后,李大开就喜笑颜开:“爹,我明天就去找小芸。”
“着啥急?是你的早晚都跑不了,先把粮食换回来再说,我去挑木头,你等等送过去。”
李大开的弟弟说道:“哥,你还是先理理发吧。”
这话其实也在提醒他爹。
爷俩这样就想去提亲?
“好,今晚你帮我剪剪吧。”李大开抓了抓头发,是得剪了。
他弟弟接着说:“爹,我看不如把我姥姥姥爷接过来住,粮食送过去,都不够小姨家吃的。”
姥爷一共三个女儿,他娘是老大,二姨嫁远了,几乎没来往,小姨嫁了本村,常常回娘家蹭吃。
反正他早就看不惯了。
李志明思量片刻,说道:“我跟你姥爷姥姥商量一下吧。”
小姨子一家啥德性,他非常清楚,以前媳妇还在的时候,两姐妹就没少吵吵,甚至几次还动了手。
“还商量啥?又不是不知道我姥爷他俩的脾气,肯定不想来拖累咱俩家。”
李志明当即道:“好,那你去劝劝他俩。”
他放弃了,干脆把这事直接丢给向来有主意的小儿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