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最具实力派作家“王动”又一新作《我在明末守边关》,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王动谢秀娘,小说简介: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主角:王动谢秀娘 更新:2024-04-25 03:22: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王动谢秀娘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由网络作家“王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实力派作家“王动”又一新作《我在明末守边关》,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王动谢秀娘,小说简介: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王动与韩仲赶着牛,二人将犁具与锄头放在牛身上,赶牛骑马慢慢往回走。
路上,韩仲提起刚才那小校之事,想到妙处,不由嘿嘿笑了起来,先前他一直在大门外面,正与那小校大眼瞪小眼时,一个身着百户官服的人从官厅内出来,不由分说,指着那小校便是一阵臭骂,最后还狠狠地打了他一记耳光,当时那小校脸都绿了。
加上旁边的韩仲一直看他的笑话,那小校可说是又羞又怒,想到这里,韩仲的心内就格外快活。
韩仲问王动道:“王头,那百户打那厮是你使的招吧,您用了个什么计谋,让那百户都是帮向着你?”
王动笑骂了他一句:“嘴多,快赶路吧。”
韩仲裂开嘴傻笑起来,王动笑了笑,这种事情只是小插曲,不再值得自己多费心神,还是将牛与农具取回去,尽快开始屯堡的工作才是正理。
牛走得慢,二人也只得骑马慢慢走,时近傍晚,二人才走到靖边墩外。
此时墩外十户人家建的地窝子己经象模象样,见王动回来,一旁指手划脚不停的杨通忙迎了过来,他一边殷勤地问王动可是辛苦,一边勤快地将牛赶回墩内去,嘴上还说着王头就是厉害,一出马,又讨回了不少物什。
王动也是舒了口气,看眼下墩内己有了九头牛,再多就装不下了,看来还得在外面修建一个牛栏。
问起韩朝与齐天良,二人还没有回来。今早王动与韩仲去舜乡堡时,二人随后也去了保安州城,临行时,二人从军户中挑了几个青壮同往,那些军户新来乍到,为表忠心,自然是踊跃前往。
想必等二人回来时又会带回一些牛与物质,趁他们没回来,正好在外面先修建一个牛栏,这个任务自然是交给杨通,一时间杨通又是呼喝指挥那些军户在外面修建牛栏。
三日后中午,在简陋的牛栏修建好后,韩朝,齐天良二人也从州城回来。
二人除了带回大量的耕牛农具米面外,同行的,竟还有众多的人口。当日二人去州城时,只带了六个年轻人同往,眼下回来,竟多了二十余人。看这些人,个个衣衫破旧,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或是拖家带口,或是挑着自己简单的行李,一些青壮点的年轻人,则是帮忙挑米赶牛。
看他们样子,竟是一群流民。
王动又惊又喜,问起韩朝二人,原来他们此行去保安州城,除买回各样的物质外,还随便在州城招募了五、六户的流民前来,而且还在州城内请人贴了告示,告知靖边堡这边需要屯户。
遗憾的是,当时保安州城的流民不少,听说这边招人,很多人都是心动,不过随后听说屯户都要加入军户,大部分人又打了退堂鼓。最后只有这五户人家愿意前来。
不过这己经是意外之喜了,王动吩咐将物质搬入墩内。
看样子东西不少,除了十头牛,几十袋米面外,此外各样的簸箕、扁担、箩筐、锄头、犁头、犁架、牛轭、晒席等物也是堆了满地。这些物什除了耕牛就存于外面的牛栏外,余者都是堆入墩内的仓库内。
新来的几户流民不安地站在一旁,王动安抚了他们一阵,吩咐两个妇人为他们煮粥,然后又让杨通指挥他们去撘建地窝子,就在那十户军户的对面,两边相对,等于留出一条街道。
喝着香甜的米粥,又马上亲手为自己建盖安住的地方,这几户流民都是心安下来。先前的十户军户己是以老人自居了,他们的现身说法,让新来的几户居民更为放心。
虽说做军户苦,但总比饿死强吧,看起来那王大人似乎心肠很好的样子,或许自己可以在这里生活得更好。
……
王动将韩朝与齐天良二人招入墩内,问他们此行详情。
齐天良拿出一张清单,上面弯弯扭扭的写着字,详细列表购买的物质,单价多少,花用银钱多少,所余多少等等。
齐天良道:“小的们前往州城后,顾不得歇息,便前往米店牛行买牛买米,最后依王头吩咐,共买了十头壮牛,十石米,十副犁,另外一些干活的箩筐、锄头等物也是买了不少。”
他谈起此行的见闻,有些恨恨地道:“本来可以买更多的,无奈物价腾贵,只能买这些了。”
王动看着清单,齐天良在一旁解说,那十石米是在一家名为万胜和的米行买的,州城内几家米店他们都跑过了,就算这家米行价钱最公道。不过话虽如此,一斗米也要五钱的银子,一石米就要五两银子,买十石米便花去了五十两的银子。
王动眉头暗皱,大明富足时,一两银子可以买米两石,就是在平常年景,一般一石米也只要一两银子,现在米价虽有回落,但仍是这么贵,竟要五两银子一石,实在是离谱了。
还有牛,是二人在一家名为义和昌的牛行买的,韩朝二人到处打听过了,州城内的大牛价格普遍都要在八两多一头,小牛也要五两多一头,买十头牛,己经算是打了折扣了,也是花去了八十两银子。
王动记得明初明中牛价一头不过三两银子,万历时一头牛价也只在五两多,现在一头大牛竟要八两多,牛价彪升得如此厉害。
齐天良继续解说,他们买了牛与米后,又到一家打铁店内买了锄头,铁耙,犁头、犁壁等。此外又跑到竹器店去买了簸箕、扁担、箩筐等物,都是比往年贵了不少。
加上他们这些天的吃用等,等他们回来时,身上银钱己经所剩无几了。
齐天良不住大骂各样物价之贵,骂那些奸商趁机哄抬物价,连今年木炭都比往年贵了不少,他们买了一百多斤的木炭回来,竟用了一两多的银子,放在往常,这些木炭只要五钱银子。
王动半响无语,盘算一百多两银子就没了,不由也恨恨骂了一声:“这些奸商,抢钱啊。”
齐天良回来时,还跑了一家木器店,为王动买了一套的桌椅台凳回来,倒让王动有些惊讶。
不过随后齐天良谈起了一件趣事,让王动也是起了好奇之心。
齐天良看着韩朝嘿嘿而笑,他道:“那日在万胜和买米时,那个米店的掌柜是个女的,听闻还是个寡妇,我看她对韩兄弟很有好感的样子,不时偷偷打量,还向我问起了韩兄弟的状况。我打听过了,她卖米给我们时,店内的米价比其它米店便宜了两分,我看这其中不乏韩兄弟的功劳,说不定以后我们墩内没米时,还可以到她店内去赊些米吃。”
他大笑道:“或者韩兄弟干脆出马,使些美男计,将那女掌柜迷上,就连赊欠都不用了。”
“哦。”
王动也是意动,他看向韩朝道:“老韩,这也是一个法子,值得试试。”
韩朝早没了沉稳的样子,他涨红了脸,只是道:“王头,您就不要消遣小的了。”
王动遗憾地叹了口气,韩朝不愿意出卖自己的色相,那只有自己的腰包大出水了。
……
此后几天,王动一边继续招集人口,一边准备物质。或许是王动在董家庄,舜乡堡与保安州城的告示宣传起作用,几天内,陆续有一些军户流民到靖边墩外要求加入。
随着人户渐多,王动感觉到书吏的重要,他又去了一趟董家庄堡。
两天后。
“学生钟荣,见过总旗大人。”
王动面前,是一个穿着绿袍盘领小吏服饰的人,这人年在四十多岁,身材高瘦,胡须稀疏,脸色有着营养不良的青黄,神情中有一股掩不住的沧桑与疲倦之意,身上的衣袍也是非常沉旧,还露出几处补丁。
他施了礼,就是静静站在那里,这人就是前几日王动从董家庄要来的书吏,名叫钟荣就是。董家庄内有小吏三人,一个司吏,两个攒典,钟荣就是其中的攒典之一。
大明吏员分为攒典、司吏、典吏、令吏几等,攒典就是吏之最末等。在大明,吏员升迁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一路顺利,做攒典年满三年后才可以升为司吏,再三年才是典吏,又三年才是吏之最上等令吏,而令吏仍是不入流的小官。大明官吏升迁之难,可见一斑。
大明卫所各堡的吏员虽是受卫所经历司管辖,不过他们的考评却是要看各堡掌印官的评说,这给吏员们的升迁又造成了更大的困难,而且他们的俸米也是由各堡支给,每月几斗米,还经常拖欠,所以明末各卫所的吏员逃亡严重。
这钟荣也是经常过着饱一顿饥一顿的苦日子,加上他在堡内又颇受司吏李朝的排挤,因此在管队官张贵来询问何人愿意到靖边堡去时,钟荣便自告奋勇前来了。
王动在钟荣施礼后,也是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看他虽是形容落魂,倒也是态度不卑不亢,加上不管怎么说他也是个吏员,能写会算,心中己是起了留他之心。
他站起来微笑道:“王动得先生之助,实为幸事,今后先生就留在墩内,以后每月的俸米,我都会如数支给,决不克扣拖欠。”
他吩咐杨通去在墩内为钟荣找间房先住着,就让他睡原来马名夫妇那间好了,再为他准备一套桌椅。
钟荣随杨通下去了,他是听说过王动大名的,见他一个武夫却也谈吐文雅,不由心下暗暗诧异。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当下众人回到靖边墩内商议事务。
此时拒虏墩的夜不收谭进荣也愿意与众人搏命,一起去袭击后金兵换取军功赏银,这样愿意出击的人数便有七人。
在韩仲的大声提议下,众人都是公推王动为首领,高史银也默认了。
经过这些事情后,王动的身手都是让众人佩服,就连韩朝也是一样
韩朝自认为自己身手与高史银不相上下,现在连高史银都不是王动对手,想必自己也是一样。
特别是这几日王动表现出的冷静与心机,更是给众人以极大信心。
既然大家都豁出去了,这事就这么定了。
大战杀敌前自然要好好吃一顿,对于这事钟大用与王有金也很是热心。
二人也是下了大本钱,专门从董家庄与辛庄内搞来一些肉食,让众好汉吃饱喝足。
当日傍晚,韩朝韩仲与高史银、谭进荣四人先期去哨探一番,以便查明这股后金军的落脚之地。
他们本是夜不收,大明专业的侦察兵,向来工作就是深入敌境侦察敌方动静,侦察之事对他们是轻车熟路了。
在大明,夜不收向是各营各堡的精锐,由于危险,能选入夜不收的都是明军中极为优秀的人物。
大明对他们的待遇也很是优厚,就算他们死伤,子孙都有优赏,每年终,都司官还要在镇城给他们设壇致祭。
不过到了崇祯现在,这种优厚的待遇己经成为过去。
这也是韩朝韩仲等人愿意出来搏命的原因,与其饿死,不如战死算了。
第二日一早,韩朝等人回来,他们己查明了这股后金军的落脚之地
在离这里不远张庄村附近的一个树林旁边。
也是这股后金军太过嚣张,毫不掩盖自己的行踪,让韩朝他们轻易地查明了他们的落脚之地。
韩朝他们回来时,竟又带回来了两个夜不收,便是大康墩的张如春、齐炳二人。
二人与韩朝交好,又穷得久了,在韩朝的劝说下,二人欣然同意加入众人,一起出战搏军功换赏银。
见又有人加入,众人都是士气大振。
此时出战的人数己达到九人,其中更有六个夜不收,胜算己是极大。
不过张如春、齐炳二人见领头的人物竟是王动,不由深深不满。
王动以前憨傻软弱的名声可是在董家庄这一带出名远扬,张如春、齐炳二人自然知道。
见二人不服,王动主动出来,迎接二人的挑战,从拳脚到刀枪到弓箭,最后二人联合上来都不是王动的对手,这让二人惊异非常。
这个王大软蛋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
二人惊疑归惊疑,不过军中强者为尊,事实面前,二人默认了王动的领导地位。
白日时,众人又是休息,好吃好喝,养精蓄锐。
王动还抽空到辛庄一看,见母亲与谢秀娘都是无事,这才放下心来。
到了夜晚,九人全副武装,拜别了靖边墩内忧虑的各人,静静的没入夜空当中。
夜袭,这是王动的提议。
如果白日在野外,这九人都不是这股后金军的对手,唯一的选择便是夜战。
在古时,夜战稀少,除了很多军士营养不良,犯有夜盲症外,最重要的是夜战的组织难度极高。
古时的通讯联络手段落后,也没有完备的地图可供参考,连夜间行军都很难控制队伍的行进方向,更不用说进行战斗了。
不过王动面前只是小股的精锐部队,大部分人又是惯于夜间活动的夜不收,这夜战自然没有问题。
王动与韩朝走在最前面,一直往目标而去。
王动身上背着弓箭,腰上挎着腰刀,手上紧握着自己的长枪,虽大战将要来临,心下却是出奇的平静,或许自己真是适合活在乱世,这种刀头舔血的生涯不但不让他害怕,反让他兴奋莫名。
夜晚颇有寒意,不过人人都是心中热血沸腾,没有一个人觉得冷。
一行人一直摸到张庄边的那个树林旁,隐隐的,几个后金军大声呼嚎欢叫声己是传来,间中夹着一些女子的哭泣哀求声。
众人知道后金军己在眼前,人人都是不敢大意,他们轻手轻脚地从树林这边钻了过去。
这时韩朝等人身为大明侦察兵的优势便显露出来,行止间,却是丝毫声音也没有,这是连王动都办不到的。
众人小心翼翼地来到树林旁边,举目看去,却见那边小溪空地上点着几个火堆,
火堆的旁边,是一顶顶的帐篷,一些后金兵正围坐在火堆旁大声谈笑着。
或许是晚上歇息,这些后金军都没有披甲,露出各人发青的头皮与脑后小撮细长的金钱鼠尾辫,武器也是松松垮垮地放在一旁。
他们每人都搂着一个衣衫不整的大明女子,一边谈笑一边做着各种不堪入目的举动。
那些女子不敢反抗,只是低声哭泣,神情间苦楚凄凉。
而在一个火堆的旁边,还倒着几具大明女子的尸体,个个全身赤裸,身形扭曲,显然是临死前遭受了极大的苦难。
在一顶帐篷的旁边,还低头围坐着一堆衣衫破烂的女子,个个缩成一团,神情中极为恐惧,不时低低的哭泣声传来。
看到眼前的情形,王动等人都是愤怒异常,这些天杀的鞑子,做出这些不是人干的事情。
王动身后的马名更是全身发抖,显是难以克制自己。
王动转头看了他一眼,示意他平静,不过马名的眼睛还是通红,显是眼前的情形让他想起了自己死难的妻子。
王动低声道:“现在还不到时候,等鞑子休息了我们再动手。”
他细细数着那些后金兵的人数,发现前后竟有十个人,他不由大吃一惊,没想到鞑子兵的人数竟多了一半,与先前的猜测不合。
韩朝等人也是发现了这个情形,也是人人吃惊,不过此时骑虎难下,前面便是有刀山火海也得干了。
这时忽然一个女子的惨叫声传来,众人看去,却是一个女子不愿被怀中的鞑子淫辱,有了个反抗的动作,
那个后金兵怒火上来,便起身用刀柄狠狠抽打她的头颅脸面,一边用胡语喝骂着什么。
那个女子满头满脸的血,她使力挣扎,只是用力痛哭,旁边几个后金军看得大笑不己,指指点点为乐。
王动一股血气涌了上来,又强自压抑下去,他拼命对自己道:“冷静,冷静,现在还不到时候!”
忽然身后的马名一下子站起来大叫:“天杀的鞑子!”
如捅破了马蜂窝一般,火堆旁的后金兵纷纷跳了起来。
他们推开怀中的女子,厉声用胡语喝问什么,那个抽打女子的后金兵也是一怔向这边看来。
“嗖!”的一声,弓弦的紧绷声响起,一支重矢划破了黑暗,强劲地射入那个后金兵的咽喉,将他射飞出去,直接钉死在地上。
“杀啊!”
暗袭失败,只有明战了,王动嘶声大喊着,挺着自己的长枪,一马当先地冲了出来。
“杀……”
韩朝韩仲也是涨红着脸,声嘶力竭地叫着,挥舞兵器紧随王动冲出。
余者各人纷纷冲出,一时间与那些后金兵冲撞在一起。
王动首先迎上的是一个拎着半月长柄斧的后金马甲,事发突然,那个马甲的长柄斧还没来得及挥舞开来。
王动大喝一声:“杀!”
手中的长枪一下子刺入他的心口,那个后金马甲惊天大吼着,用力想将手中的斧头劈下,
王动又是狠狠刺入,一把将他挑飞,狠狠地摔入旁边一个火堆内,
那个马甲全身着火,惨叫声更是惊天动地传来。
又有一个挥舞虎牙刀的后金步甲向王动后面劈来。
王动一声暴喝:“杀!”
如身后长着双目般,脚步一个回旋,枪如游龙,己是一下子刺入了那个后金步甲的咽喉内。
王动抽枪,鲜血飙射而出,那个后金步甲临死时仍是圆睁双目,似是不敢相信眼前所见。
王动枪法传自戚家军内,那戚家军练枪,向要在二十步外擂鼓瞬间刺中对手目、喉、心、腰、足五孔才算合格,岂是非同小可?
这后金步甲死得不冤!
此时双方混战成一团,兵器交击与惨叫声不时传来,战局血腥而残酷。
那些被掳来的女子们都是胆战心惊地缩在一旁,人人不敢出声。
不过见眼前的明军突然袭击出手,很多人眼中都是燃起希望,只盼这些勇敢的明军们能杀尽眼前鞑子,救她们于水火。
王动观看战局,连射死那个,此时后金兵己是被他杀了三个,余下七人,正与韩朝等人缠斗着。
韩朝使的是一杆钩镰枪,而韩仲使的是一根大棒,那高史银则是使一根钗钯,三人都是与眼前一个后金军搏战。
只是这会儿间,三人身上己都是挂了彩,韩朝肩背上被劈了一斧,韩仲大腿上中了一枪,高史银身上也是被劈了几刀。
不过他们红着眼,只是咬牙搏杀。
面前的对手更是不堪,眼见军功就要到手,三人身上都是多了无尽力气似的,只是呼喝咆哮。
场面最吸引人的是一个挥舞铁制长柄挑刀的大汉,他凶猛异常,手上沉重的挑刀被他舞得虎虎生风。
谭进荣与张如春己是接连被他劈死,他仍是高呼酣战。
王动见这人竟是那日在靖边墩下被自己射伤的后金白甲,他虽是肩胸处受伤,竟还是如此悍勇。
他接连杀死谭进荣与张如春后,一刀将马名的左臂劈断,毫不停留,
又是挥刀向齐天良直劈而来,齐天良尖叫起来,王动手中的长枪猛挥而出。
那后金白甲惊天吼叫起来,王动的长枪从他后胸透体而出。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为您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