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皮蛋文学 > 现代都市 > 精忠报国短篇小说阅读

精忠报国短篇小说阅读

我有九块腹肌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叫做《精忠报国》,是作者“我有九块腹肌”写的小说,主角是潘阳忆兴。本书精彩片段:向往最新一季开播,拍摄地点在原始大山的某处山村之中。原本想要拍摄田园生活的节目组,意外发现了一个独居的神秘少女。少女,被父亲丢下,在山上的老屋里独居了四五年。当所有人都在可怜少女,痛骂人渣父亲的时候。摄制组的镜头,却在老屋里拍下了更加惊人的内容。染血的铠甲,断折的长枪……阴森的灵堂,悲怆的遗书……满屋的阵亡通知书……这,是一个忠烈家族......

主角:潘阳忆兴   更新:2024-02-03 08:2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潘阳忆兴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忠报国短篇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我有九块腹肌”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叫做《精忠报国》,是作者“我有九块腹肌”写的小说,主角是潘阳忆兴。本书精彩片段:向往最新一季开播,拍摄地点在原始大山的某处山村之中。原本想要拍摄田园生活的节目组,意外发现了一个独居的神秘少女。少女,被父亲丢下,在山上的老屋里独居了四五年。当所有人都在可怜少女,痛骂人渣父亲的时候。摄制组的镜头,却在老屋里拍下了更加惊人的内容。染血的铠甲,断折的长枪……阴森的灵堂,悲怆的遗书……满屋的阵亡通知书……这,是一个忠烈家族......

《精忠报国短篇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生于乱世中的皇帝,都在为了统一天下,扩展疆域而努力。

为何偏偏赵构,不愿收服开封?

这一点,大家想不明白。

“我们没办法亲自问赵构,自然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只能推断。”

“浮于表面的原因,当然是金兵虽败,实力仍旧强大,宋军追击,有败亡的风险。”

“赵构贪生怕死,担心惹怒了金兵,连偏安一隅都无法做到。”

“其次,就算真的夺还开封,对赵构个人的统治而言,也没有好处。”

“金朝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岳飞一心想要迎回二圣,一雪前耻。可赵构本身能力不足,怕迎回二圣,使自己的地位动摇。”

“再者,就是猜忌了。”

“宋朝的太祖赵匡胤本身就是通过兵变获得的帝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赵构对岳飞这样德高望重的将军,便更是忌惮。”

“若岳飞真的率军夺回开封,将功高震主,赵构当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孙正说道。

历史上,对赵构杀岳飞的原因,自然也是众说纷纭,但主要原因,无非就这几点。

赵构贪生怕死,苟且偷生。

在家国利益和个人利益中,选择了后者。

他身为皇帝,应以国家社稷为重,却做出如此自私的决定。

怎能不让人唾骂?

“昏君!真是个孬种!”

“我还以为秦桧够畜生了,原来这当皇帝的更垃圾!”

“对了,之前小可不是念过一首词吗?好像就是说这个的,是什么来着?”

“文徵明的满江红?”

……

当年的历史,在孙正的描述下,栩栩余生的浮现在观众们的眼前,引得群情激奋。

他们仿佛看到了秦桧在赵构面前的谄媚,说着岳飞的坏话。

他们仿佛看到了赵构慌乱的不断召人进宫,下达一份又一份的诏令。

他们看到赵构在发抖,看到秦桧在狞笑!

连带着,文徵明的满江红拂拭残碑,也在观众们的通力合作下,冲上了热搜榜的第一名。

与此同时。

房间里的搜索,还没有停下。

孙正负责研究金牌。

黄老师则带着忆兴,小可,小心翼翼的寻找其他有研究价值的古物。

“孙老师,你看这是古物吗?”

忆兴打开了房间角落的一个大箱子,大箱子里,斜放着一个卷轴。

忆兴不敢乱碰卷轴,只能找来孙正。

孙正走过来,打开卷轴看了片刻后,说道:“这应该就是当年赵构召回岳飞所写的诏书。”

“上面写了什么?”忆兴好奇的问道。

“大概意思,就是赵构连哄带骗,让岳飞班师回朝,接受赏赐。没有什么特别的信息。”孙正苦笑道。

他也不知道当时的岳飞究竟有没有意识到,就此回去,便是死路一条。

“咦?孙伯伯,这后面好像还有字!”

小可突然的一句话,让孙正猛地一怔。

后面还有字?

诏书的内容已经很完整了,再者说,谁会因为正面写不完,又在诏书的背后接着写啊!

孙正立刻将卷轴翻了个面。

卷轴的背后,还真有字迹。

不过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了,只能依稀的看到上面的话语。

“臣非愚忠,臣若反,孰不可反?”

“陛下执意议和,臣亦愿以区区性命,换大宋百姓平安!”

“开封!开封!开封!”

背面的话语很凌乱,字迹很潦草,显然不是要寄出去的书信。

“这应该是岳飞自言自语写下的话语。”

孙正叹道。

臣若反,孰不可反?

这样的话语,岳飞肯定是想要对皇帝说的,但又绝对不可能让皇帝看到。

即使表达的是不反之心,可放在皇帝眼中,就是有反心的证据。

试想一个忠良之将,有苦难言,有话难说,只能独自呆在房间,将心里话胡乱的写在诏书背后。

这场景,未免也太过凄凉。

不过,这些自言自语的价值,不止于此。

“或许,岳将军在接到十二道金牌之时,便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死期……”

孙正闭上了双眼。

难以想象岳飞当年顶着多大的压力,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想必,岳飞在写这些话的时候,麾下的将士应该就站在,甚至是跪在营帐外,请求岳飞不要班师回朝!

赵构的议和之心已定。

宋朝想要与金朝交好。

可岳飞又是朝内坚定的主战派。

议和之后,岳飞的命运可想而知。

就算不死,也注定流放,不可能在朝为官了。

这些结论,现在的人推断得出来,当年的岳飞,又怎么可能想不到?

岳家军的将士,怎么可能想不到?

“明知是死,为什么岳将军还要回去呢?”

忆兴很是不解,亦或者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很难理解这样的决定。

“如果是你,你想怎么做?”

孙正反问道。

“当然是打下开封啊!打下开封之后,就算死了,也瞑目了!”

忆兴答道。

孙正微微一笑,仿佛对忆兴的答案早有预料:“我们且不说,当时岳家军孤立无援,有没有击退金兵,收复开封的可能。”

“就算真的将开封收复,可岳飞不尊皇命,谋反之罪将直接坐实,再无昭雪之日。”

“古人对忠义看得很重,更何况是以忠义作为人生信条的岳飞。”

“臣若反,孰不可反!正如他自己所说,他要是反了,天下必将大乱,兄弟部队自相残杀!”

“朝廷奸臣得意,金人得利,天下百姓受苦,只会引起更大的动乱,更大的浩劫!”

“在他的眼里,国家安危,大于个人的生死!”

“他想要收复河山不假,但他更不愿见到民不聊生,天下分崩离析!”

“所以,他必须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鲜血,写下忠字的最后一笔!”

“臣非愚忠!他忠于的不是赵构,而是大宋王朝,是天下百姓,他的胸襟,比我们想象中,还要辽阔!”

小说《精忠报国》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纸?

偌大一个箱子里,装的竟只是一堆没有用的废纸?

这些纸上,写了些什么?

镜头推近。

孙正拿起了表面的一张,定睛一看,这张纸,竟然是一张当票!

何为当票?

也就是古代在当铺兑换东西的书面凭证!

“孙老师,这张当票上面写了什么?”黄老师问道。

孙正将当票打开,上面写了有很多字。

不过,大多数文字都是当铺的约定规则,就如同现在的合同条款一样。

这些条款孙正并没有读,而是盯着一行最为醒目的字眼,将其读了出来!

“将自己的玉镯一对,当银三百两!”

……

“一对玉镯,当银三百两,当铺应该赚大了吧。”

“肯定赚了啊,当铺会做亏本的生意么?”

“岳家从古代就开始变卖家产了吗?”

“其实也很正常,很少有家族能够长盛不衰。”

“可是这也太败家了吧,当铺当的钱,哪有直接卖来得多?”

“要是一对古代的玉镯留到现在,绝对是天价!”

“实在是太可惜了!”

……

直播间的弹幕不断刷屏,各抒己见,感叹岳家的败落。

为了三百两银子,卖掉了可以当做传家宝的东西,谁都会觉得可惜。

但是……

孙正并没有停下,又拿起了第二张纸。

这是一张契约!

“这是一张购入粮食的合约,上面写着一共购买了十石(dan)大米,花费九百两纹银。”

“购买人叫做岳香菱。”

孙正说道。

他现在已经习惯了节目的风格,不仅给周围的人展示,也专门让镜头拍了个特写。

“那个……孙老师,不好意思,请问一石米是多少斤啊?”

忆兴怯生生的问道。

他对这些古代计量单位并不熟悉,觉得自己对华夏文化了解太少,所以有些不好意思。

可实际上,大多数人知道石这个单位,也知道它的读音同担,而不是石头的石。

至于一石相当于现在的多少斤,知道的人很少。

其实就连黄老师,都不完全了解其中的比例,因为每个朝代的比例都有一定差异,容易记错。

“这两份契约,都是元末明初的制式,按照元朝的度量衡,一石相当于现在的一百五十斤左右。”

孙正答道。

“我算算……一石一百五十斤,十石就是一千五百斤……”

忆兴仿若自言自语的嘀咕了几句,而后猛地瞪大了双眼,愕然开口:“一千五百斤?岳家当年是有多少人?为什么一次性购买这么多大米?”

“这个……不好说……咱们接着看吧。”

孙正摇了摇头。

或许对于现在家庭而言,一次购买一千五百斤大米有些夸张。

但是对于古代的大家族而言,却很正常,因为古代的大家族都会在粮仓里储存一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而孙正并没有给忆兴解释这个道理,因为这里的票据实在是太多了!

没有将票据看完,根本没办法推定这些粮食的作用。

直播间里,观众们也为这件事热烈的讨论了起来。

“一次性买这么多粮食,感觉不像是家用吧?”

“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很多,我猜他们的家人在暗中资助起义军。”

“这倒是有可能,或许岳家自己组织了一支起义军也说不准。”

……

资军。

基本上成为了弹幕比较统一的猜想。

而孙正后续的发现,似乎也印证了这个猜想。

购粮契约。

购买牲畜的契约。

典当金银首饰的当票。

……

箱子里的纸张,被翻出了大半,几乎全都是当票或者购买食物的凭证。

当然,这并不能成为资军的关键证据。

关键证据是,这些票据的交易时间非常接近,购买的食物数量也十分庞大。

截止目前统计,购买的粮食,足以供应上万人吃上两三个月的!

岳家的人口就算有再多,也不至于在一个小小的宅院中,挤下上万人吧?

“看样子,岳家确实在资助起义军,或者,自己组建了一只起义军!”

“岳香菱,应该是一个女人吧,真是一个女中豪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岳家的女性也是好样的!”

弹幕上纷纷称赞。

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孙正居然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驳斥了所有人的观点。

“我特别能体会大家期望岳家上阵杀敌,或者资助起义军的心情。”

“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判断,我并不觉得这些粮食是用来资军的。”

“我想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句话体现了后勤的重要性,但想要行军打仗,攻城略地,后勤所需要的,可不止是粮食。”

“兵器,铠甲,衣服,攻城器具……这些都在辎重的行列里,缺一不可。”

“大家不要只看到最终朱元璋成功推翻元朝,起义成功。”

“在他成功的背后,其实还有无数被镇压的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为什么会轻易的被镇压?还不是因为军备不足,训练不精!”

“农民起义军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装备啊!”

众人哑口无言。

起义,听起来多么热血,多么正义。

可光凭着一腔热血和胸中的正义,是办不成事的。

战争,不是游戏。

没有不断重来的机会。

一旦准备不足,被官兵镇压,等待起义军的,只有死亡!

岳家若真的想要资军,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他们为何只资助了粮食,没有资助兵器,铠甲那些东西?

难道,吃饱饭就能打好仗吗?

这显然不太现实。

孙正没有再说什么,而是继续往下翻找。

在箱子里的票据快要见底的时候,他看到了一张信纸,和一些血红的印记。

血书!

又是血书!

不过,这和岳扬的血书还是不一样的。

这封信,主体是用墨汁写成,只是在落款的地方,按上了不少血指印。

一眼看上去,足有七八个不同的指印,而且有大有小。

“呼……”

孙正长舒了一口气,整理了一番情绪,开始认真审视这封书信。

“香菱姑母!”

“三思!”

“三思啊!”

信件一开头,那顿挫的笔画,就显现出写信人情绪的激动。

这是一封,建言信!

小说《精忠报国》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