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皮蛋文学 > 现代都市 > 穿到大明,先反了朱允炆的江山文章精选

穿到大明,先反了朱允炆的江山文章精选

斯虞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看过很多军事历史,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穿到大明,先反了朱允炆的江山》,这是“斯虞”写的,人物朱允熥朱元璋身上充满魅力,叫人喜欢,小说精彩内容概括:装子弹、弹头用模具铸造单个圆形尖弹头、后膛装填等自己知道的全部讲给了陶桦听,要求他全力开发这样的新式火枪,其他的火器可以适当的减少生产。最后朱允熥看着兵仗局也是城里靠近皇宫不远的地方,强调了火药的安全问题,调配的时候一定要白天天气好的时候,不允许见灯火,火药原材料分开管理,安全第一,每天要安排人进行安全检查!走之前朱允熥跟马和交代,火器生产要向火枪和火炮重点倾斜,让......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4-05-12 02:3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穿到大明,先反了朱允炆的江山文章精选》,由网络作家“斯虞”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看过很多军事历史,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穿到大明,先反了朱允炆的江山》,这是“斯虞”写的,人物朱允熥朱元璋身上充满魅力,叫人喜欢,小说精彩内容概括:装子弹、弹头用模具铸造单个圆形尖弹头、后膛装填等自己知道的全部讲给了陶桦听,要求他全力开发这样的新式火枪,其他的火器可以适当的减少生产。最后朱允熥看着兵仗局也是城里靠近皇宫不远的地方,强调了火药的安全问题,调配的时候一定要白天天气好的时候,不允许见灯火,火药原材料分开管理,安全第一,每天要安排人进行安全检查!走之前朱允熥跟马和交代,火器生产要向火枪和火炮重点倾斜,让......

《穿到大明,先反了朱允炆的江山文章精选》精彩片段


“这铸造兵器都是什么流程啊?”

马和介绍道:“作坊的头领负责接收任务,然后分配给每个工匠,像刀剑这些常见的兵器,一个熟练的工匠一天能打造出两把!”

“哦,他们从钢铁到打造到安装剑柄什么的都是一个人完成吗?”

“是的!”

“你这个装剑柄刀把什么的可以叫专门的人负责啊,晚点朕给你讲讲什么是分工配合流水线作业。”

因为从安全角度考虑,很多地方马和都没让朱允熥进去观看,朱允熥也没生气,然后就来到马和他们的办公室,吩咐道:“马和,把各作坊的头领都叫过来,还有负责制造火器的师傅要叫过来。”

朱允熥先给大家问好,闲聊了一阵子之后就给大家介绍了流水线和标准化,要求马和组织好,提出要鼓励大家的创造和发明,谁造出更好的兵器或者有用的东西,都要进行奖励,同时要建立明确的工匠等级制度,让以后工匠的待遇不低于同级的朝廷官员。

朱允熥又补充道:“各位,工匠也是国家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没有你们造的兵器也没法打胜仗,建造城墙、宫殿等等都需要你们的贡献,以后不只是提升大家的待遇,有突出贡献的也可以封爵奖励!”

大家都感激涕零了,工匠的待遇要跟官员齐平,还能封爵,那是一下上天了啊,纷纷跪下磕头,朱允熥感叹真是好满足啊!

然后单独留下了火器作坊的负责人,朱允熥看了看就问道:“叫什么名字啊?”

“小人叫陶桦!”

“跟那个在自己身上绑火箭往天上飞的陶广义有关系吗?”

“那是小人的爷爷!”

“哦,原来如此啊!”

然后朱允熥就把火药调配可以试验不同比例、燧发枪和枪上加装刺刀、纸装子弹、弹头用模具铸造单个圆形尖弹头、后膛装填等自己知道的全部讲给了陶桦听,要求他全力开发这样的新式火枪,其他的火器可以适当的减少生产。

最后朱允熥看着兵仗局也是城里靠近皇宫不远的地方,强调了火药的安全问题,调配的时候一定要白天天气好的时候,不允许见灯火,火药原材料分开管理,安全第一,每天要安排人进行安全检查!

走之前朱允熥跟马和交代,火器生产要向火枪和火炮重点倾斜,让那些厉害的工匠建立实验室,但是必须建立实验档案,记录好每次的详细情况。

朱允熥从兵仗局回去吃了午饭就去了军机处,提出了组建神机营、火枪三段射训练的构想,把火器集中起来进行利用,算是向热兵器时代转变的一个试探。

几位军机大臣都表示支持,毕竟他们只是一个提建议的部门,可不具备决策权,而且也是增加武将这方面的实力。

朱允熥任命瞿能为神机营主将,他记得这个人应该是在靖难的时候战死的,而且跟蓝玉不错,那也是自己舅舅这边的人了。

然后又让把勋贵子弟的比武安排一下,选拔合适的人选进入御前侍卫当值,由军机处安排御前侍卫统领平安辅助。

又传旨让内阁先把安排人把诸王献上的人安排好,再让锦衣卫把这些人先查一遍。

朱允熥的公务就算处理完了,感觉自己一天还是真忙啊,上午视察工作,下午处理政务军务,还是一个苦逼的上班族的感觉。


副统领就让自己小舅子赵厉尹和宋忠的儿子宋琦来做好了,这也算是对陪着自己政变的两个忠臣的信任了。

于是就吩咐云奇去军机处问问平安在哪,让军机处把人找来给自己做御前侍卫统领。

圣旨传到赵思礼和宋忠府上的时候,两人都觉得这下是真要发达了,这跟在皇上身边的 人,那就是亲信啊,御前侍卫是要随时护卫的,这统领和副统领肯定是随侍左右的。

朱允熥给御前侍卫的待遇也很好,召集了平安、赵厉尹和宋琦,交代道:“以后,御前侍卫接替锦衣卫随侍左右,护卫朕的安全!共计有六百人,后续如果勋贵子弟再选出合格 的,人数还会略微增加,所有的人两个时辰一轮换去吃饭,每个人每天值守四个时辰,其他人则训练和待命!”

“你们三个人也一样,轮流值班,你们自己商量着安排就行!”

“比武选拔还有两天就要完成了,你们要把御前侍卫的规矩和安排整理好,可以跟宋忠去请教,等你们熟悉之后哦,七月十六日起正式接替锦衣卫进行护卫。”

在比武结束的那天,朱允熥亲自检阅了上十二卫,给大家进行了训话,说其他未入选御前侍卫的人也不要灰心,他们也都是好样的,并宣布让他们进行三班倒,增加大家的休息时间,御前侍卫的增补都优先考虑十二卫的人。

然后当着优胜的六百人宣布,任命平安三人为统领,然后就让平安把人带下去安置了。

朱允熥把赵厉尹和宋琦安排做副统领,也是要看平安的能力的,要是能够做的好,那以后就能重用了,不然这能力不够也没法用。

之后在乾清宫收到朱棣的折子,见只送了两个人,另外两个找借口推脱了,朱允熥也没说什么,就就把折子仍在一边了。

接下来朱允熥把所有的折子都批了一遍,然后说道:“云奇,把折子给内阁和军机处送回去吧!通知五位军机大臣,明天上午来见驾!”

“好的,皇上!”

第二天上午,军机处的几位大臣就都到了,大家见礼之后,朱允熥就给大家赐座了。

“今天叫诸位卿家过来,就一件事情,陪朕巡视京营,朕登基之后,还没跟京营的士兵见过面呢,而且也想了解一下军机处设立之后京营的情况如何!”

梅殷劝谏道:“皇上,这巡视肯定没问题的,但是突然下去也没有准备啊,而且皇上出行调动随行护卫的队伍也需要时间。三五日之后巡视会更好!”

朱允熥可不喜欢看你准备好的:“没什么好准备的!朕就是了解一下情况,让京营的弟兄们知道他们的皇上还是关心他们的,也不是要找你们的麻烦,还要准备什么啊!至于护卫,平安自会安排御前侍卫护驾,其他的卫队就算了,这京营里面都是我大明的士兵,大家还能刺杀我?”

梅殷没敢再说什么,然后常升就说道:“皇上,京营士兵绝对忠心耿耿,护卫皇上周全。”

朱允熥问道:“这就对了,朕跟自己的士兵在一起,没有更安全的了。”

朱允熥说完之后就叫平安集合御前侍卫就骑马前往京营,到了京营之后常升作为主将就传令军中将士欢迎朱允熥和军机处诸位大臣入营。


朱允熥知道朱元璋已经时日无多之后,就回到东宫跟解缙和卓敬进行商议。

“皇上身体日益恶化,太医说也就这几天了,这后事得早做安排了!两位爱卿有什么可以教我的?”

解缙问道:“殿下,皇上有留下遗诏吗?”

“没有,皇上最近基本都是陷入昏迷之中,神志已经不够清楚了,没法子下诏书了!”

解缙建议道:“殿下,我觉得应该有一道遗诏,一则针对要安排后事,二则要明确殿下继位,三则借遗诏放开对殿下以后治国的限制!”

“详细说说!”

“第一,就是皇上遗诏要写明对诸王的安排和对臣民的交代,比如令诸王镇守封地安定地方等,第二就很明显了,再次重申殿下继位,让臣民明确殿下正统的位置。”

“第三也很重要,就是皇上现在的严刑峻法很多政策可能并不适合殿下今后治国,要写明以后治国政策不一定要按照皇上的政策来,可以自行调整,这样殿下以后就会少了很多的阻力。”

朱允熥觉得很有道理,不自觉的点了点头,这时卓敬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殿下,解大人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让诸王镇守地方不让进京恐怕有问题啊!”

朱允熥记得历史上朱允炆就这么干的啊:“哦,会有什么问题呢?”

“殿下,孝道是我们汉族自古的传统,我朝虽建国才三十余年,但是也很重视孝道,不说是皇上殡天,就算是寻常人家父母去世,那也不能阻止子女守灵尽孝,只有特殊情况才能夺情的。”

“如果殿下不许诸王回京,那岂不是大不孝!肯定会成为诸王攻击的借口,甚至他们会起兵逼宫!”

解缙则说道:“卓大人,我们说的遗诏是以皇上的名义发的,不是殿下的意思,怎么能算到殿下的头上呢!”

卓敬拱手说道:“殿下,解大人,皇上一旦殡天,那这大明天下就是殿下说了算,这账自然会记在殿下头上,而且如果在外的诸王不承认这时皇上的意思,说这是殿下的矫诏怎么办?那岂不是更给了他们作乱的借口!”

朱允熥记得历史上朱元璋是有遗诏的,至于是朱允炆借他的手写的还是朱元璋自己的意思,这个就无从考究了。而且也明确表示不让诸王回京,内容就记不清楚了,一些电视剧也有这方面的剧情。

朱允熥想了一下,说道:“皇上遗诏内容不变,按解卿所言,解卿起草一下。”然后看了看卓敬说道:“同时,卓卿,你替孤另外起草一份诏书,是我这个太孙的诏令,说孤不忍见诸王不能尽孝,故令诸王安置地方,尤其是要布置好北方边境防御,然后入京为皇上送行!”

这下解缙和卓敬都十分佩服了,朱允熥这一招够厉害,以朱元璋的名义限制诸王,又以自己的名义给诸王施加恩惠,两人齐呼:“殿下圣明!”

朱允熥又想了一会,说道:“还有一事,孤想以皇上遗诏的形式来施行。我想以后在朝中设立内阁!”

解缙和卓敬都不明白啊:“内阁,是什么机构?”

“内阁,很简单,就相当于你们现在这样,给我作为顾问秘书,对百官的奏折和国家大事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形成方案交给我做最终的决定,这个内阁的阁臣品级可以不高,但是一定要有地方执政之经验,同时能够灵活应变。”

解缙说道:“殿下,那就相当于汉武帝时期的内朝了,现在丞相被裁撤,这个内阁却是很好的解决了很多问题。”

朱允熥笑道:“是啊,所有的政务都由皇帝一个人来决定,那么多的奏折,皇帝再勤政也忙不过来啊!”

卓敬恭维道:“殿下,这样也给了群臣一个希望啊,内阁虽不是丞相,却也是行使了部分的相权,对百官来说这是一个上进的希望,文武官员也就不至于人人自危了,也是殿下信任百官的一个信号。”

说到这里卓敬拱手道:“殿下,这个事情还是殿下登基后施行比较好,没必要以遗诏的名义进行,这对殿下之后取得百官的支持大有好处!这个改革我想百官是肯定支持的。”

朱允熥看着卓敬很是满意,不愧是历史上第一个看出朱棣要造反的人,果然眼光很独到,果断的采纳了建议:“卓卿所言很好,大体就这么安排了,你们尽快把诏书草拟给我!”

解缙又谏言道:“殿下,你这个自称,一会是我,有时候又是孤,这个得注意点,毕竟作为太孙,还是要遵守礼制的!”

朱允熥也只好虚心接受了,不过好像很多电视剧里朱元璋到朱棣都是没什么太多的规矩的,看样子以后自己得好好的培养一下下一代,得看起来像是贵族,不要搞的皇族像土包子。

搞定了遗诏的事情之后,朱允熥又召见了徐辉祖、常升等五军都督府的五位负责人,虽然这些人肯定没有作乱的心,但是作为心上人的领导,对南京城的这些将领进行示好和慰问是十分必要的。

见礼之后,朱允熥就让人给大家上茶,然后朱允熥就从常升开始展开话题。

“舅舅啊,右军都督府都督做的什么样啊?现在军中将士如何?”

“殿下,军中一切都好,将士们训练也很认真!”

“是吧,魏国公掌中军都督府,皇上也是非常信任你啊,说起来你也是孤的叔叔一辈,孤的四王叔燕王的妃子还是你妹妹吧?”

徐辉祖一听立马就单膝跪地说道:“殿下明鉴,臣一心效忠皇上!效忠太孙!”

朱允熥立马把徐辉祖拉起来,亲切的说道:“孤要是不信任你,也不会让你继续担任中军都督府都督啊,不要多心,啊!”

又跟别跟前军都督府都督李座、后军都督府都督王宁、左军都督府都督陈用分别聊了一下,最后朱允熥坐下说道:“五军都督府掌管应天城的兵马,合计有在册兵马三十万左右,是我大明朝最锋利的利剑,各位将军要加强军队的训练,虽然蒙古人已经被驱逐到了草原上去了,但是对边关的侵略却是没有停止过,沿海的倭寇也是骚扰不断,我们的国家和百姓还远没有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

“各位将军作为军人,须要勤加操练,时刻准备好建功立业!”

然后又陪五位都督一起吃了一顿饭,之后就进宫,在乾清宫接见了皇宫上十二卫的负责人,分别进行了鼓励和慰问,最后对大家说道:“皇上已经是油尽灯枯了,太医预计也就是几日时间了,在此期间,一定要加强皇宫的护卫工作,严查进出人员,防止任何关于皇上身体状况的消息泄露,以免被有心之心利用。”

又宣布对大家进行奖励慰劳,十二卫的士兵每人赏赐白银十两!

最后朱允熥才召见宋忠和王景弘。

“两位爱卿,到现在为止,我们总算是大事已定,得偿所愿了!”

宋忠和王景弘立马跪下恭贺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好了,另外都起来吧,现在有一件事必须注意,后宫之中诸多的太监宫女,有不少都是诸王的眼线,因为诸王的母妃本身就在宫中,所以肯定会为自己的儿子拉拢一些人,所以一定严加管束,尤其是皇上身边和孤身边的太监宫女,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

“当然,孤也不是好杀之人,查清楚就行,皇上大行之后,有子嗣的后妃肯定会安排跟随其子嗣到封地颐养天年,到时候这些宫女太监都一起发过去就好了!”

宋忠劝谏道:“殿下,这私通藩王的宫女太监,我们不应该杀一儆百吗?”

“行了,我心里有数,杀人并不能解决问题,皇上杀的人够多了,可是这宫中与诸王通信联络的太监还少吗?既往不咎嘛,像王伴伴就从燕王的怀抱转到我的麾下了!”

王景弘立马跪下请罪:“殿下,臣死罪!”

朱允熥把他拉起来,说道:“别死罪了,你不犯错的话,谁也杀不了你!这后宫就先交给你了,有什么事情不决的话也可以找太孙妃请示!”

之后朱允熥又给这段时间陪着自己进行政变的三十人进行赏赐,每人先赏赐了一套宅子和白银百两,并封了除太监之外的二十人为男爵,承诺十位太监可以举荐一位亲属加入锦衣卫!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