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皮蛋文学 > 其他类型 > 穿书后,我的夫君有点火辣啊后续+全文

穿书后,我的夫君有点火辣啊后续+全文

锦绣钱橙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小说《穿书后,我的夫君有点火辣啊》,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姜姒霍廷洲,文章原创作者为“锦绣钱橙”,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肤白貌美、明艳动人的她,一觉醒来竟穿越到了一本年代文里,摇身一变成了沪市有名的资本家小姐。在原书中,她瞧不上沉默寡言、不解风情的未婚夫,又顾虑海岛上物资匮乏、生活艰苦,故而迟迟不肯履行婚约。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猝不及防。风暴来临,渣爹后妈先是把她算计到乡下,紧接着就带着姜家百年家产逃往香江。可怜她孤身一人在乡下吃苦受罪,短短不到两年,身体就被熬垮了。但熟知剧情的她可不愿重蹈覆辙。当家人想再次算计她下乡时,她将计就计,反手把家里几个白眼狼一股脑打包送到大西南。面对万贯家产无处安置的问题,她也不...

主角:姜姒霍廷洲   更新:2025-05-13 16:3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姜姒霍廷洲的其他类型小说《穿书后,我的夫君有点火辣啊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锦绣钱橙”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穿书后,我的夫君有点火辣啊》,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姜姒霍廷洲,文章原创作者为“锦绣钱橙”,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肤白貌美、明艳动人的她,一觉醒来竟穿越到了一本年代文里,摇身一变成了沪市有名的资本家小姐。在原书中,她瞧不上沉默寡言、不解风情的未婚夫,又顾虑海岛上物资匮乏、生活艰苦,故而迟迟不肯履行婚约。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猝不及防。风暴来临,渣爹后妈先是把她算计到乡下,紧接着就带着姜家百年家产逃往香江。可怜她孤身一人在乡下吃苦受罪,短短不到两年,身体就被熬垮了。但熟知剧情的她可不愿重蹈覆辙。当家人想再次算计她下乡时,她将计就计,反手把家里几个白眼狼一股脑打包送到大西南。面对万贯家产无处安置的问题,她也不...

《穿书后,我的夫君有点火辣啊后续+全文》精彩片段


“码头上人多,先回去再说。”

姜姒点点头,“好。”

两人旁若无人的边走边交谈着,熟稔的仿佛是一对结婚多年的恩爱夫妻。

刚才霍廷洲挡在姜姒的前面,苏婉婉并没有看清楚她的长相。

直到两人越走越近。

看着姜姒那张过分漂亮的脸蛋,苏婉婉瞳孔猛地一缩。

这怎么可能!

她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她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

苏婉婉记得很清楚,上辈子姜姒在九月底的时候就已经去了黑省乡下。

后来霍廷洲知道这个消息后,还疯了一样去黑省找她。

可她并没有跟霍廷洲回来,两人不知道为什么还闹掰了。

等再有她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一年半以后的事。

听她大姐说,霍廷洲的那个前未婚妻在乡下人没了,好像还被人配了冥婚。

又说霍廷洲简直是疯了!

他竟然跑去黑省扒了那家人的祖坟,硬是把姜姒的尸骨带了回来。

这也是苏婉婉想不通的地方,明明前世这人死都不肯和霍廷洲结婚。

这会怎么跑到琼州岛来了?

难道说——

她和自己一样,也重生了吗?

又或者,她只是单纯的想开了,不想去乡下吃苦,所以跑来了这里。

可这两种可能性,无论是哪一种,都让苏婉婉觉得难以接受。

最让她接受不的是,还是这两人对她的彻底无视!

其实苏婉婉心里清楚,如果她就此放手,未必不能挣一个好前程。

毕竟她知道上辈子太多的事,稍微努点力,日子也会过的不错。

可她为了这场蓄谋已久的重逢,足足准备了两年的时间!

她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拒绝了一个又一个的好男人,还千里迢迢的跑到了这里。

就这么放手,她真的很不甘心!

当然还有一点,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她自己的猜测。

姜姒到底有没有重生,苏婉婉并不确定。

也许,她这次来是退婚的呢?

这么一想,苏婉婉的心里总算好过了一些。

勉强挤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她走到了二人面前。

“霍大哥,我是苏婉婉。”

“真不好意思给你添麻烦了,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

“我姐她不放心,这才打电话让你过来接我。”

霍廷洲长年生活在军营,霍家的亲戚他平时很少见。

而且他脸盲,记不住什么碗碗盘盘的。

既然她说她叫苏婉婉,那应该就是大嫂说的那个妹妹了。

大嫂先斩后奏又难得开一次口,霍廷洲不好拒绝。

不过也仅限这一次!

点点头打了个招呼,霍廷洲道,“先上车吧。”

全程就这一句话,多了没有。

苏婉婉尴尬了一瞬,只能转头和于曼丽告别。

“曼丽,我先走了,回头等我安顿好了,我再联系你。”

于曼丽摆摆手,“好,我哥也来了,那回头见。”

回去是霍廷洲开的车。

因为训练的关系,之前他在省城待了大半年,对这边比较熟悉,知道哪条路比较好走。

他开的车又快又稳,半个小时不到的功夫就到了省军区招待所。

下午出发之前,霍廷洲已经提前和前台的工作人员打了招呼,让她们帮忙留了两间房。

登记完信息之后,工作人员从抽屉里拿了两把钥匙出来。

“房间一个在三楼,一个在四楼。”

“你先交10块钱的押金,到时候多退少补。”

姜姒因为晕船的劲儿还没有缓过来,全程没怎么说话。

倒是苏婉婉听了这话,立马一副善解人意的口吻道。



毕竟这个年代不允许的是——‘个人投机倒靶’,可没说不让搞集体创收!

渔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把路都堵死了,他们怎么活?

而且现在这种天气,当天捕捞上来的海鲜如果不能及时卖掉,第二天就会烂在手里。

与其到时候倒进化粪池子里沤肥,还不如便宜一些卖掉呢。

所以每天清晨,渔村附近的码头都会有这种小型的鱼市,里面所有的海鲜不仅便宜,还不要票。

当然了,前来摆摊的都是附近公社的渔民们。

姜姒原本只是想过来看看,毕竟琼州岛那边也不缺海鲜。

但一问价格,她顿时就心动了。

家人们,谁懂啊!

后世一斤动辄成千上万的野生黄唇鱼,这里只要5毛钱一斤!

野生大黄花,3毛5一斤!

巨型龙趸和各种野生石斑鱼,通通只要4毛钱一斤!

又肥又大还带膏的梭子蟹,2毛5一斤!

比拳头还大的单头鲍,2毛钱一斤,要是光要肉不要外面的壳的话,价格还能更便宜一些。

因为鲍鱼壳,市中药公司会收,价格比鲍鱼肉还贵,有5毛钱一斤呢。

姜姒还看到了不少大花龙,这些都是按只卖,8斤以上的一只也才5块钱!像五六斤的这种通通只要2.5元一只!

至于那种处理起来麻烦,又容易刮坏鱼网的海鲜,像什么海星,海胆,皮皮虾……这些基本没人要。

渔民们当天收摊之后,会把这些连同碎蟹烂虾放一起拍碎,然后拿去沤肥。

就这样姜姒在鱼市里转了一上午,最后以食堂采购的名义,跟公社的负责人订了一批海鲜。

梭子蟹,黄油蟹,皮皮虾,鳗鱼,鱿鱼,小章鱼,海钓带鱼这些每样1000斤。

单头鲍鱼2000只,大黄花,黄唇鱼,各种石斑鱼,每样5筐,大花龙有多少要多少!

反正有灵泉,只要还能喘气的,都能存活。

死了也没关系,空间有保鲜功能。

另外,马粪海胆也要了3000只,这个用来刺身,蒸蛋,或者包饺子都是一绝。

由于姜姒买的多,公社负责人还额外送了她好几筐比手掌还大的生蚝,以及各种海螺。

一转眼的时间,三天过去了。

这天一大早,《国民日报》还有《羊城日报》都以头版头条的形式,刊登了一则新闻。

得知这帮人被一网打尽,公安同志还顺藤摸瓜缴获了不少物资后,姜姒默默地松了一口气。

早饭一吃完,她便坐车去了太古仓码头。

休息的这几天,姜姒已经提前打听过了,这会去琼州岛每天只有两个班次。

出发时间分别是上午的6点和下午的3点。

整个航行时间大概是在27个小时左右。

船票一共有五个舱位。

五等舱在甲板的最下层,是大通铺的那种,整个行驶过程中看不到任何海景,里面的气味更是堪比生化武器。

不过价格便宜,只需要11块8毛钱。

四等舱是上下铺,每间16人,虽然也是在甲板下层,但好就好在比五等舱多了个透气的小窗户,整体没那么压抑。

一二三等舱都在二层,分别是2人间,4人间以及8人间。

其中一等舱的条件最好,比其他两个舱位多了一个小型的浴室还有洗手间。

价格也自然是最贵的,要40多块。

不过,赶上前几天暴雨,积压了不少乘客,再加上部分舱位被征用成了‘知青’专座,散客的票现在特别难买。

姜姒只能另辟蹊径,见售票员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大叔,她直接从空间里偷渡了一包甲级香烟出来。


见‘鱼儿’快要上钩了,姜姒满意地勾了勾唇角。

去棉纺厂的路上,正好路过星火日夜商店,这年头不管去谁家,空着手总是不好的。

看到店里有新上市的酥梨,姜姒买了一些。

一半放到空间里,明天给三叔公炖个小吊梨汤。

她不会做饭,但是炖个梨汤还是可以的。

三叔公是高烧引起的肺炎并发症,用灵泉熬梨汤,最适合不过了。

余下的一半,姜姒用尼龙绳网兜一装,按照周科长给的地址找了过去。

只是……

刚进棉纺厂家的属院走了不到三分钟,姜姒就懵圈了。

门口的大爷倒是给她指了一个方向,可家属院里的房子实在是太多了。

一眼望过去,全是清一色的红砖筒子楼。

最麻烦的是,这些楼的编号还不是按顺序编的。

正想着找个人问问的时候,身后突然响起了一道爽朗的女声。

“……是小姜同志吗?”

姜姒回过头,就看到一个留着齐耳短发,穿着一身淡黄色列宁装的女人。

“我是姓姜,您是?”

“我是周科长的爱人,你叫我张婶子就行。”

张丽华笑着自我介绍了一下,又道,“咱棉纺厂的家属院设计的不怎么合理,谁来了都得犯迷糊。”

“今天老周走的时候特意和我说了一下,让我出来迎迎你。”

原来是这样。

姜姒听完赶忙打了一声招呼,“婶子你好,我是姜姒。”

“好好好~那我们边走边说吧。”

不管这事能不能成,张丽华礼数做的足足的。

等到了家,她让姜姒随便坐。

自己则是泡了一杯麦乳精出来,“小姜,你先喝着甜甜嘴,再有二十来分钟老周就回来了,我去炒两个菜,一会咱们边吃边聊。”

“婶子你先别忙活了,其实我今天来找周科长,是为了工作的事来的。”

这事,张丽华是知情的,她没办法装不知道。

“你的事,我们家老周中午都和我说了,他说你这个工作原先打算转给你的妹妹,现在又不打算转了?”

姜姒点点头,嗯了一声。

张丽华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那……那你现在想继续回去上班,还是?”

“婶子,不瞒你说,她不是我亲妹,这个工作我也从来没想过要转给她。”

“但我们家情况特殊,我爸他……算了,不提他了。”

“总之这个工作我肯定是保不住的,与其这样,我还不如把工作卖了。”

“只是我刚来棉纺厂上班还不到一个月,身边也没什么朋友,不知道婶子你身边没有认识的人想买工作?”

“价格我也不多要,按现在市价给就可以,如果能换成票据就更好了。”

姜姒现在手里不缺钱,票据虽然有,但以后过日子,要用票的地方多了去了,光是手里的这些显然是不够的。

之所以选择找周科长,说到底还是为了图省事。

毕竟,周科长是劳资科的一把手,又是棉纺厂的老人儿,他出面的话,厂里肯定不会故意卡着手续不放。

“小姜,你想好了吗?”张丽华的声音忽然有些发颤。

“是的,婶子,要不然我也不会这个点过来了。”

见姜姒真有卖工作的打算,张丽华激动地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这两年不仅学校停了课,沪市的各大工厂也都无一例外的冻结了招工指标。

当然这是对外的说法,有还是没有,这个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就算有少量的指标那也是厂里内部消化了。

真要给了外人,厂里的那些老员工们还不得把天给吵翻了。

七月那会,66届初高中毕业生分配政策一出来,张丽华就感觉后面67和68届的学生讨不了好。

虽说上面一直强调,分配政策大致相同,可城里的岗位就这么多。

66届的学生都已经占的差不多了,哪还有多余的位置去安排后面的学生?

果不其然,上个月67届毕业生分配政策一出,天都塌了!

反正棉纺厂家属院里这么多孩子,张丽华就没见几个是留在城里的。

运气好点的被安排到了近郊的崇明农场,少部分人被分配到了外省支援三线建设,余下的那些全部被安排到了农村插队。

这不,前段时间,张丽华托熟人悄悄打听了一下68届的分配政策。

对方虽然没有明说,但张丽华一听对方那迟疑的语气,就知道老幺他们这一届大概率是要‘一片红’了。

她不是没有想过要给老幺买个工作,可问题是,这年头的正式工都是铁饭碗。

工资高福利好,等以后退休了还可以让家里的孩子顶班,谁舍得拿出去卖?

退一万步说,就算要卖那也是先紧着亲朋好友,怎么可能卖给她这个外人?

如今,天上掉馅儿饼的好事落在了自己的头上,张丽华想矜持都矜持不起来。

“小姜,你说话敞亮,那婶子也直说了。”

“我们家老幺现在还没有工作,如果你这个工作真想好了要卖,那不如卖给我吧。”

“你放心,钱方面,婶子保证不叫你吃亏。”

说着,张丽华回卧室抱了一个饼干铁盒出来,该说的话也都说到了明处。

姜姒的这个工作是坐办公室的,不像别的工种,进了单位还要熬三年学徒工。

沪市这边,学徒工第一年工资是16块,另外会有1块8毛4的服装费,合计:17块8毛4。

第二年和第三年,工资每年上涨2块钱,服装费不变。

等到了第四年,转正定级后,工资才能到36元。

所以沪市一直流传着“36元万岁!”这么一句戏言。

至于工作到底能卖多少钱,这个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全看双方怎么谈了。

不过有一点共识就是,卖价基本上都是2到3年的工资。

“小姜你现在每个月工资28元,三年下来就是1008元。”

“棉纺厂的福利好,逢年过节会发一些水果,肉票,布票等等,工资超20元每个月还会配发一张工业券,这些算下来,一年福利差不多有个30元,三年给你算100。”

“另外,正式工和学徒工三年的工资差价在288元左右,这个婶子按300补给你。”

不为别的,就为老幺少吃这三年苦,这个情她也得承姜姒的。

姜姒原先的心理价位也就是一千左右,没想到对方的诚意这么足。

她也没矫情说不要,痛痛快快的应了下来。

“可以的,婶子,就按你说的来。”

“诶,好好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张丽华忙不迭的点头,又将铁盒打开,拿了一堆票据出来。

“我听你说想多换点票,你看看这里面有你想要的吗?要是没有的话,你和我说一下要什么票,我给你想想办法。”

家属院大也有大的好处,别的不敢说,票据这些凑凑还是有的。

而且他们一家除了老幺之外,都是吃公家饭的,每月到手的票据可不少。

姜姒看了一下,这个年代的票据种类还真的是五花八门。

粮票就算了,她空间能种粮。

油票好像也用不着,空间里有一键榨油的功能,到时候多种点油菜就可以。

最后姜姒挑了一些工业券,肥皂券,香皂券,卫生纸票,卫生带票,洗涤用品票。

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她得多买一些放空间里存着,有备无患。

手表票也要了一张,她手里的那几块手表太打眼了,姜姒打算买块普通点的,方便看时间。

张丽华:“粮票,油票,布票这些你不要吗?”

这几种票据可都是紧俏货,她攒了小半年呢。

“够了,婶子,我那还有一些。”姜姒道。

今天她从渣爹那要了不少布票,而且沈清清房里还有不少没用过的纯棉布料,这些足够她用了。

两人正说着话,门口传来了动静。

是周科长的声音。

张丽华立马一脸喜色的跑去开门,顺便将转工作的事和他说了,哪知道周科长听了却眉头一皱。

“小姜,现在的工作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旦工作转让手续提交了,你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还有下乡也不是一件开玩笑的事,你确定你能吃下这个苦?”

正式工名额固然心动,可他不愿意为了这个埋没了自己的良心。

而姜姒听了这番话之后,也不禁有些感慨。

一个陌生人都能做到如此,可她的亲生父亲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她的死活,一心只想把她哄去乡下!

“抱歉周科长,上午我是逼的没办法才那么说的,其实我没打算下乡。”

“而且转让工作这事,我已经深思熟虑过的,这点请您放心。”

“等处理完家里的这些事,我就要离开沪市了。”

见她神色认真,周科长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嘱咐妻子,别让人家小姑娘吃亏了。

“你这话说的,我是那种人吗?”

张丽华将准备好的钱票递给了姜姒。

姜姒也没客气,当着他们夫妇俩的面清点了一遍,扣掉她要的那些票据,到手1220元。

接下来,双方又签了一份协议并按了手印。

事情办妥,姜姒稍坐了一会便起身告辞。

“叔,婶,那我就先走了。”

“小姜,吃了晚饭再走吧,我做了红烧肉,一滴水都没放,用黄酒焖了2个小时,可香了。”

姜姒笑了笑,“不了,婶子,家里还有点事。”

见她执意要走,外面的天色也不早了,周科长夫妇俩就没再劝。

只是临走时,张丽华从橱柜里拿了一个饭盒,这是上个月刚买的,还没用过。

她装了满满一盒红烧肉,塞到了姜姒手里,“拿回去吃,别不好意思。”

姜姒推辞不过,只能收下。

但她也没有立马回去,而是找了一家国营饭店。

出来时那帮‘鱼儿’已经露了头,总得给他们一点咬钩的时间。

只可惜,等姜姒慢条斯理的吃完饭,又慢悠悠的回到家,家里还是她走之前的模样。

不过姜姒倒是一点也不急,反正今天才第一天,而且她总觉得这帮‘鱼儿’不会让她等太久。

毕竟一万块的吸引力,还是很强大的——


她可选择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短暂地悸动过后,苏婉婉还是遵循家里人的意见,在一众的追求者当中选择了红委会二把手家的小儿子。

之后,她风光嫁给了前世的丈夫,婚后更是一口气给他生了三个大胖小子。

她的这个丈夫虽然人长得一般,也没啥本事,但人家会投胎,有一个好爹!

仗着公公的势,那几年苏婉婉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轻松惬意。

可好景不长,随着大运动结束,他们家先是房子和家产被没收充公。

之后又因为公公贪污渎职等原因,全家都被带走调查。

这一调查就调查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的结果就是公公婆婆吃了枪子,丈夫被判了二十年。

由于她全程没有参与这些事,在农场劳改了三年就被放了出来。

可她没工作没存款更没有房子,只能厚着脸皮带着三个孩子回了娘家。

她爸妈倒是没说什么,可她的弟媳妇却不是个东西,三天两头的挤兑她们母子。

明明这也是她的家,她弟能住,她为什么不能住?

苏婉婉忍无可忍,就和她打了起来。

结果一不小心,把弟媳妇的脸给抓花了。

因为这事,小弟和她离了心,娘家她也彻底没法待了。

没办法,苏婉婉只能带着孩子二嫁,对方比她大十多岁,前年刚刚死了老婆。

她以为自己找到了避风的港湾,没想到却是从一个火坑跳到了另一个火坑。

结婚不到半年,那个男人就和她动手了五次。

最严重的一次,肋骨都被他踹断了三根。

她想离婚,可离不了,因为她又怀了。

这样生不如死的日子,苏婉婉过了十多年。

她都已经开始认命了,没想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竟然与那个男人再次重逢!

此时的他已经年过五十,可岁月似乎并未在他的脸上留下痕迹,他看上去依旧是那么的丰神俊朗。

当听大姐说,现在的他已经是空军司令员,且一辈子未婚后,苏婉婉悔得肠子都青了。

她时常在想,如果当初她勇敢一些,现在的结局会不会就不一样了?

或许是老天爷听到了她的忏悔声,苏婉婉一觉醒来竟然发现自己重生了。

此时的她还没有嫁人,一切都还来的及!

活了两辈子,苏婉婉当然知道破坏别人的婚姻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

可上辈子的她已经吃够苦头,重活一世,她死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更何况,这门亲事是姜姒自己不要的。

那就怪不得自己了。

虽然心中早就已经做好了决定,但苏婉婉深知,想要叩开那个人的心门有多难,所以她也没打算现在出手。

她现在要做的就是等,等姜姒和他解除婚约,等她死在乡下。

只要姜姒一死,她有的是办法可以将霍廷洲拿下!

至于刚才看到的那个姑娘,苏婉婉仔细想了想,应该只是人有相似吧。

毕竟这个时间点,姜姒早就到了黑省。

再说,姜家大小姐什么时候穿过那么老土的衣服。

至于坐公交车,那就更不可能了,因为她根本吃不了这个苦!

这点苏婉婉说的倒是一点也不错,姜姒的确吃不了什么苦。

这不下午登船之前,她特意找了一等舱的乘客,加价和对方互换了手里的船票。

当然不想吃苦是真,另一方面主要也是她中午突然来了例假。


碗柜和床头柜只能二选一,数量也是1个。

这就是全部能领到的东西,不过基本上都是旧家具。

之前家属院里就因为这些旧家具,闹过一个笑话。

有对新婚小夫妻半夜那什么的时候,双人床突然塌了!

那嫂子是个脸皮薄的,因为这事整整几个月没出门。

霍廷洲知道姜姒用不惯别人用过的家具,想了想决定还是全买新的算了。

姜姒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这会买大件家具都得要票。

所以一般人结婚都会选择找木匠打,价格便宜还不要票,就是要等的时间太长了。

像他们这种全部打齐的话,至少要等一个月的时间。

“家具票够吗?要是不够的话,先少买两样,等以后攒到票了再买。”

“差不多够了,大件的都能买上。”

“你哪来的这么多票?”姜姒有些意外。

这人怎么跟个百宝箱似的,要什么有什么。

霍廷洲摸了摸鼻子,有些不自在的道。

“有跟别人借的,也有拿别的票据换的,还有一部分是这些年攒的。”

其实这个婚能不能结成,什么时候能结,霍廷洲心里也没底,但该做的准备他都提前做了。

为的就是,有一天她回头的时候,自己不至于什么都拿不出来。

“走吧,先上三楼看家具。”

“嗯。”

因着昨天霍廷洲已经提前来踩过点了,家具挑起来倒也快。

主要也是这会的家具款式都差不多。

姜姒问了一下家属院房子的大概布局以及面积,最后选了两张双人床,楼下有两个房间,到时候各一张。

阁楼上那个小点的房间,就摆一张单人床。

每张床都配了两个床头柜,她有时候半夜会起来喝水,得有个能放东西的地方。

大衣柜选的是五开门的,她衣服多,买三门的根本不够放!

还好琼州岛即使是冬天也用不到厚被子,要不然五开门的衣柜都不够。

带镜子的梳妆台选了一个,她买了那么多雪花膏,总得有个存放的地方。

五斗橱挑的是不带斗的那种,上面有两个小抽屉可以放一些针头线脑。

下面是五个大抽屉,到时候用来收纳内衣内裤,帽子围巾这些。

感觉一个五斗橱有点少,反正票据够,就干脆买了两个。

到时候摆一起,上面刚好可以放一个樟木大箱子。

客厅是长方型的,餐桌就选了方桌,配了六把椅子,长条的板凳也买了四条备用。

在沙发和茶几要不要买之间,姜姒犹豫了一下。

最后还是霍廷洲说了一句,“买吧,没关系。”

知道她担心的是什么,霍廷洲说道。

“军职和兵团职干部家里都配了沙发,团级干部也有不少人买了,咱们也买一个。”

“那行。”

姜姒点点头,沙发选的是一个三人位搭配两个单人位的那种。

茶几就是普通的实木茶几。

紧接着,又挑了两个三抽的抽屉,写字台,橱柜,鞋柜,挂衣架,脸盆架,厨房用的小方桌,这些每样一个。

姜姒拍了拍手:“差不多就这些了,同志麻烦帮我算一下多少钱。”

“你……你确定这些都要?”

一旁的售货员都傻眼了,这会条件好点的人家,结婚”最多也就是买72条腿家具。

她这倒好,买了两套72条腿都不止!

姜姒点点头,那自然是确定的,不然她花了这么多时间在这玩呢?

得到肯定答复后,售货员拿起算盘噼里啪啦地一通拨弄,不一会就得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中午,姜姒陪三叔公吃了顿午饭,又往后院水井里灌了不少灵泉水之后,便打算回了。

三叔公知道她下午要去采购一些东西,就给她塞了不少票据。

这些都是下面的徒子徒孙孝敬他的,他和阿忠平时糙惯了,用不着这些。

姜姒也没推辞,拿着票据就直奔城郊最大的供销社。

到了先去农资柜台。

姜姒上下两辈子都没干过农活,也分不清这些农具是做什么用的,只能按空间里一键功能所需要的东西去买。

犁耙,洋锹,镐头,锄头,镰刀,连枷,铁杈,风车,筛子,簸箕,石碾,耙子,铲子,梯子,筐子,麻袋,水桶,洒水壶,杀猪刀,点葫芦(播种用的)……

这些每样买了一件,价格倒是不贵,就是花了她好几张工业券。

本来姜姒还想买点化肥,奈何她手里没有生产大队开具的《化肥分配单》,只能作罢。

至于日用品,她不打算在这里买了。

一会她还得去趟沪市第一百货公司呢,那边的货品比较齐全。

转了一会,见没什么可买的了,姜姒便找了两个售货员。

每人塞了半包甲级香烟,请他们帮忙将这些东西抬到旁边一处偏僻的巷子里。

这么多东西,她一个人可搬不动!

等人走了,姜姒又等了一小会,这才把东西收进了空间。

说实话,她还挺好奇这个一键功能的,所以进去后直接点了一键耕地。

咻的一声——

犁耙去了指定的位置,然后就开始一垄一垄的犁地去了。

这速度一点也不比大型的翻地机差!

想了想,又点了一下一键挖坑,坑的大小可以自主选择。

先挖一些小的,留着种果树。

再挖几个大的,回头她要买点鱼虾蟹放里面养着。

等到了琼州岛,还可以引入海水,养海鲜!

不错不错,以后可以实现海鲜自由了。

姜姒看了一会就出了空间,下一站去了市种子公司。

挑的都是市面上最常见的种子。

蔬菜类种子买了:青菜,菠菜,芹菜,茼蒿,花菜,韭菜,莴苣,辣椒,毛豆,豇豆,扁豆,白茄子,紫茄子,空心菜,红苋菜,卷心菜,白萝卜,胡萝卜,西红柿,马铃薯……

豆类种子买了:红豆,绿豆,大豆,蚕豆,豌豆……

粮食类种子买了:水稻,小麦,玉米,红薯……

油料类种子买了:花生,芝麻,葵花籽,油菜籽,棉花籽……

瓜类种子买了:西瓜,南瓜,冬瓜,黄瓜,甜瓜,菜瓜,丝瓜……

香辛类种子买了:‌葱,姜,蒜,香菜……

这些买的不多,每样一小包。

不同于后世的杂交种子,这些成熟后都可以当作自留种,这些足够她吃了。

旁边就是农技推广站,里面有已经育苗的果树,就是品种不太多。

只有苹果,梨子,桃子,李子,杏子,葡萄,石榴,橘子。

姜姒每样买了两棵。

等进空间的时候,小坑已经挖好了。

姜姒将果苗挨个放了进去,土壤回填再用脚踩实,最后又浇上灵泉水!

突然,旁边的葡萄苗冷不丁的向上串了一米多高。

吓了姜姒一大跳!!!

这时她才想起来,空间温馨提示里说了,浇灌灵泉水可以随机缩短植物生长周期这事。

拍了拍怦怦跳的小心脏,姜姒又看了一眼其它果苗。

这些倒是挺正常的,就是原本还蔫蔫的果苗叶子,在喝饱灵泉水之后,现在明显支愣起来了。

看了一眼,空间里的地这会已经犁完了。

姜姒点了一键播种后就没再管它,主要是她现在也分不清这些种子哪个是哪个了,随空间发挥吧。

休息了片刻,姜姒出了空间,接着又马不停蹄的去了沪市第一百货商店。

这个年代,除了全国粮票,其他的票据去了外地都用不了。

她得赶在走之前,将手里的这些票据全部用掉,要不然浪费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不买,去了外地有钱有票都不一定能买到。

尤其是琼州岛,那边由于交通不便,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没办法敞开供应。

一进百货商店,姜姒就轻车熟路的去了三楼将手表买了。

沪市牌的她不喜欢,太大了,不好看。

最后挑了一块宝石花的女表,花了110块,又单独加了5块钱配了一条细一点的链子,戴在手上精致又小巧。

手表买完,姜姒顺着楼梯去了二楼的日用品柜台。

如果说穿书后最让姜姒接受不了的事,大概就是这个年代没有卫生巾了。

尤其是她这种量大的选手,每次来例假简直就是生不如死!

顶着售货员震惊的眼神,姜姒把卫生纸和卫生带都给包圆了。

香皂也得多买一些,留着洗澡洗头发。

她记得书中好像提了一嘴,国内的第一款洗发水要到70年代末才面世。

友谊商店倒是有国外来的洗发水,但普通人买不到,也不敢买。

对了,还有雪花膏!

琼州岛四面环海,紫外线比较强,出门要是不抹点东西,没几天就会晒成黑碳。

没有哪个女人不爱美,姜姒也不例外!

选的都是市面上最热门的,有沪市女人,雅霜,百雀羚,友谊,双妹,这些每样来了五盒!

然后就是牙膏,牙刷,肥皂,洗衣粉,痱子粉,花露水,蚊帐,这些都是平时还有夏天最常用到的东西,必须买买买!

拖鞋,凉鞋,小白鞋,每样三双!

纯棉内衣内裤来了五套!本来想多买一点的,但没她的尺码了。

来都来了,雨衣雨鞋雨伞也顺手买了,还挑了几顶编织的草帽。

铁壳水壶,搪瓷盆,铝制饭盒这些姜姒就没买了,家里的都收进了空间,足够用了。

“你好,同志,帮我算一下多少钱?”

售货员咽了咽口水:“同志,你买这么多?”

姜姒微笑点头:“嗯,帮同学带了一些。”

反正没说限购,买多少是她的自由,至于售货员怎么想的,完全不在她考虑范围。

买完这些,姜姒又去了旁边的副食品柜台。

红糖要了5斤,各色糕点每样2斤,麦乳精她喝不习惯,最后买了几袋红星奶粉。

大白兔奶糖本来没想买的,但每本年代文里都会提,姜姒也挺好奇,这个年代的大白兔和后世的有什么区别,就少买了一些。

这一逛就逛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将身上的票据用的一干二净,姜姒这才满意的出了百货商店的门。

看了一下时间,这会都已经下午五点多了。

找了个无人的角落,姜姒将东西全部收进了空间,最后一站她打算去黑市!

沪市这边的黑市,清晨和傍晚各有一场,开市时间都在两小时左右。

安全问题倒是不用担心,干这行的上面都有人,说白了都是交了保护费的。

什么时候严打,他们心里都有数。

而且这片的负责人,以前跟着三叔公混过。

要不然姜姒也不敢冒险去这种地方。

乔装打扮就没有必要了,她现在穿的这套衣服,就是这个年代最常见的白衣黑裤。

再把刚才买的草帽往头上一戴,往人群里一站,保管谁也认不出。

半个小时后,姜姒按地址找了过去。

这个黑市还挺大的,里面没有固定的摊位,想要什么全凭自己找。

姜姒在里面转了两圈,终于找到了卖小鸡小鸭的地方。

价格还行,小鸡仔2毛5分钱一只,小鸭子要贵一些,一只5毛钱,最贵的就是小猪仔了!

这种已经养了两个多月,一头的价格在20块钱左右。

养小动物这些,要么不养,要么最少养两只。

姜姒每样买了两只,特意交待了一下,要一公一母。

太多了也没必要,毕竟空间里的粮食和菜都是灵泉喂养出来的,小鸡小鸭小猪们吃了,肯定比外面要长的快一些。

担心他它们在空间里乱溜达,姜姒还买了不少竹篱笆。

打算给它们单独圈一块地,让它们在里面自由生长。

再往里走,有一条河,旁边有两三个人在那卖河鲜。

这个季节已经吃不到长江三鲜中的刀鱼和鲥鱼,不过这里面卖的种类也不少。

光鱼就有十好几个品种,另外还有螃蟹和活虾!

来黑市的人大多都是奔着细粮,猪肉,鸡蛋这种硬通货来的,相比之下,水产品就没那么吃香了。

见此,姜姒直接全给包圆了!

等再次回到空间里时,已经是一个小时后的事了。

见鱼塘已经全部挖好,姜姒赶紧将刚才买的鱼儿放了进去。

又看了一眼播种好的种子,点了一键浇水。

接下来,就是找块合适的地儿将竹篱笆扎起来。

就在姜姒热火朝天的忙着改造空间之时,另一边,林月茹的侄子林宝柱带着他的几个狐朋狗友,终于动手了!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