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皮蛋文学 > 其他类型 > 上司擅长PUA,牛马准点上下班!结局+番外

上司擅长PUA,牛马准点上下班!结局+番外

油泼还是干拌 著

其他类型连载

”直线下降。以前,为了赶项目,我们都是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儿,主动加班加点。现在,我们严格遵守“八小时工作制”,到点闪人。工作时间内,我们也“严格按照流程”办事。需要审批的,绝不自行处理;需要跨部门沟通的,绝不越俎代庖;她提出的需求不明确的,反复沟通确认,直到她不耐烦为止。渐渐地,部门的工作开始出现了一些异样。一些需要快速响应的任务,变得迟缓;一些需要主动推进的项目,进度缓慢;一些需要团队协作才能高效完成的工作,因为缺乏了职责外的付出和沟通,效率大打折扣。张曼开始焦虑了。她找我们单独谈话,软硬兼施。对我,她说:“林晚,你是个聪明的女孩,很有潜力。不要因为一时的小情绪,影响了自己的前途。我知道你辛苦,这样吧,这个季度奖金我给你多争取点。...

主角:林晚张曼   更新:2025-04-25 21:5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晚张曼的其他类型小说《上司擅长PUA,牛马准点上下班!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油泼还是干拌”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直线下降。以前,为了赶项目,我们都是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儿,主动加班加点。现在,我们严格遵守“八小时工作制”,到点闪人。工作时间内,我们也“严格按照流程”办事。需要审批的,绝不自行处理;需要跨部门沟通的,绝不越俎代庖;她提出的需求不明确的,反复沟通确认,直到她不耐烦为止。渐渐地,部门的工作开始出现了一些异样。一些需要快速响应的任务,变得迟缓;一些需要主动推进的项目,进度缓慢;一些需要团队协作才能高效完成的工作,因为缺乏了职责外的付出和沟通,效率大打折扣。张曼开始焦虑了。她找我们单独谈话,软硬兼施。对我,她说:“林晚,你是个聪明的女孩,很有潜力。不要因为一时的小情绪,影响了自己的前途。我知道你辛苦,这样吧,这个季度奖金我给你多争取点。...

《上司擅长PUA,牛马准点上下班!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直线下降。

以前,为了赶项目,我们都是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儿,主动加班加点。

现在,我们严格遵守“八小时工作制”,到点闪人。

工作时间内,我们也“严格按照流程”办事。

需要审批的,绝不自行处理;需要跨部门沟通的,绝不越俎代庖;她提出的需求不明确的,反复沟通确认,直到她不耐烦为止。

渐渐地,部门的工作开始出现了一些异样。

一些需要快速响应的任务,变得迟缓;一些需要主动推进的项目,进度缓慢;一些需要团队协作才能高效完成的工作,因为缺乏了职责外的付出和沟通,效率大打折扣。

张曼开始焦虑了。

她找我们单独谈话,软硬兼施。

对我,她说:“林晚,你是个聪明的女孩,很有潜力。

不要因为一时的小情绪,影响了自己的前途。

我知道你辛苦,这样吧,这个季度奖金我给你多争取点。

但是,工作态度要端正起来!”

对小李,她说:“小李啊,你还年轻,要多学习。

跟着我,我能教你很多东西。

别学某些人,格局那么小,斤斤计较。

女孩子嘛,眼光要长远一点。”

对王哥,她说:“老王,你在公司这么多年了,是老员工了,要起带头作用嘛!

别跟着那些年轻人瞎胡闹。

你放心,你的贡献我都看在眼里,年底优秀员工我考虑你。”

这些“画大饼”的技巧,我们早就免疫了。

我们只是微笑着,点头称是,嘴上说着“谢谢张总监关心我会努力的”,但行动上,依然我行我素。

张曼的脸色越来越差,办公室的气压越来越低。

她开始在会上指桑骂槐,含沙射影,说有些人“拿着工资不干活缺乏责任心团队的蛀虫”。

但她又抓不到我们具体的把柄,因为我们确实在工作,只是不再像以前那样卖力了。

我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张曼绝不会善罢甘休。

她在积蓄力量,准备给我们致命一击。

而我们,也在暗中积蓄着我们的反击手段。

张曼的耐心显然被我们这种“不粘锅”式的摆烂耗尽了。

她开始变换策略,试图用更大的压力逼我们就范,甚至开始动用一些更阴险的手段。

首先是工作量的急剧增加。

既然我们强调“分内之事”,那她就把我们的“分内之
也变得柔和了一些。

我知道,像张曼这样的人,或许在其他地方还会出现。

但至少,我们学会了如何反抗,如何不再沉默。

这牛马,我们是真不当了。

这感觉,倍儿爽!


“林晚!

这个季度指标怎么又没完成?

全组就你拖后腿!

你说你还能干点啥?

啊?”

尖利刻薄的声音像钢针一样扎进我的耳膜,伴随着文件夹“啪”一声摔在我桌角的巨响。

我猛地一抖,差点把刚泡好的枸杞保温杯打翻。

又是张曼,我的顶头上司,人称“职场变色龙,画饼艺术家,甩锅专业户”的张总监。

此刻,她正双手叉腰,画着精致妆容的脸上写满了对我的鄙夷,好像我不是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员工,而是她家没扔出去的隔夜垃圾。

“张总监,这个季度的指标确实有难度,市场环境变化太快,而且您之前临时调我去支援了两个周的跨部门项目……”我试图解释,声音在她的盛气凌人下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借口!

全是借口!”

张曼粗暴地打断我,“别跟我说什么市场环境!

别人怎么就能完成?

我看就是你能力不行,态度还有问题!

林晚,我可告诉你,公司不是你家,养不起闲人!

再这样下去,你自己掂量掂量吧!”

她口沫横飞,手指几乎戳到我的鼻尖。

周围的同事们都低着头,假装忙碌,但微微颤抖的肩膀和紧抿的嘴角暴露了他们的真实情绪——愤怒、无奈,或许还有一丝庆幸,庆幸这次被喷的不是自己。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自从张曼靠着不明不白的关系和一套炉火纯青的“向上管理”技巧空降到我们部门当总监后,整个部门就乌烟瘴气。

她对上谄媚逢迎,把我们团队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业绩全揽在自己身上;对下则疯狂PUA,把我们当牲口使唤,加班是家常便饭,而且是“无私奉献”的那种。

谁要是敢提加班费,她就能给你上升到“格局太小没有主人翁精神”的高度。

更令人作呕的是,她似乎很乐意利用下属的“性别优势”。

几次重要的客户应酬,她都点名道姓让我和另一个年轻女同事小李作陪,席间那些油腻客户的暗示和不规矩的小动作,她视而不见,甚至还笑着打圆场:“哎呀,王总,我们小林就是太年轻,不太会说话,您多担待。

来,小林,还不赶紧给王总把酒满上?”

那种眼神,那种语气,仿佛在说“你看,我给你送了份‘礼物’,还不错吧”。

还有那个新来的
看着我,等待我的反应。

小李和王哥也紧张地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担忧。

我看着张曼那张因愤怒而扭曲的脸,心中反而平静了下来。

我知道,决战的时刻,到了。

面对张曼气急败坏的指控和几乎要喷火的眼睛,我没有像她预想的那样惊慌失措,也没有愤怒地反驳。

我只是平静地看着她,然后缓缓地开口,声音不大,但足以让周围的人都听清楚:“张总监,您先别激动。

是不是我原始数据的问题,或者是不是您修改时出了偏差,我们不能凭空猜测,还是看证据吧。”

“证据?

你能有什么证据?”

张曼冷笑,她大概笃定我拿不出什么过硬的东西。

我没有理会她的嘲讽,而是转向自己的电脑,不慌不忙地打开了邮箱和内部通讯软件的记录。

“张总监,您看。”

我把屏幕转向她,也让周围竖着耳朵的同事们能看到,“这是当时我提交给您的原始数据文件,邮件发送时间是上周三下午四点十五分。

文件里附带了数据来源和处理逻辑的说明。”

我点开附件,展示了原始数据的准确性。

“然后,这是您审阅后发回给我的修改意见邮件,时间是上周四上午十点零五分。

您在邮件里明确指出了几处需要调整的地方,并且说:‘其他部分问题不大,我直接调整后发出,你不用管了’。”

我放大了邮件正文,那句“我直接调整后发出,你不用管了”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

“最后,”我的手指移到另一封邮件上,“这是您最终通过公司邮箱,将报告发送给合作方的记录,发送时间是上周四下午五点半。

抄送人里,并没有我。

所以,最终版本的内容,以及发送这个动作,都是由您亲自完成的。”

一连串的邮件记录,清晰地还原了整个过程。

时间、内容、责任人,一目了然。

张曼的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愤怒的红色,变成了尴尬的白色,最后变成了死一样的灰色。

她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看着邮件记录上白纸黑字的证据,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她引以为傲的甩锅大法,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只有中央空调的嗡嗡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张曼惨白的脸上。

那种无声的
了这结果。

现在,功劳簿上,我的名字轻飘飘地排在了最后,像个给她打杂的助理。

而一旦出了问题,张曼甩锅的速度比火箭还快。

有一次,合作方提供的物料出了纰漏,影响了活动效果。

明明是张曼自己为了讨好对方,跳过了正常的审核流程,直接拍板用了。

结果客户投诉,大老板问责,张曼第一时间就把负责对接的我叫到办公室,当着所有人的面,痛心疾首地说:“林晚啊林晚!

我反复强调过,对接工作一定要细致!

你怎么就没把好关呢?

出了这么大的纰漏,你说怎么办?!”

我试图解释是她直接拍板的,她立刻打断:“我拍板是基于你提供的信息!

难道你提供信息前不确认吗?

这是你的失职!

年轻人,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总想着推卸!”

那一刻,我看着她那张颠倒黑白的嘴脸,感觉整个世界的逻辑都被颠覆了。

最后,那个月的绩效,我最低,还背了个警告处分。

办公室里的“牛马”不止我一个。

老黄,技术骨干,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被张曼呼来喝去,修电脑、调网络、甚至帮她抢演唱会门票,稍有不顺心就被骂“脑子不灵活”。

小李,刚毕业没多久的女孩,活泼开朗,硬生生被张曼PUA得唯唯诺诺,每天顶着黑眼圈,不是在改第N版PPT,就是在替张曼处理各种私人杂事。

还有王哥,勤勤恳恳的老员工,张曼嫌他“没冲劲不懂变通”,好几次重要的晋升机会都被她以各种理由压了下来。

我们的工作量肉眼可见地增加了至少一倍,但待遇原地踏步。

张曼经常在下班前十分钟突然“灵感迸发”,召集开会,一开就是两三个小时,美其名曰“头脑风暴团队建设”,其实就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我们还得赔笑附和。

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年轻人,不要总想着几点下班,要有奉献精神!

你们现在辛苦一点,都是为了将来!

你看我,我什么时候准时下过班?”

呸!

她倒是没准时下班,因为她经常下午三四点就出去见客户了,或者在办公室里刷抖音、聊微信,等快下班了才开始工作。

至于那些令人恶心的“潜规则”暗示,更是让人如鲠在喉。

每次有重要的男性客户来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