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盛夏将尽,秋天的脚步正悄无声息地踏之而来。
图书室里,秦玉望着梧桐发了一阵子呆,待转头看时,才发现晋誉已经不在图书室了。
她回头转向门口,只见门上插着把钥匙,钥匙上坠着一串用红丝线编织的红豆结,正在风里飘摇着。
秦玉锁了门,将红豆结钥匙托在手心里,望了望,不免想到王维的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再想想不苟言笑的晋校长居然能用这种儿女情长的物件坠在钥匙上,不免又觉得好笑。
她抿了嘴,望着红豆结笑了笑,将钥匙攥在手心里,离开了图书室。
秦玉刚回到办公室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晋誉一本正经的训话:“身为师长,为人师表,大家平时一定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自我约束,常思己过,为学校师生做好表率,切记不可我行我素,丢了教师的形象!”
秦玉不禁心头一紧,她突然发现自己对晋誉的声音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既神往又畏怯,既迷恋又恐慌,这到底是怎么了?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与父亲声音神似的原因吗?不,她不知道。
她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装作若无其事地走进了办公室,双眼快速地搜寻着晋誉的身影。
然而在秦玉三百六十度的搜寻之后,并未见晋誉身影,她不禁在心里疑惑。
正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汪泉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这时却又传来了晋誉的声音:上班期间注意纪律,不可嬉笑打闹,严肃严肃!
秦玉望着石玉一板一眼说话的样子,终于恍然大悟起来了。
原来刚才的声音出自石玉这个鬼丫头的嘴里,真不愧是模仿高手。如果让她代替晋誉到幕后讲话,或许真的是能唬住人的。
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秦玉莫名地对石玉有了一份亲近之情。
郝主任呵呵笑了一阵,摆着手劝阻到:“好了,不要闹了,你们这些年轻人呀!好好工作才是要紧,不要让小秦老师见笑了!”
石玉对着秦玉吐了吐舌头,止住了表演,老老实实坐到位置上去了。
郝主任将秦玉叫到身边,向她讲了讲学校的情况,给她分派了教学任务,并将教科书送到她手上说:“小秦老师,我们都很看好你的,加油!”
秦玉感激地望着郝主任说:“郝主任,我一定会好好准备,不辜负您的期望!”
郝主任笑着点点头,示意她回到座位上去准备课程。
夜晚的月牙依然冷冷清清,满天星斗闪闪烁烁地眨着眼睛,仿佛是谁在心神不宁地想着什么心事。
喧喧嚷嚷的校园又被包裹在了夜幕之中,静谧而深沉。
办公楼的灯一盏一盏灭下去,住宿区的灯光一簇一簇亮了起来。
晋誉回到房间,没有开灯,没有更衣洗漱,却是情不由衷挪到窗户旁边,拉开窗帘,抬起头,望向了窗前的图书馆小楼。
他到底在想什么?又想看什么?为什么会想?为什么会看?不得而知。
此时此刻,晋誉就那么抬着头,看到对面三楼的图书室里灯依然亮着。
晋誉站在漆黑的屋子里,呆立在窗前,凝神远望着那簇灯光,那绒绒的灯光竟是如此神秘莫测而又充满了魔力。
不得不说,池塘边的身影已经让他对秦玉生出了一种莫名的情感,一种既非迷恋又不能抗拒的情感,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今天上午,他将图书室的钥匙交给秦玉的时候,他思量了很久,还是将自己随李遇去清尘寺祈福时得来的红豆结挂在了那把钥匙上。
他将红豆结挂在钥匙的时候,他当然不是在暗示此物最相思的儿女情长。那一刻,他想到了她的泪眼婆娑,他希望这个红豆结能驱尽她内心的忧伤,如果这世间真有神明拂照的话。
晋誉望着梧桐树梢头月牙下三楼的灯光,想着她单薄的身影独自在图书室伏案看书的样子,又回想起秦玉今天在图书室里望着梧桐树低吟的模样。
这情景,这月色,晋誉不禁想到南唐诗人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是啊,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诗句真好啊,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大概李后主内心也是有说不出的苦楚吧。你之苦,我能体味,我之苦,谁人又能解呢?晋誉望着月下灯光自问。
沉思片刻,他开灯更衣洗漱一番,便躺在床上沉沉睡去了。
第二天,因为有安排的课程,秦玉没有吃早餐便匆匆去了办公室。办公室开着,没有人,除了桌上放着一份热气腾腾的早餐,她看了看,是她爱吃的小笼包和红豆粥。
她疑惑不解地环顾了一下办公室,发现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同样的一份早餐。
“看样子每个人都有份的。”秦玉暗自揣测:“学校真好,居然为每个人发送一份贴心的早餐,那我就不好客气了!”她心中熨帖无比,自顾自吃了起来。
正吃得津津有味,石玉走了进来,一进门便两眼放光地望着桌上的小笼包欢呼起来:“哦,不要不要,这可是我最爱吃的让人欲罢不能的陈氏小笼包吗!天呢,秦玉,是你买的吧,谢谢你呀!”石玉一边说一般抓起小笼包狼吞虎选地吃了起来,大大的眼睛都被噎得更圆了。
秦玉听石玉这话,放下手里的包子,诧异问到:“石玉,这早餐,不是学校里配备的吗?”
“什么?学校里的?”石玉先是一惊,等反应过来这早餐不是秦玉准备的,便又哈哈笑到:“秦玉,你想什么呢?哪有将早餐送到办公桌上的学校?”
“那这?”秦玉疑惑。
正疑惑着,汪泉走进了办公室,石玉马上明白了,她边吃边笑哈哈地对着汪泉说:“谢谢汪大公子的早餐喽!”说完便陶醉在小笼包的美味里了。
“我看秦老师没有吃早餐,所以——”汪泉用一种深邃的目光扫了一下秦玉。
听闻此话,秦玉马上感激地向汪泉说了声谢谢。可是她并不知道汪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心思。
吃完早餐,秦玉坐在办公室里,准备着即将上课的教学内容。她一边伏案备课,一边下意识地细细聆听着楼道里的声响。
其实,起初,她自己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这个举动,等她发觉过来,她自己都被自己吓了一跳,天哪,我在听什么呢?她问自己,后来,她将最真实的答案告诉了自己,并且立刻为这个答案感到脸红了,这个答案是:她在侧耳聆听楼道里是否有晋誉走过的声音,那怕是一声咳嗽声,她也不想错过。
她为自己心里生出这样的想法感到羞愧并自责不已。
她不禁自嘲一番,又集中了精力,认认真真地备起课来。
秦玉本学期所承担的课程是汉语语言文学中的古代汉语部分的内容,九岁便熟读《春秋》、《左传》、《史记》的她,讲起这样的课程还算是得心应手的。
第三堂课上课铃声敲响的时候,她手持教案,信步走进教室里来,等她走上讲台,望着眼前朝气蓬勃的学生,心里还是生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怯意来。
正当她内心慌乱的时候,她抬起头,看到教室后门外,汪泉正竖着大拇指笑望着她,给她打气呢。
她心里仿佛有了底气和力量,转而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次课题的题目:郑伯克段于鄢。
因为有熟读史书的功底,她将文章的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同学们都听得着了迷,完全没有学古文时枯燥乏味的感觉。
秦玉望着同学们轻声细语娓娓道来:“古语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天我们再重温那些历史的时候,大家在听故事的同时,更要学会从中理解其中的人生道理。比如人们常说的多行不义必自毙,便是出自本文。这恰恰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古语说过犹不及,是说凡事都有定数,现在叫做分寸感、界限感,是说一个人所言所为必定要有所界限,有所尺寸,一旦越过了界限,为所欲为,终将是物极必反,追悔莫及的。对同学们而言,在以后的生活中,既要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热忱,更要常怀敬畏之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其尺度和分寸,这正是人生的行为准则,也是个人良好修养的体现!”
秦玉讲完,课堂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秦玉抬起头,正欲压下同学们的掌声,忽见教师后门外晋誉正凝神望着她,就如那天晚上的目光一样,一下子,她的脸又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