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皮蛋文学 > 现代都市 > 精品文穿越明末:从小兵到第一武夫

精品文穿越明末:从小兵到第一武夫

孟先生的猫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由小编给各位带来小说《穿越明末:从小兵到第一武夫》,不少小伙伴都非常喜欢这部小说,下面就给各位介绍一下。简介:每年还有一匹布,拿回家去,老爹老妈什么都不用干,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其实还有别的,”李刚继续诱惑道:“跟着本将军作战,斩首一个鞑子奖励白银十两,斩首一名将领,会有白银奖励,会有官职奖励,也会有粮食奖励。”后世有一句话叫做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这里除了正常发放的想人之外,还要包括赏赐的银子。根据明朝的规定,斩首一颗鞑子或者是后金的正军,奖励白银四十两......

主角:李恒李刚   更新:2024-05-06 01:5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恒李刚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文穿越明末:从小兵到第一武夫》,由网络作家“孟先生的猫”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由小编给各位带来小说《穿越明末:从小兵到第一武夫》,不少小伙伴都非常喜欢这部小说,下面就给各位介绍一下。简介:每年还有一匹布,拿回家去,老爹老妈什么都不用干,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其实还有别的,”李刚继续诱惑道:“跟着本将军作战,斩首一个鞑子奖励白银十两,斩首一名将领,会有白银奖励,会有官职奖励,也会有粮食奖励。”后世有一句话叫做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这里除了正常发放的想人之外,还要包括赏赐的银子。根据明朝的规定,斩首一颗鞑子或者是后金的正军,奖励白银四十两......

《精品文穿越明末:从小兵到第一武夫》精彩片段


“吃饱了?”李刚看到兄弟二人笑着问道。

兄弟二人揉了揉肚子,摇了摇头说道:“我们从来吃饭都不吃饱,只吃六分。”

“为什么?”李刚抬起头问道。

“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兄弟二人一脸坦然的回答。

两个人的答案也没有出乎李刚的预料,放下手中的汤碗,李刚看着两个人说道:“跟着我干,除了刚刚说的那些,你们在军营当中可以往饱了吃。”

兄弟二人对视了一下,眼中全都是跃跃欲试,不说其他的待遇,单单是吃饱饭就已经足够了,两个人动心了。

除此之外,每个月能领半斗米半斗面,一两银子,每年还有一匹布,拿回家去,老爹老妈什么都不用干,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其实还有别的,”李刚继续诱惑道:“跟着本将军作战,斩首一个鞑子奖励白银十两,斩首一名将领,会有白银奖励,会有官职奖励,也会有粮食奖励。”

后世有一句话叫做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这里除了正常发放的想人之外,还要包括赏赐的银子。根据明朝的规定,斩首一颗鞑子或者是后金的正军,奖励白银四十两。

斩首两颗,除了白银奖励之外,官升一级。斩将夺旗,官升三级,奖励白银千两。

不说其他的,单单是白银四十两,放在西北足够买上五亩上好的田地,斩首两颗,回家之后有退休待遇,还能够买上十亩地一头牛。

对于普通的明军士卒来说,吸引力那是前所未有的大。

戚家军战斗力之所以强悍,除了因为戚继光治军严谨以外,军饷充足是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

每一站士卒都争先,为什么?砍下一颗敌军的脑袋,自己就发了,砍下两颗,自己就有了生活保障,砍下三颗,可以回家盖房子娶媳妇儿。

砍的越多,待遇越好,甚至自己在军中拼命,能为在家乡的老婆孩子挣出一份身家,让自己的儿子不再过穷日子直接当地主。

在这种奖励下,无数人嗷嗷叫着奋勇争先。

可随着朝廷没钱,官员贪污,不要说杀敌的奖励了,连正常的军饷都没办法保证,在军营里面时常饿肚子,谁愿意给你打仗?

我家出了一个壮劳力,不但养不了家,连自己都养不了,还随时都有可能战死,开什么玩笑,谁给你打仗?

军阵之上,我在远处放两箭,已经对得起皇上了。

李刚久在军中,对这种事情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他也明白自己想要招兵,想要保证军队的战斗力,粮饷这一块绝对不能省。

自己也没有钱,但是奖励必不可少,四十两实在是太多了,直接改成十两,即便是十两,也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的钱了。

李刚倒不担心自己拿不出白银来,回头让儿子给邮寄一点就是了,后世的白银又不贵。

王家兄弟哪见过这世面,一下子就被十两白银给晃晕了脑袋,那可是十两白银,西北这边的米价不便宜,一斗米价值一分银子。

十两白银能买十斗米,自己家能吃饱肚子,放别人家都吃不了。

“怎么样?想不想跟我干?”李刚看着两个人说道。

王二虎比起自己的兄长要更加耿直一些,他直接抬起头看着李刚说道:“大人真能说到做到,不骗我们?”

李刚笑着说道:“修城墙我都给一人一斤米,为我作战的人,我自当重重的赏赐,我怎么可能欺骗他们?放心吧,官不骗人。”


李将军还承诺了,马上会在新军所建立私塾,到了那个时候,凡是参军的家庭都可以把孩子送去那里读书,免费读书。

读书啊!

想到自己家里会出一个读书人,将来能够做官,很多人不动心都不行了,于是报名这天早上,一群人蜂拥而至。

老钱头站在营门口,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见到王大虎和王二虎之后,脸上的笑容就更灿烂了,自己费尽心力,现在终于有收获了。

李刚站在高台之上,脸上的笑容也异常灿烂。

韩正,张钊等人站在李刚身后,脸上的表情都有几分跃跃欲试,他们刚刚被李刚升了官,今天招的都是他们自己的手下,他们谁都想先上去挑。

挑好兵,挑身强力壮的兵,对他们来说可太有吸引力了。

李刚扫了他们一眼,冷笑着说道:“我告诉你们,不要惦记着去挑兵,现在你们要做的是给我招兵,听明白了没有?”

“是,大人。”众人昂着头大声的答应道。

招兵的第一步是登记。

家住哪里,家里面有几口人,除此之外,旁边的人还要看一看报名人的身高,体重,年龄。

岁数太大的不要,岁数太小的不要。

太瘦弱的不要,太胖的也不要,除此之外,家里面独子,父母健在的不要。是独子,父母不在的,没娶妻的不要。娶了妻子的,孩子不到十岁的不要。

如此严格的要求是李刚制定的。

韩正等人还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认为李刚的要求太多了,李刚却极为坚持,尤其是后面几条,他可不想打完仗,留下一堆孤儿寡母。

到了战场上,即便准备再充足,也会有流血,也会有牺牲。

虽然流血牺牲是没办法避免的事情,但是让谁去流血,让谁去牺牲,李刚自己心里面还是有一杆秤的。

报名现场如火如荼,选上的兴高采烈,选不上的垂头丧气。

完成了初选之后,选拔便进行到了第二轮:跑步。

这一轮是考验身体素质,只要能坚持下来十圈,也就是三千米,便算通过了这一轮的考核。

李刚也知道,对于一个青壮年来说,三千米根本就不算什么,可是那是在后世后世人的体质和现代人的体质是没办法相比的。

当然了,后室的办公室宅男不算。

后世二十多岁的青壮年期,身体素质绝对要比明朝人要好,因为他们营养充足,他们跑三千米不会费什么力气,可是明朝人不行。

事实证明,李刚的判断是对的。

报名选拔之后,现场留下了足足有两千六百多人,可跑圈之后现场只剩下一千四百多人了,淘汰率接近一半了。

“大人,要不都留下吧!”老钱头来到李刚的身边开口道。

“怕招不够人?”李刚笑着转头问道?

老钱头点了点头说道:“大人才汰老弱,原本的人手现在就剩下二百多人了,现在这一千四百多人,最后也未必都能坚持下来,我是真怕不够啊!”

李刚摆了摆手说道:“即便人数不够,也不能放松标准,我手下的人一定要精锐,在面对鞑子的时候,至少能够一对一,加上我给他们准备的装备,至少要一对二,甚至更多才行。”

老钱头苦笑的摇头,没有再继续劝。

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家的大人在这方面总是钻牛角尖,想要打造大人口中量的军队,除了戚家军,不做第二想。


晃了晃有些发晕的头,李刚坐直了身子,听得院子中似乎有些动静,忍不住推开了自己的窗子,结果一愣。

院子当中聚集了五六个孩子,每个人的表情都很严肃,抿着小嘴不出声,见窗子来了,全都目光灼灼的盯着李刚,一副期盼的样子。

“韩正家里的,怎么回事?”李刚笑着问道。

韩正的老婆张氏连忙道:“大人昨天晚上说今天炖肉,孩子们就记住了,早早的就过来等了,妾身没拦住,请大人恕罪。”

“你不让他们说话的?”李刚笑着问道。

“怕他们打扰了大人。”张氏低着头说道。

李刚叹了一口气,这些孩子懂事的让人心疼,大的不过七八岁,小的也就三岁,让他们不开口,他们就不开口。想想这个时代,乱开口是会丢命的,李刚就觉得操蛋。

想想自己的儿子,七八岁正是上房揭瓦讨人厌的时候,在看这些孩子就越发觉得心疼了。

太阳刚刚升起,大早上的吃肉有些不合适,可李刚还是笑着说道:“天亮了,炖肉。”

孩子们瞬间发出了欢呼声。

老钱头也来到了外面躬身道:“大人。”

按照规制,烽火堡有小旗一人,守堡兵丁十人及其家眷,屯田一百五十亩,长弓五把,甲胄十一副,长枪八只,盾牌四个,长刀一把,战马十二匹,战车三辆。

现实情况是小旗一人,守堡兵丁五人,四名青壮,一个老头。

老钱头无妻无子,年纪大了,上不了堡,平日里跟在李刚身边做些伺候的活。四名青壮,韩正娶妻张氏,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张钊,娶妻刘氏,生了一个儿子。

赵洋,娶妻陈氏,生了一个儿子,陈氏难产死了,幸亏韩正氏生二女儿,赵阳的儿子由韩张氏抚养成人。

张仲礼,据说是读书人被发配充军的,来时身边跟着发妻柳氏,到了烽火堡之后,生了两个女儿。

屯田一百五十亩,天旱,早就荒废了,种了也没收成,平白浪费种子。长弓都是后来自己做的,长枪的柄都换了好几次了,现在都是弯的,连个直的木头都找不到。

李刚刚那把刀都已经上锈了,磨都磨不出来。

战马更别提了,只有一匹老母马,骨瘦如柴,上一次李刚好说歹说,上面给拨了两匹马,到了李刚这就变成了一头骡子一头驴。

大锅很快又在院子里面架上了。

李刚让老钱头从库房里面搬出来半扇猪肉,大刀剁成大块直接扔到锅里面,放了葱蒜盐就开始煮。

“今天谁在堡上?”李刚一边烧火一边问道。

“今天张仲礼当班。”老钱头盯着锅里面的肉,咽了一口口水说道。

“肉炖好了给他送一大碗过去,”李刚笑着说道:“再搭上一碗肉汤。”

“好!”老钱头笑着点头道。

肉香味很快就飘出去很远,不当班的韩正等人老早的就跑到院子里面等着吃肉了。

“你们过来,我有件事情和你们说。”李刚面容严肃的招呼几个人道。

见李刚要说正事儿,女人们便带着孩子退到了一边去玩了。

“我想带你们走,你们怎么想的?”李刚目光扫过众人开口道:“情况你们也都知道,四个月没有发饷银了,地又不出粮食,水都快没了,再这么下去,咱们非得渴死饿死在这。”

“大人,能走的脱吗?”张钊抬起头迟疑着说道。

明军很苦,守边的明军更苦,而且要祖祖辈辈的守,很多人受不了苦,有的不想孩子再遭这个罪,选择跑,跑的人越来越多,没人当兵,当官的自然受不了了。

没人守卫,鞑子打过来怎么办?于是出台了很多措施来防止士兵逃走,比如把家眷送过来和他们一起,带上家眷你就没有那么容易跑了吧?

又比如没有文书,不得擅离驻守之地,李恒等人想要回去进入宣府,到城门口就会被人查文书,没有,直接全家就扣下。一旦发现有人逃走,也会立马派人去追。

一旦被抓住,直接会成为杀鸡儆猴的鸡,死得很惨。

“怎么也要搏一搏,”李刚目光灼灼的说道:“不为了咱们,也要为了她们想一想。”

李刚抬头示意了一下远处的女人和孩子们。

“走,咱们还有活路,不走,要么饿死,要么等鞑子来杀死咱们。”李刚缓缓的说道:“再说了,现在到处都是反贼,咱们混到流民里边去也行。”

“你们放心,我还能弄到吃的,不会让你们饿肚子,咱们找一个安稳的地方住下,到时候买房买地,我都让你们过上富贵的日子。”

李刚不是没想过一个人走,但他也知道自己走不了。

自己跑了,这些人肯定会第一时间报过上去,到时候海捕文书一发,自己肯定抱头鼠窜。再说了,一个人上路多危险,遍地都是流民草寇,随时都有人能要自己的命。

带他们一起走,一来没人告密,二来路上抱团也能安全一些。

“走!”赵洋咬了咬牙说道:“大人我跟你一起。”

张钊也点了点头说道:“我也走,奶奶的,早就干够了。”

“既然大家都走,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韩正抱了抱拳说道:“我跟大家一起走,哪儿都比这儿的日子好过。”

几个人的目光落在了老钱头的身上。

“你们看我干什么?”老钱头笑呵呵的说道:“老头子也不想埋在这儿,看了大半辈子黄沙了,老头子也想找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养老,将来死了就埋在那。”

几个人对视了一眼,同时笑了起来。

“肉好了,吃肉。”李刚大笑的说道:“吃饱了咱们就收拾东西,晚上早点睡,明天天不亮咱们就出发。”

“好。”几个人笑着答应道。

忽听得一声炮响,随后便是邦邦邦的擂梆之声。

几个人对视一眼脸色大变,敌袭,鞑子来了。

“换衣服,上堡!”李刚放下手中的碗,大声的说道。

套装被拿了出来,李刚熟练的往自己的身上套,看了一眼其他人,发现他们虽然笨手笨脚的,但也全都穿上了,李刚不禁感叹自己的先见之明。

昨天晚上自己就把这些东西的使用方法交给他们了,现在果然派上了用场。

换好了衣服,系好了头盔,战刀斜着背在身上,手中拎着长枪,李刚大声的说道:“老钱头,你看好孩子,韩正家里的,带着女人把这些东西搬到堡上去。”

李刚伸手指着面前的礼炮说道。

孩子们有序的躲起来,女人们也开始忙碌了起来。

李刚上了堡,大声的问道:“怎么回事?”

张仲礼咽了一口唾沫说道:“炮响一声,烽烟一束,是鞑子的小股骑兵。”

“放炮,点烟。”李刚转头大声的道。

放炮点烟,一道笔直的浓烟升上了天空,很快远处也响起了炮声,也升起了烟,消息朝着远处传了过去。

“大人,东西搬来了。”张氏一脸紧张的说道。

“摆上,摆上。”李刚连忙招呼把礼炮摆放在垛口之上:“全都朝着这个方向,后边翘起来,把这个撕开,这里有火绳,等一下我让你们点你们就点,明白吗?”

“明白。”女人们点了点头说道。

很快一队人马从远处走了过来,刚开始还是小黑点,后来逐渐变大。

啪!

韩正猛的一拍垛口说道:“奶奶的,鞑子的精锐斥候,他们破堡了。”

李刚也看到了,他的脸色很难看。

鞑子的人并不多,是十人小队,但都是一人双马,领头的两人明盔暗甲,一个人的盔上还有黑缨,另一个人背上还背着旗。剩下的八个人,每个人都是铜钉的棉甲,皮盔上一根避雷针高的高顶起,手上拿着精铁镰刀。

在后金的军队当中,士兵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守兵、布甲和马甲。

普通的女真男子,从十岁开始每三年参加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被称为守兵,接着便是布甲、马甲。马甲之上为拔什库,以马甲内的优胜者选任。

眼前的十人队,为首的就是拔什库,剩下的九人当中一人为马甲,八人为布甲。每个人全都是矮壮精湛的汉子,马术也极为娴熟。

在他们前面一群人背负着双手被串成了一串,男人女人孩子全都有,他们的样子十分凄惨,哭声和哀嚎声不断。

鞑子驱赶着人向前走,一边用马鞭指着烽火堡大笑,气焰十分的嚣张。

烽火堡内,众人的脸色极为难看。

生气是一方面,兔死狐悲是另一方面。

眼前这些人都是其他堡的守堡之人,现在像羊一样的被人赶着,随时都有可能被后面的人砍上一刀。很快他们便来到了堡前停下了战马,位置正好在弓箭的射程之外。

嚣张的下了战马,从俘虏当中将男人挑出来推到了前面,按着他们跪在了地上。

“他们要砍头,当着我们的面砍了他们的头。”韩正咬着牙说道。

“不行,不能这么看。”李刚咬牙说道:“咱们得出去干他一下。”

众人全都转头用看疯子的眼光看李刚,本身人就少,还出战?人家骑兵一个冲锋人就全没了,根本没法打。

李刚目光扫过,众人咬着牙说道:“守得住吗?”

众人沉默了,他们心里也明白,根本守不住。

李刚一拍垛口说道:“活着干,死了算,不能让他们抓了俘虏,砍了脑袋,死,我也要掰下他一颗牙,咬下他一块肉来。”


“小敬说了你有能力,跟他的关系还不错,他跟我说了你,你的功劳我看了,的确实打实,我向朝廷保举了你,朝廷生了你做百户,实受守备。”马副总兵缓缓的说道。

“多谢大人栽培之恩!”李刚连忙行礼道。

这是官场上的规矩。

谁举荐的你,你就是谁的人,他对你有栽培之恩。你升官了,做事了,他会跟着走到奖赏,但你出事了,他也会跟着吃瓜落。

基本上属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驻守的位置给你选好了,赤城以北的新军所,也就是原本的云州堡,隶属于龙门卫,龙门卫归我统领,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下属了。”马总兵喝了一口茶水,又说道。

“卑职李刚参见大人。”李刚再一次恭恭敬敬的说道。

“行了,起来吧!”马副总兵摆了摆手说道,“你们先下去吧,我有事情要和孙大人商量,回去好好收拾收拾,明天一早咱们就离开。”

“是,将军。”马小敬和李刚答应了一声,一起退了出去。

出了门口之后,马小敬忍不住抱怨道:“你好了,终于能独当一面了,游击将军,游击将军,什么时候算个头。”

李刚笑着说道:“游击将军的官职可不低啊,仅次于参将了。”

“跟你换,干不干?”马小敬没好气的说道,

李刚笑了笑,没说话。

明朝最早实行的卫所制,也就是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卫指挥使,官职可以世袭。到了嘉庆年间卫所制不堪用了,就又开了募兵制。

经过这么多年的,卫所制度越来越不堪了,募兵是越来越强了。

在募兵制当中,将领的职位是提调官、把总、守备、游击、参将、副总兵、总兵,只不过募兵制的这些官职都没有品级,于是就出现了品级和实授。

百户代表你的品级是七品武将,守备是你要干的活,负责守卫一个地方。守备可以是百户,也可以是千户,根据守备的地方和人在率领的人数灵活运用。

有些类似于后世的军衔制,上校团长,中校团长,都是团长,但是品级不一样。

游击将军,但是统兵的职能之一,他带领一支人马负责游走出击,一般都是跟在统兵大将的身边,负责听令带兵。

说白了,马小敬想要独当一面,像李刚一样。

可他叔叔对他不放心,给他弄了一个游击将军的官职,把他放在了自己身边,这也是为什么马小敬不开心的原因。

马小敬的脾气来的快去的也快,很快他就拉着李刚走到了一边,一脸兴奋的说道:“我跟你说,新军所是一个好地方,是你可以大展身手的地方。”

“怎么说?”李刚有一些迟疑的问道。

“新军所原来叫云州堡,后来被裁撤了,朝廷在那里又设立了新军所,下辖二十七个边墩,驻守一个千户,你虽然是百户,但你干的是千户的活。”马小敬一脸兴奋的说道。

李刚的脸色却没那么好看,他盯着马小敬说道:“如果这么好,这个地方怕是要被人抢破头了。”

“当然了,也不是没坏处,”马小敬苦笑的说道,“那里距离草原很近,地形开阔,有利于骑兵展开,时常会被鞑子骚扰,前方虽然还有一些堡垒,但大多废弃不用。”

李刚脸色倒是没什么变化,说白了就是抵御鞑子的最前线呗!

“苦寒之地,没什么产出,”马小敬继续说道,“百姓也不多,也就万余,征兵也很困难,常年不满编,最多时也不过五百之数。”


张仲礼捧着一本厚册子做高深状,心里面却担心的不行,咳嗽了一声,面带不屑的扫过了众人,张仲礼倨傲地说道:“想报名的快点,大老爷就是心善,还给他们这种米,弄点粳米算了,他们也配吃这种米。”

张仲礼说完,有些心虚的看向了老钱头。

办法是老钱头想出来的。该怎么说话也是老钱头教给他的。面对眼前这些人,他心里面真的是没什么底气,生怕他们直接动手了。

让张仲礼没想到的是眼前的百姓不但没动手,反而还安静了下来。

他们互相看着似乎有些迟疑,但是也有人似乎想要尝试,这已经出乎了张仲礼的预料了,有些不明所以的看向了老钱头,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人都是贱皮子?

老钱头站在原地,脸上的表情有一些无奈且悲哀。

如果不是没办法,谁愿意用这样的办法?他能想到这样的办法,是因为他曾经也是眼前这些人当中的一员。

官员贪腐严重,一点人心都没有,对老百姓敲骨吸髓。

老百姓根本就不会相信他们,因为他们说的天花乱坠,老百姓也会觉得当官的是在骗他们,用大人的话说,官员的信誉破产了。

只有让百姓觉得你不贪图他什么,他们才会愿意相信你试试看。

大老爷有钱,看不上你们的钱,更瞧不起你们,你们就是一帮泥腿子,给大老爷干活,大老爷会赏你们粮食吃。

“你们说的是真的?”人群当中忽然有人喊道。

老前头手中握着锣锤,朝人群中指了指,一脸不耐烦的说道:“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我们家大老爷日理万机,还用得着骗你吗?”

“对了,有件事我忘了说了,报完名的可以去城墙下吃饭,今天晚上我们家大老爷管饭,不过丑话说在前面,今天晚上去吃饭了,明天就得去上工,谁要是报了名,吃了饭不去干活,腿直接打折。”

老钱头恶狠狠的说道。

人群中顿时一阵骚动,显然更多的人动了心了。

远处忽然跑过来一个人,气喘吁吁的跑到了人群中央,拄着双腿大声的开口说道:“城墙下面摆了十几口大锅,正在炖汤,旁边还有人烙饼子。”

众人对视了一眼,眼中全都是震惊,居然是真的。

“我报名,我报名!”一个人喊着冲到了张仲礼的面前。其他人也反应了过来,显然让这个人抢了,让他们很不爽,一下子全都挤了过去?

老钱头敲着铜锣,让大家排队,张仲礼吓了一跳,连忙开始给他们登记名字,下面的百姓都急得不行,谁都想赶快把名字写上,然后去吃饭。

城墙之下,李刚坐在椅子上,旁边摆着十几口大锅正在煮汤,除此之外,还有几口大锅正在烙饼。

马三走到李刚的身边说道:“大人,东西准备的差不多了。”

李刚点了点头说道:“行,那就等人来吧!”

话音刚落,远处有一群人朝这边跑了过来,速度非常的快,扬起了一阵阵尘土,李刚直接站起身子指着他们说道:“快,把他们拦下来。”

李刚到不是怕他们来吃,而是怕他们这么跑过来,所有的东西就全都会盖上一层土,到时候就没法吃了。

马三不敢怠慢,连忙带着人去拦人去了。

人群被拦下来之后,所有人看着大锅咽着口水,有人不满的说道:“不是说了吗?让我们来吃饭,难道是骗我们不成?”

小说《穿越明末:从小兵到第一武夫》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龙城,李恒出租屋。

坐在床上气喘吁吁,面前摆放的是李恒刚刚归拢好的物资。

抹了一把自己的脸,李恒还是觉得有些不真实。伸手拿起桌子上的三枚明朝铜钱,李恒这才感觉真实了一些。

今天下午李恒接到了失踪了半个月的老爹打来的电话,说他穿越到明朝崇祯七年去了。

李恒第一个反应就是骗子,电话里的老爹说他有金手指,然后李恒手机化作了传送门,三枚明朝的铜钱被送了过来。

失业了三个月的李恒,拿出了自己最后的三万六千块存款,开始购物。

头盔,护甲,插板式防弹衣,军用水壶和兵工铲,还有短刀,望远镜。

李恒原本以为价格会很贵,结果带防晒衣的作战服三千块钱一套,李恒买了五套。兵器按照老板介绍买的康熙战刀,适合马上,也适合步下,还搭配了五把长枪。

李恒还想给买几把带瞄准镜的弩,结果一查是军用的,国内没有卖,而且违法,只能放弃了。

枪炮没地买,李恒选择了烟花爆竹,买了十几箱礼炮,威力虽然不怎么样,可放在古代吓唬吓唬马总可以吧?或者破密集型的队伍应该能行吧?

不管了,聊胜于无。

剩下的钱,买了米面粮油,肉食鸡蛋,反正都是吃的。,

回到出租,把东西整理好,李恒给煮了两袋袋装方便面,至于桶装泡面,那是有钱人吃的东西。

纠结了半天,还是没舍得放一根火腿肠。

大环境不好,企业裁员,失业三个月,没能再找着工作,以前吃着火锅唱着歌,一天三顿小烧烤,现在吃方便面都不舍得放火腿肠。

娘去世的早,相依为命的老爹先是失踪又是穿越,也不知道在那边过得好不好,老爹当过兵,应该能过得很好,李恒在心里安慰自己。

分手应该体面,谁都不要说抱歉!

电话响起,李恒连忙接了起来。

“儿子!”李刚略带着几分兴奋的说道。

“爸,你那边怎么样?”李恒想了想问道。

“我这边还行,你不用担心,没什么危险,有了你的物资,我就能过得更好。”李刚笑呵呵的说道。

“爸,你实话实说。”李恒一边翻看着手机一边说道:“我也好帮你,不然真出了事,咱们父子都后悔莫及。”

叹了一口气,李刚无奈的说道:“我现在是大明宣府烽火堡的小旗,统领十个人,有五个空饷,实有的五个人其中有一个老头,五十多岁。”

“早晚温差大,天冷,风大,满天都是沙子。”李刚啐了一口说道:“想喝点干净的水都费劲,吃的就别提了,半个月了,正经吃饭就吃了一次烤黑饼,剩下就吃野菜了。”

“我跟你说,儿子,我们四个月没发饷银了,饭都吃不上,棉衣里面还夹稻草,呸,烂怂大明,不亡都有鬼了。”

“爸,你赶紧跑吧!”李恒语气急切的说道。

“怎么了?”李刚迟疑着说道。

“我刚查了一下,崇祯七年三月山西陕西大汉赤地千里,民大饥。四月,李自成入河南,与张献忠合兵攻取了澄城。七月后进进攻宣府,兵掠大同,延边城堡多失守。”李恒沉声念道。

“七月,你确定是七月吗?”李刚倒吸了一口冷气道。

“是啊!”李恒连忙点头说道。

“那岂不就是现在?”李刚有些急切的说道:“马上就要来了啊!”

“爹,快跑吧!”李担心的说道。

“跑?”李刚声音提高了几分说道:“跑了就是逃兵,你想让你爹当逃兵?”

“爹,明朝都快灭亡了,还管什么逃兵不逃兵?能活命就行了。”李长生语气急切的说:“你是解放军,不是大明的兵,由我给你提供物资,跑到哪儿你都吃香的喝辣的。”

“再说吧,”李刚连忙点头说道:“快把物资给我,我安排一下,你能不能给我弄辆车,有车就方便多了。”

“爹,我给你弄辆装甲突击车好不好?”李恒没好气的说道:“这批物资已经把我的存款都还完了,爹,你得赶紧给我弄点东西,让我赚钱。”

“我能弄什么?”李刚有些迟疑着说道。

“古董啊,古董!”李恒没好气的说道:“你们用的东西都是古董,没有别的,把你们用的刀剑、破碗,还有铜钱,银子,都行。”

“行,我回头想想办法。”李刚连忙点头道。

挂断了电话,物资传送过去,李恒有些担心自己的老爹能不能跑掉,心里面很忐忑,不知道过了多久才沉沉睡过去。

大明,烽火堡。

看着眼前的物资,李刚眼睛都亮了。

伸手握住战刀,唰的一下抽出来,就看了一眼自己旁边的刀,李刚笑了,这才叫刀,自己那把配刀和这个比,简直就是铁片子。

在手里挥舞了一下,极为称手。

将刀放下,李刚又把作战服拿了起来,衣服,裤子,皮靴,绑腿,一件一件的穿上,最后又把防弹衣穿好,钢板插上,头盔带上。

伸手拍了拍,李刚叹了一口气。

上辈子都没穿上,没想到这辈子穿上了。拿个短刀抽出来看了一眼,又插回了右侧大腿的插槽上。

“还有礼炮?”李刚看着眼前的礼炮,笑骂道:“这个臭小子,还知道给老子买两瓶五粮液,好儿子啊!”

手指伸进自己的嘴里,李刚打了一个响哨。

黑暗中几个人影快步的跑向了李刚。

“搬上东西,快点走。”李刚压低了声音说道。

几个人不敢怠慢,点了点头,搬上东西,脚步急切的往回走。

“放这里,放这里,全都放进去。”李刚指挥着人将东西放进自己院子的库房里面。

“大人,全搬进去了。”韩正来到李刚面前微微喘息道。

韩正,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身材消瘦,面容黝黑,脸上没什么肉,皮包着颅骨,显得他的头特别大,平日里大伙喜欢开玩笑叫他大头。

“人都到了吗?”李刚转头说道。

“听说有饭吃都来了。”韩正笑着挠头道。

李刚点了点头说道:“把这个,这个,这个,还有这个搬上,咱们出去吃。”

“好嘞!”几个人答应了一声笑着动手。

院子里面的篝火烧的很旺,上面架着一口锅,李刚拿过大桶的矿泉水,打开盖子就往里面倒,一直到了大半锅才停下来。

“你们谁想喝水,自己倒。”李刚笑着说道。

“好清的水呀!”韩正喃喃的开口道:“多久没有见过这么清的水了?”

五十多岁的老钱头笑着道:“上次见还是天启爷在的时候。”

李刚将几个女眷招呼到身边说道:“我教你们,先把袋子撕开,把里面的面饼拿出来放进锅里,然后撕开盐包的,撕开酱包全放里面,会了吗?”

韩正的媳妇儿张氏点了点头说道:“大人,这么点事要求都不会,不早让你们爷们把我们休了。”

“行了,会了快点干。”韩正有些不满的说道:“哪来这么多废话?”

张氏白了一眼韩正,手上的活却没停。

方便面下进去,火腿肠扔进去,大铁锅很快就被烧开了,香味瞬间飘满了整个院子,刚刚还在跑闹的孩子全部都聚了过来,盯着大锅不停的咽着口水。

“大人,这什么呀?”张钊咽着口水说道。

“方便面,”李恒笑着说道:“先给孩子们盛,让他们先吃,咱们是下一个。”

“大人,使不得。”韩正连忙说道:“还是大人先吃。”

李刚摇头道:“咱们都是自家兄弟,他们都是自家子侄,跟咱们这这受了苦了,这么多天没吃饱饭了,让他们先吃。”

“多谢大人。”众人一脸感激的说道。

用破瓷碗挑上一碗面条,浇上一大勺汤,妇人们端着碗招呼着孩子们吃饭。

“面还有很多,今天吃完了,明天还能吃,谁也不许吃撑了,撑坏了就麻烦了。”李刚站起身子嘱咐道。

第一锅十二袋方便面,很快就被吃光了。

倒上水,继续煮面条。

李刚摸出了自己的两瓶五粮液,倒了五碗酒说道:“弟兄们,能在这破地方相遇,也算是缘分了,干一个。”

老钱头端起酒碗,闻了一口,一脸陶醉:“大人,这可是好酒啊!”

“跟着我以后常有酒喝,”李刚笑着说道:“今天天晚了,明天咱们炖肉。”

孩子们瞬间兴奋的叫了起来。

吃着方便面火腿肠,五个男人喝了两瓶五粮液,酒足饭饱,互相打趣,吹牛调笑。韩正和张钊来了兴致,两个人还在院子里角起了力。

旁边的人起哄叫好,老钱头不胜酒力,靠在火堆边面对笑容的睡了过去,女人孩子也都高兴的笑着。

小院里气氛异常的热烈,塞外的风似乎都温暖了一些。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