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伯娘,小叔,以后我们要一起,奔~小~康~”赵夏竹抬起双手摆出一个‘向前进’的动作。
“好,伯娘就沾你的光了。”看着赵夏竹的动作,虽然没听懂‘奔小康’是什么意思,周金花还是很感动的擦擦眼角。
“沾你的光。”赵玉桓声音暗哑的说道。
这个侄女太让人意外了,他愿意沾她的光。
小团箕还有三十多个,赵夏竹还是决定多备几个,于是找赵石头又做了二十个。
等到下个赶集日的头一天,赵夏竹跟赵爷子一起去了镇上,去余氏粮铺买了三斤白面和三十斤糙米,十斤粗面,花了三百三十文,又去肉铺拿订的猪大肠和猪头肉,花了三十文。
赵夏竹又要了几根骨头,拿回去炖汤喝。
然后又给了肉铺老板十文钱定了下次要的东西。
赵爷子已经在镇子口等她了,等到赵夏竹过去,赵爷子将她背篓里面的东西往自己背篓里面放,他送豆芽的背篓太大,赵夏竹背着不太合适。
“爷爷,好了,你给我留点。”眼见背篓要被赵爷子掏空了,赵夏竹连忙阻止道。
“没事,爷爷能背。”赵爷子说道。
“这个留给我。”赵夏竹连忙将十斤粗面抓住。
糙米和白面,猪头都被赵爷子装他背篓里面了,粗面再提走,赵夏竹背篓就空了。
“行,回吧!”赵爷子背起背篓将赵夏竹手中的猪大肠拿了过来,提着就往前走去。
于是赵夏竹只能背着十斤粗面跟在赵爷子身后往家里走去。
回到家里,赵夏竹让周金花和赵春兰帮忙处理猪大肠,她则拿了猪头开始处理起来。
猪头上面还有一些猪毛,她直接用火烧,将猪皮烧得半焦,再刮干净用清水清洗,然后找了个大的团箕放在地上,又把案板放在里面。
猪头放在案板上,赵夏竹拿着刀就要开剁,赵爷子连忙制止了她,进屋寻了把砍柴刀出来,帮她把猪头剁开。
等到猪头剁开,赵夏竹看到完整的猪脑花,心里一喜。
这可是个好东西。
卤菜的香味从厨房里面飘了出来,赵夏竹和李婆子坐在堂屋清点着明日要用的东西。
赵夏竹估摸了一下这些天的收支,挣得多用得也多,好像家里也没存下几个铜板。
这样不行呀,挣多少用多少,也没有多少剩余。
第二日,赵夏竹爷孙四人依旧步行去镇子上面。
到了镇上赵爷子去交豆芽,叔侄三人依旧到上次那个地方去摆摊。
可是到了地方,那个位置已经被人占了。
还有几个客人站在那里,有回头客,还有上次没买到的人。
客人见到赵夏竹来了,连忙围了上来。
赵夏竹招呼着客人又往前走了一段才寻到一个空位,不过这里人流已经没那么多了。
旁边是一对卖饼子的夫妻,因着位置不怎么好,生意也不怎么样。
见赵夏竹三人过来,吴婶热络的给他们打着招呼。
赵夏竹一边和吴婶说话,一边支起摊子,等到摊子支好,卤香传了出来,几个客人连忙围了上来。
“这是什么?”一个男人指着猪头肉问道。
猪头肉赵夏竹按照上辈子的记忆切成小块,打眼一看还真没看出来是猪头。
“这是猪头肉,这是猪耳、猪脑花、猪拱嘴……”赵夏竹一一介绍着。
“咦,猪脑花,能吃吗?”那人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放心,能吃,都是处理好了的。”赵夏竹其实是想自己吃掉猪脑花的,可是想想兜里的铜板,忍痛拿来卖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