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皮蛋文学 > 现代都市 > 苟在大明,直到亲爹身份曝光畅销书目

苟在大明,直到亲爹身份曝光畅销书目

明月 著

现代都市连载

《苟在大明,直到亲爹身份曝光》主角朱涛朱标,是小说写手“明月”所写。精彩内容:派别,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讨好上级,如何保护本派别的利益这些蝇营狗苟的烂事上。那些做出了不错成绩的英杰,其实可以做得更好,但是他们能用在正事上的力气,恐怕还不到一半。这就是大明为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也是朱涛为什么不愿意当官的原因。次日,大朝会。周围的大臣们热闹地互相寒暄着。毕竟每次大朝会其实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所以......

主角:朱涛朱标   更新:2024-06-18 19:0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涛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苟在大明,直到亲爹身份曝光畅销书目》,由网络作家“明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苟在大明,直到亲爹身份曝光》主角朱涛朱标,是小说写手“明月”所写。精彩内容:派别,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讨好上级,如何保护本派别的利益这些蝇营狗苟的烂事上。那些做出了不错成绩的英杰,其实可以做得更好,但是他们能用在正事上的力气,恐怕还不到一半。这就是大明为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也是朱涛为什么不愿意当官的原因。次日,大朝会。周围的大臣们热闹地互相寒暄着。毕竟每次大朝会其实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所以......

《苟在大明,直到亲爹身份曝光畅销书目》精彩片段


不愿意当官儿?

刘伯温眉头一挑,怎么听起来,这位少年英才跟自己的性格差不多呢?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如此性格淡薄的人,又怎么能写得出这样的制度?

若是厌倦了官场却又熟悉权力与人心的老家伙倒也罢了,偏偏是个少年,刘伯温总觉得矛盾的地方太多,更有了想要见上朱元璋这个干儿子的兴趣。

李善长倒是没想那么多,他一方面庆幸自己不用被卸磨杀驴,又对自己这个宰相之位说没就没而觉得惋惜。

算了,活着就好。

李善长在心里安慰自己。

“你们两个帮朕完善了这个内阁任期制,明天大朝会,朕要正式施行!”朱元璋说道。

李善长和刘伯温对视一眼,然后向着朱元璋一齐拱手:“是!”

废除丞相,实行内阁任期制已经是朱元璋下定决心的事了,两人自然不会在这个关头找事儿。也幸亏两人都不是那种视权力如命的人,不然的话,此时恐怕已经闹着死谏了。

这边三人热火朝天的忙着,朱涛那边则十分悠闲。

“太平少爷,您这垄挖的太浅了,这样可没法灌水呀!”

“太平少爷,这还有两桶水您得提着!”

朱标在老唐的指引下,像个勤劳的小蜜蜂,穿梭在田间地头,而朱涛则拿着一本画本,悠闲地坐在躺椅里,借着凉棚的阴影,都快睡着了。

要不是给自己堂哥面子,他现在应该在家里喝着啤酒看丫鬟跳舞,但毕竟是堂哥第一次下地,他自己在家里享受终究是不太好。

终于,朱标忙活完了自己的任务指标,气喘吁吁的钻进凉棚,倒了一大碗茶水就要喝。

“且慢!”朱涛按住了他的手:“堂哥,等气喘匀了再喝,你的身体本就不好,平日生活里更需要注重细节。”

说完,朱涛替朱标把了把脉搏,过了一会儿:“喝吧,问题不大,就是多少还有点心率过速,平时别总瞎操心,慢慢就好了。”

朱标本来干了一上午的活,却看见朱涛在凉棚里优哉游哉的,还有点怨言,但是现在却心里一暖。

父皇和母后虽然也很慈祥,但是终归太忙了,平日很少能照顾到他,更多地是在培养他作为太子该如何如何。

现在却被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给照顾了,朱标有些不好意思,也觉得挺温暖的。

“堂弟呀,虽说读书人耕读传家,往往不干什么重活,但是也不能一锄头不挥呀,你这样是要被人笑话成纨绔子弟的。”朱标劝说道。

在古代,读书和耕种都是最重要的事,就算是一些家境殷实的书香门第的公子哥,往往也要做做样子,亲手栽种些什么。

“堂哥,你是不是误会了什么?”朱涛挑了挑眉头。

“误会什么?”

“误会了我啊。”朱涛笑了:“我本来也不是读书人,反而就是个纨绔子弟啊!”

“我朱涛别的想法没有,就想踏踏实实赚大钱,娶几个漂亮姑娘,当一个痛痛快快的纨绔子弟!”

朱标无语了,他实在不明白,这样惊才绝艳的一个人,理想怎么会这么庸俗?

难道,天才都有些奇怪的癖好?

“说起来,堂弟,当个纨绔子弟有什么好的,以你的才华,完全可以当个大官儿!到时候你就算在街上横着走都没问题,想娶几个就能娶几个。”朱标说道。

其实,他这次留下来不光是要种地和调养身体,还带着秘密任务。

朱元璋离开前暗中交代过,让他劝劝朱涛当官儿。

然而,朱涛撇了撇嘴,拿出了马皇后给的玉佩:“娘说了,有这块儿玉佩,我也可以横着走。至于娶亲,回头我多弄几样宝贝出来多赚些钱,再捐个员外郎的位子,不也能想娶几个就娶几个?何必去趟朝廷的浑水?”

“但是只要你这样的大才当了官儿,就可以恩泽万民了!”朱标急道。

朱涛有多大的才华,朱标是看在眼里的,这样的人进了朝堂,对整个大明的百姓都是有好处的。

朱涛指了指农田:“我不用当官,已经可以恩泽万民了。”

等到这批试验田的土豆一出,直接献上去,只要朝廷不眼瞎,肯定会大力推广,尤其是胡惟庸出事后,官场大肆株连,官员们肯定急需一个好消息稳住朱元璋的杀心,不会有哪个不开眼的敢冒功。

朱标往椅子上一摊,他是彻底服了。

朱标跟着朱元璋打拼多年,尤其是建国后需要人才,也亲自邀请过一些隐士出山。

那些隐士大部分表面淡泊名利,但只不过是待价而沽,条件给到位了,立马就能以天下为己任。

但是朱标发现自己这个堂弟不一样,他是真的隐士,压根儿不愿意露面的那种。

算了,尽力了,还是让父皇亲自想办法吧。

其实朱标作为皇太子,天然地会忽略一些问题。比如朱涛虽然惊才绝艳,但是进了官场,还能不能保持本心。

天下不是没有人才,但是朝堂不需要为民考虑的人才,朝堂需要的是能站队的人。朱涛有朱元璋这个便宜老爹,肯定不用担心那些乱七八糟的。

但是其他人呢,就算有才华有抱负,进了官场也无从施展,不站队,没有派别,就没有人肯提拔你,才华抱负无处施展。

站了队,有了派别,就要把精力用在如何融入派别,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讨好上级,如何保护本派别的利益这些蝇营狗苟的烂事上。

那些做出了不错成绩的英杰,其实可以做得更好,但是他们能用在正事上的力气,恐怕还不到一半。

这就是大明为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也是朱涛为什么不愿意当官的原因。

次日,大朝会。

周围的大臣们热闹地互相寒暄着。

毕竟每次大朝会其实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所以大家心态都很放松。

刘伯温和李善长相视一眼,只有他们两个知道,今天这场大朝会,怕是要被载入史册了。


刘伯温的问题让朱元璋面色有点难看起来。

当着咱的面,问咱认的儿子想不想治理国家?这不是挑拨是什么?

也幸亏朱涛不知道朱元璋的身份,若是在朝廷之上,刘伯温敢这么问一个人,那必然是诛心之言!

被问的人若是不想被朱元璋惦记上,就必须乞骸骨证明自己没有不臣之心,也不贪恋权位!

“刘一,你怎么敢问咱儿子这种问题?”朱元璋怒喝道。

“哎呀,老爹你别这么紧张。”朱涛笑着说道:“刘先生是读书人嘛,就喜欢这些问题。再说了,这里又没有外人,难道那皇帝老儿还能站在我面前听我说话不成?”

朱元璋嘴角抽了抽,皇帝可不就站在你面前吗,只不过是你认不出来罢了!

“至于治理国家,治理国家?”朱涛显然没把这个问题想那么严重,只是笑了笑:“这并不难。”

“难的是,怎么让我有兴趣当皇帝或者大官儿。”

听了朱涛的话,刘伯温眼中闪过一道欣赏之色,他觉得朱涛和他是一样的人。相比于权力,更在乎其他东西。

而朱元璋则是心情复杂,朱涛没有想当皇帝的心,这样将来就不会有什么麻烦,但是这小子一副惫懒的样子,难道不知道大明正缺你这样有实力的官员吗?

“快进来吧,天挺冷的,咱们就别在外面谈了。”朱涛将二人引进堂屋,里面同样亮如白昼,青铜灯管吐着火焰,亮白的灯罩散发着柔和却明亮的光芒,丫鬟正在端上火锅菜肴。

“这是什么灯?”刘伯温忽然出声问道,刚才在食堂他就看到了这奇怪的灯,但是因为自己嘴欠,没能来得及问。

“对啊儿子,这灯可真好,比咱宫……供刘先生读书用的蜡烛都好!”朱元璋本来一心都在火锅上,听到刘伯温的话才反应过来。

奉天殿晚上会点亮云南特供的蜡烛,每一根都是当地的师傅亲手一点一点凝固、雕刻,但仍然比不上这看着有些奇怪的青铜灯管。

“这?”朱涛脸色有些奇怪:“你们确定要听?”

“这有什么不确定的,快点,别卖关子。”朱元璋说着,已经坐到桌前,熟练地往锅里下肉。

“伯父,您来了?咦?刘先生您也在?”朱标此时也走了进来,他刚从菜地出来,正拎着一筐菠菜和香菜,等会儿要涮着吃的。

只见朱标裤腿挽到小腿的位置,身上穿着粗布衣裳,一副老农的样子,刘伯温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他虽然来的时候听说了朱标在这种地,但是只当是读书人耕读传家那套,穿着玄色长衫,拎着锄头挥舞几下,然后便坐到凉棚,写上一首悯农诗。

但是看太子这样,这特么是真干重活啊,整个人气质都变了,那还有之前那副平和却雍容的样子?

“太……平,你辛苦了。”刘伯温拱了拱手。

“堂哥,你来得正好,你给我爹和刘先生讲讲,咱这沼气灯是怎么回事儿吧。”朱涛说道。

他可不想亲口解释这东西,还要吃肉呢。

“这叫沼气灯。”朱标说道:“用的是人和家畜的粪便产生的沼气,通过管道点燃做的灯,后厨也用沼气点火做饭,火比柴火猛,而且还省钱!”

朱元璋举着的筷子僵住了,有些埋怨地看了刘伯温一眼。

你今天问题咋就这么多呢,就不能等到吃完饭了再问?

“堂弟,真的是大才!”朱标又说道:“不过两天时间,就组织全村人把沼气池建好,又通了管道。若是放在其他村子,怕是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

说着说着,朱标又想起来建沼气池的时候,全村有一个算一个,全员上阵。汉子干活,妇女打下手,孩童帮着送东西。

若是大明官员都有这样的号召力,所管辖的百姓都能有这样配合,恐怕半年时间,就能把鞑子余孽灭掉。

朱元璋和刘伯温倒是不意外,他们已经见识过了朱涛在村民眼中的地位。

“或许,少东家治国的话,真的不难啊!”刘伯温有些感慨。

他刚才听了朱涛的话,还有些觉得是朱涛年少轻狂,但是现在想想,如此年幼就深谙朝堂的权力结构,还有神奇的发明,更能年纪轻轻就可以将一个村落的人心凝聚起来。

这样的人,或许只有诸葛亮那样的妖孽可以比!

只是不知道,朱涛能不能懂一点军略。

朱元璋也在心里叹了口气,朱涛说的对,对他而言,治国不难,当官才难。

好好的一个少年英才,怎么偏偏就想着当什么纨绔子弟?你自己当官一代不好吗?只要你进朝堂,哪个纨绔子弟的爹都不敢惹你!

“刘先生,堂哥,快上桌吃饭吧!”朱涛说道:“等会儿我爹一个人就把肉都吃完了!”

老唐搬来了啤酒,四个人热火朝天地吃了起来,刘伯温还是第一次吃到辣椒,颇为惊艳。

“少东家,你是有才华之人,可不能将心思全都放到奇技淫巧和口腹之欲上啊。”刘伯温忍不住劝道。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这刘伯温,怎么这么不识好歹,给你吃好吃的,你还挑毛病?不过仔细想想,确实也是,涛儿的才华,放到研究吃喝上,肯定能成为一代宗师,但是那也太浪费了!

“确实啊涛儿,辣椒这东西挺好的,但是口腹之欲只是小道,切不可沉迷于此。”

朱涛笑了笑:“老爹,刘先生是读书人,看不出这东西的价值也就罢了,你怎么也学着惟有读书高那一套了?”

“你可是行商,就看不出这辣椒的价值吗?”

辣椒的价值?朱元璋愣了下,不就是好吃吗,能有什么价值?

说来也是,他毕竟只是个假的商人,若是朱涛真正的父亲吃到这东西,恐怕已经想着怎么加大生产,销往全国了。

“这辣椒可以驱除寒气,咱们南方天冷,尤其是巴蜀和大理,他们那里更是潮湿闷热。”

“而这辣椒性如烈火,可以驱除潮气,只要打开销路,再让咱们村子的农户广泛种植,这可是一大笔收入。”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