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皮蛋文学 > 现代都市 > 精品阅读穿越大明,我入仕后当上内阁首辅

精品阅读穿越大明,我入仕后当上内阁首辅

原来缘尽啊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叫做《穿越大明,我入仕后当上内阁首辅》,是作者“原来缘尽啊”写的小说,主角是李适崇祯。本书精彩片段:不能说实话,害怕把崇祯皇帝和大臣们给吓住了。“虽然松锦大战,我大明丢失了关外的所有据点。但是我们有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在手,也不惧怕建虏长驱直入。“但是还是要防备建虏绕道长城进入内地大肆劫掠,我预计今年年底建虏有可能入塞劫掠。”一听到李适说今年会有建虏入塞,现在自己是首辅,这不是拆自己的台吗,周延儒站出来呵斥道,“荒谬,建虏已经数年没有......

主角:李适崇祯   更新:2024-02-09 09:5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适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阅读穿越大明,我入仕后当上内阁首辅》,由网络作家“原来缘尽啊”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叫做《穿越大明,我入仕后当上内阁首辅》,是作者“原来缘尽啊”写的小说,主角是李适崇祯。本书精彩片段:不能说实话,害怕把崇祯皇帝和大臣们给吓住了。“虽然松锦大战,我大明丢失了关外的所有据点。但是我们有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在手,也不惧怕建虏长驱直入。“但是还是要防备建虏绕道长城进入内地大肆劫掠,我预计今年年底建虏有可能入塞劫掠。”一听到李适说今年会有建虏入塞,现在自己是首辅,这不是拆自己的台吗,周延儒站出来呵斥道,“荒谬,建虏已经数年没有......

《精品阅读穿越大明,我入仕后当上内阁首辅》精彩片段


一说到怎么救援开封,大臣们马上闭上嘴巴,低头看着脚下。

崇祯无奈的摇摇头,虽然李适说救不了开封,但是该做的还是要做啊。

“周先生,救援开封,你们内阁和兵部拟定一个方略施行吧。”

周延儒顿时心里苦涩起来,这个锅看来甩不掉了啊。同时周延儒再次对李适这个小贼恨得直咬牙。

崇祯再次转向李适,

“李卿,那关外的建虏又该如何应对呢?”

建虏也就是满清,其实才算是真正的心腹大患,但是李适也不能说实话,害怕把崇祯皇帝和大臣们给吓住了。

“虽然松锦大战,我大明丢失了关外的所有据点。但是我们有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在手,也不惧怕建虏长驱直入。

“但是还是要防备建虏绕道长城进入内地大肆劫掠,我预计今年年底建虏有可能入塞劫掠。”

一听到李适说今年会有建虏入塞,现在自己是首辅,这不是拆自己的台吗,周延儒站出来呵斥道,

“荒谬,建虏已经数年没有入塞劫掠,今年怎么可能会来。”

因为历史记得清清楚楚,崇祯十五年建虏以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从黄崖关出击,进入蓟州,在京城附近劫掠数月,甚至深入山东地区。

李适一阵冷笑,“那建虏要是来了,我们又如何说?”

周延儒顿时陷入左右为难,就不该接李适的话啊,只好说道,

“要是来了自有我们大明天军严正以待,必然让建虏有来无回。要是没有来,就要治你一个僭越之罪。”

李适根本不理周延儒,大声说道,

“今年不仅我大明多处出现干旱,建虏的地盘上也出现了百年难见的干旱。”

“所以建虏必然难以为继,可能会考虑绕道劫掠我大明。但是建虏远道而来,必然没有大型攻城器械,所以京师不必担心建虏的威胁。”

说到这里,李适扫视了众人再次大声说道,给大家一点信心。

“建虏不过是疥癣之疾,只要山海关在我大明手上,就不用担心建虏的威胁。”

“待我大明处理好内务,再用雷霆之击彻底将建虏消灭便是。”

李适评价建虏的话,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毕竟现在大明大部分官员也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李适只是为了给他们一点信心,没有说实话而已。

李适的意思也表达得很明确了,对内流贼采取放纵的姿态,对外建虏采取防守的状态。然后等待天灾人祸过去,让大明缓一缓,再来收拾流贼和建虏。

不过其他大臣对李适的话嗤之以鼻。要不是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就凭李适让流寇肆虐,早就把他给弹劾下狱去了。

现在的大臣只想躺平,让流寇和建虏都安分一点,让自己再过些好日子。

而崇祯却不同,李适的建言让崇祯发现了一个新天地,只要等到天灾人祸过去,大明必然还能挽救,还有中兴的可能。

虽然李适的天灾人祸论太过于新奇,但是崇祯也没有办法了,只能自己骗自己了。

想到这里,崇祯坐直了身体,开口说道,

“翰林院编修李适,公忠体国,建言有方,特进为翰林院侍读学士。”

其他官员顿时一阵哗然,就在朝廷上说了几句废话,就从正七品的编修升为从五品的侍读学士,连升三级?

当然,大明升官快得也有很多人,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还是让一些人羡慕嫉妒恨,不过也有人等着看笑话,现在你升官快,到时候你应付不了皇帝就有得你哭得时候。

李适心里也是窃喜,侍读学士,以后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参加朝政了。

同时李适决定还是要继续忽悠崇祯,让自己快点升官,掌握巨大的权力,才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李适可记得崇祯朝升官最快的一位是自己中试那年的状元魏藻德,这家伙明年就要入阁,后年就要当首辅了,看来自己也不能落后啊。

好像今天魏藻德这家伙没有来啊,看来要和他打好关系,顺着他的脚步走啊。

随着宦官的一声吆喝,“退朝。”

一众大臣开始陆续退出金銮殿,不过其他大臣都远远躲着李适。

李适走在后面,看着周延儒和他身后的一大票官员,好不威风的样子。不约觉得好笑,但是权力真的是一个好东西。

李适正想得出神,这时一个身材中等的太监走了过来,

“李侍读,陛下有请。”

李适抬头一看,居然是王承恩。这个陪着崇祯一起吊死在煤山的太监,据说王承恩心地善良,忠心耿耿。

李适不由对他好感倍增,现在自己孤立无援这是一个可以争取的对象啊。

“原来是王公公啊,在下这厢有礼啦。”

王承恩面露笑意,

“恭喜李侍读,这是入了陛下的法眼,以后平步青云不在话下。希望李侍读能多为陛下分忧啊。”

李适笑着摇头,

“王公也知道,如今我大明风雨飘摇,再不补救那就有亡国的风险。我李家世代沐浴大明皇恩,无以为报。大明在,我李家在,大明不在,我李家亦不在。”

王承恩刚才在朝堂也被李适的“大明在,我在。大明不在,我亦不在。”所感动。

他们太监何尝不是这个道理,要知道太监这个群体是完全依附皇权而生的。

但是现在沽名钓誉之辈实在太多,王承恩也不能确定李适究竟如何,只能不动声色的说道,

“是啊,咱家王承恩虽然身体残缺,但也有一个为皇上尽忠的心。”

“王公忠君爱国,必然流芳百世。但是现在我大明危在旦夕,我们还是要共同扶保大明啊。”

王承恩现在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在宫中混迹十余年而不倒之人,必然有他的处世之道。

“呵呵,说大明危在旦夕是否过于危言耸听,还有陛下最不喜欢内臣和外臣勾结。”

果然是个老狐狸,李适淡淡一笑,

“哈哈,王公言之有理,不过陛下讨厌的是内外勾结,欲行不轨。要是真的是为国为民,估计陛下也不会在意的。”

“在下看哪天有空去王公的外院拜访一二,也有机会和王公一起讨论看看如何为陛下尽忠。”

王承恩也不接话,只是笑笑,“走吧,别让陛下等急了。”


几人也知道,李适突然被破格录用,现在正是人红是非多。

更加上李适是几人的靠山,要是李适倒了,几人不得找不到地方哭去。于是只得对李适抱着遗憾的表情。

“你们今晚耍开心,老高,你等会找个高档的地方,把马兄和董兄安排好。”

说着李适从怀里拿出一张一百两的银票递给高尔俨。

高尔俨一瞟,居然是一张一百两,顿时双眼放光。

要知道明末的一百两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千万不要被电影里动不动数十万两给洗脑了。明末的一个士兵月饷不过一两多银子,还被时常拖欠克扣。

高尔俨也被李适的大手笔给吓到了,赶忙推辞。不过还是被李适揣到他怀里。

果然银子到手,高尔俨对李适更加尊敬了。而马鸣禄和董国祥也对李适更加友好了。

几人在翰林院熬资历,过苦日子,每月就紧巴巴那一点俸禄,京城的消费又高。

别看几人身份清高,可能日子还过得不如京城里面的一些普通的土著。

见李适如此大方的拿出一笔巨款供几人去潇洒,其实几人心里是很高兴的。

不仅今晚可是潇洒一番,更重要的是代表跟着李适升官发财前途无量。

当然李适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现在拿了李适的钱,李适以后使用起来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还有李适难道不害怕这些同年经不住诱惑,以后贪污腐败。

李适当然担心,但是明末的社会风气已经彻底败坏。

现在李适不怕跟着他的人贪腐腐败,就怕他们占着位置不干事,心不往他这里使劲,这才是最可怕的。

现在大明的朝堂就是充斥着大批这种人,尸位素餐。以前大家还时不时提些改革之策,拯救一下大明。

不过这些人都没有好下场,下狱的下狱,流放的流放,背锅的背锅。所以现在的大臣也学乖了,皇帝不管问什么都是一问三不知。

所以朝堂上就出现了奇怪的一幕,商量国家大事的时候大家安静得一匹,但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反而吵得沸反盈天。

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没有风险,皇上不是说我们不发言是吧。

你看这个李适破格提拔,很明显不符合规矩,那我们就大声的发言,要对得起皇帝发的工资。

虽然工资也被时常拖欠,还好我们不靠工资生活,要是靠工资不知道饿死好久了。

李适坐在马车里,准备打道回府,心里琢磨着。

时间不多了,要抓紧把京营的军权抓到手里。

有了军队,不需要有什么先进的装备,也不需要什么稀奇的训练。只需要保证军队能吃饱饭,能按时把饷银给发了,按照现有的训练来,那就立于不败之地。

不过怎么搞钱也是很头痛的事情,还好京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君不见李自成进北京城后铐出七千万两白银。

虽然崇祯穷得一匹,但是这些达官勋贵很有钱啊,要想个办法合情合理把他们包里的钱搞到自己手里。

还有一点便是军中的瘟疫,李自成打到北京明军毫无抵抗的关键原因,是当年军中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使军队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这就是常人所说的气数,所以明朝究竟是怎么亡的,那就是气数到了。

崇祯十六年和十七年中原又是大旱,赤地千里,再加上瘟疫横行,所以也有人说明朝实际上亡于自然灾害。

李适目前拯救大明的策略就是要把大明拖到崇祯十七年,等自然灾害开始好转,到时候再来扭转乾坤。

现在最重要的是干什么,当然是争权夺利,爬得越高越好,还要保全自己。

李适回到了自己的住宅,这时老李忠走了过来,

“少爷,刚才张龙回来禀报,王太监已经回来了。”

至于为什么李忠不叫李适老爷,按理说李适现在是家主,一个老爷也当得上。

那是因为李忠以前服侍过李适的便宜老爹,现在这个少爷喊习惯了。

李适本来醉意朦胧,顿时清醒了过来,

“忠叔,我们还有多少钱啊。”

李适一提到钱,老李忠顿时紧张起来,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

李适顿时十分不满的质问道,“究竟有多少,给个痛快话。”

“不到,不到一万两了。”

李适心里琢磨了一下,不到一万两,那肯定有一万两。

王承恩毕竟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是个大太监。钱少了估计看不上,于是咬咬牙,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马上给我准备一万两,我马上要用。”

这顿时把老李忠给急哭了,就少爷这么花钱,多大的家当也折腾不起他这么造啊。

见李忠又是要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李适马上叫停他的表演,

“李忠,究竟我是少爷,还是你是少爷,难道我就不能用点钱吗。”

见李适生气了,李忠哭丧着老脸,急切的说道,

“我是少爷,不是,不是少爷是我。”

李适顿时被气的七窍生烟,这个老李忠怕不是老糊涂了。

见李适一副要吃人的目光,李忠只好再次说道,

“少爷,我马上去准备。”

李适面无表情的点点头,要是实在没有人用,就李忠这个水平,拿去扫厕所都嫌贵。

不过嘛,李适也知道这个李忠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忠心是没有问题,只是两人的出发点不一样。

李适现在的想法是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用钱解决,而李忠作为管家当然要一切要以家为主,能省则省。

李忠哭丧着脸,小心翼翼的拿出一万两的银票,数了一遍又一遍,基本都是一百两一张的。

等到李适都不耐烦了,装作咳嗽几声,李忠才把银票递给李适,还不断的叮嘱道,

“少爷,你要省着花啊,我们就只剩下几百两啦。要是家里的钱来的不及时,我们可要断粮啦,现在京城的粮价可贵啦。。。”

李适不听他的哔哔,直接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换了一身带帽子的黑衣。

大臣私自结交宦官这可是大忌啊,要是没有被发现还好。

要是被发现了,以崇祯的脾气,没有砍你的脑袋就是烧高香了。

小说《穿越大明,我入仕后当上内阁首辅》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